杂志汇新天地

我的非正式学习生涯

作者:庄电一
20世纪70年代,宁夏石嘴山市燕子大队知识青年在村里绘制宣传画我每每看见用功的年轻人,坐在校园里的青草地上,或湖畔桃花树下,手执一卷。我羡慕他们,我的学习生涯很艰苦很曲折,却有着我们这一代人独特的风采。

边劳动边学习

我出生在辽宁一个只有四五十户人家的小村庄,是在农村大队读完小学,然后,我“原地不动”在这所小学的“戴帽”初中又学了两年,此后才到所在公社的高中读书,而那所高中的历史很短,我是那个学校招收的第三届高中生。

由于受家庭的教育和影响,我从小就爱学习并且以“学习好”著称。我在初一写的作文,还被语文老师留作范文,让下届学生学习。在“读书无用论”思潮甚嚣尘上时,我也没有受到多大影响。在有千余人参加的高中升学考试中,我居然考了个第一名,一时间成为十里八乡的“新闻人物”。在高中,我是校园黑板报的“主力”,黑板报常常成为我展示自己的园地。我还给公社广播站投过稿,代表学校给新入伍的战士写过诗。先天不足后天补。这是我唯一的选择,也是我现在最庆幸的选择,更是我离开校门之后矢志不渝的信念。

高中毕业后,我从东北千里迢迢来到宁夏,成为国营农场的一名农工。但我没有像许多人那样浪费闲暇的光阴,也不愿意在下棋、打扑克等游戏中打发时光,更没有像其他人那样热衷于谈恋爱。

到宁夏不久,我就让家里寄来了高中时用过的数理化课本,在繁重的劳动之余、在嘈杂的宿舍里坚持学习。看到同连队的李松柏喜欢看书但不喜欢与人交往,我便主动与他联系、切磋学习。随后,我又与他订立学习计划。也就是从他那里,我第一次听说有“国际音标”并开始学习英语。此后,李松柏调到场部机耕队,我依然与他保持联系。一到休息日,便赶到场部与他讨论、交流,我们的友谊也保持了很多年。(1977年恢复高考,李松柏考入宁夏大学。)

广播站磨炼笔杆子

刚到农场,我就参加了农场组织的农田水利建设大会战。听到大会战广播站广播的来稿,我萌发了投稿的念头,便在晚上偷着写稿,第二天找到广播站,悄悄从破损的窗户里把手稿投了进去。不料,广播站第二天就广播了我的稿件。我受到很大鼓舞,接连又投了三四篇,也都被采用了。

我爱写稿、能写稿的名声,就此传扬开了,我很快被连队选为记工员、通讯员,承担了许多写稿任务,多次到场部参加会议和活动,我还因写稿参加了宁夏农垦局在前进农场召开的生产经营会议,成为 “特例”。

1977年1月8日,农场召开纪念周恩来总理逝世一周年大会,我代表所在连队发言,在会场上引起共鸣、引发一片哭声,我的发言稿也广受好评。

那段时间,我坚持天天写日记,每篇日记都按议论文或抒情散文来写。在此期间,我偷偷地给《人民文学》《诗刊》和《宁夏日报》等报刊投过稿。有一次,我把刚刚写完的一首诗拿给农场政治处的一位干事看。他看后很欣赏,便写了推荐信、加盖公章寄给了报社。虽然这些稿件最终都未被刊发,但它们却留下了我攀登的足迹,也让我在全场有个小名气,而更为重要的是,这期间的练笔,对提高我的写作水平、为我此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有段时间,我到场部政治处帮忙,后来听说他们有意调我去。此后又听说场部学校想调我去当教师、当油料保管员。也许是因为我“出身不好”原因,这些“动议”都没有落实,我依然在连队当普通农工,心甘情愿地当一个没有任何报酬的记工员、通讯员,也依然在业余时间里坚持看书、写作。

从没有停止学习的脚步

1977年12月,我迎来了人生的重要转折和发展机遇,信心满满地参加了粉碎“四人帮”后的首次高考。这里,之所以敢说“信心满满”,是因为自走出校门之后学习一直没有间断,比许多同龄人都有优势。难以置信:凭着“先天不足”的教育,我考出了高于当年录取分数线60分的成绩。

后来,我成为师范学校的教师,更是废寝忘食地学习,即使面对比我还大十几岁的学生,我也没有怯场;业余写作又让我提高了驾驭各种文学体裁的能力,我也因此成为当地报社联系的通讯员,定期收到学习资料,这些又为我此后成为专业记者创造了条件。

几年以后,我迎来人生的又一个机遇:我参加了一家中央大报的公开招聘考试,凭着第一名的招考成绩和此前发表过的大量作品,我“百里挑一”,成为这家大报的驻站记者。我在这个新岗位上如鱼得水,一干就是30多年。我没有因知识欠缺而影响工作,没有在稿件中犯过常识性错误,没有因政策水平、工作作风等原因写过一篇失实报道。病句、错别字和语法上、逻辑上的毛病,也很少在我的稿件中出现。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我还锲而不舍地研究业务,在各类业务刊物上发表大量业务研究文章。我还数百次应邀为各类培训班讲课,均受到欢迎和好评。 就是这样,我用几十年的时间和精力、拼尽全力弥补以往不完善教育留下的欠缺。时至今日,我仍然感到心虚,因为我的知识结构还不够合理,所学知识也还有许多盲点,在写作上也有许多弱项,所以,即使是在退休之后我还注意学习。

严格说来,我以往的努力还是很不够的。一是时间抓得不够紧、浪费了许多时光,没有做到争分夺秒、更没有让生命的每一个时段都过得有意义;二是学习不够系统、不够全面、不够深入,也没有明确的、长远的、科学的规划,所学知识碎片化,这也是我没有什么作为、没有多大出息的原因。 我很羡慕现在的年轻人,他们都有那么多的机会,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愿望做出选择。

尽管有许多限制、许多束缚,但我们这一代还是凭着不懈的努力走出了精彩的人生,而我极为普通,只是没有过多地虚度光阴。在此,我写出那一段经历,是想唤起人们的一段记忆,让现在的年轻人了解那段历史、珍惜眼下的生活,不要给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

(责编:孙展)

 

老字号 童年梦

70岁绽放爱美心

我的非正式学习生涯

“冠军奶奶”陈序华

背妻去旅游 山川见证真情

歌声嘹亮,唱响亲情好时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