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集邮博览

我心中最珍贵的一枚信销票

作者:文/余祖利
我有1枚J.4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4-1)“欢庆”信销票,上面盖有1枚邮戳,虽然邮戳上“湖北嘉鱼”几个字很模糊,但“1980.1.28舒桥(支)”字样却很清晰。这枚邮票对我来说十分珍贵,因为它纪录了我刚参加工作时的那段历史,能让我回忆起当年的集邮往事。

20世纪70年代初,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湖北嘉鱼县舒桥公社卫生院工作。舒桥公社又称舒桥铺,是一个山区小镇,据嘉鱼县志记载,舒桥铺古为驿递铺,南沿驿道通蒲圻县城(现为赤壁市)。舒桥公社政府所在地原来在中舒桥处,1971年公路改造时,被迁到公路西侧的山丘处。当时舒桥公社所在地只有一条街,只有十几户人家和舒桥卫生院等几个单位。改革开放后,这里便成为舒桥乡政府所在地。我在那里工作了10多年后,才调到嘉鱼县医院工作,所以舒桥可以说是我的第二故乡。

当年,那里条件非常艰苦,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通讯主要靠信件。因此,邮电所是我常去的地方,时常去给家人及亲戚朋友寄信。在邮电所里,有时会有单枚的纪念邮票出售,如果碰到好看的邮票,我就多买几枚随信寄给亲友,以便给我回信时使用。我寄信时,也经常贴纪念邮票,然后叮嘱亲朋好友将邮票剪下来寄回给我。当时,这个邮电所里只有3个人,我和每个人都已很熟,所以每次寄信都叮嘱他们盖戳时只盖销邮票的一个角,这样信销票的品相才好。1981年10月的一天,我在邮电所里看到一份征订报刊的报纸,看后才知道因“文革”而停刊多年的《集邮》杂志已复刊。对我这个集邮爱好者来说,这真是一个好消息,当即就订阅了1982年全年的《集邮》杂志,后来一直坚持每年订阅,让我增长了很多邮识。

然而,由于当年邮识太少,不知道收集实寄封,也不知道收集邮戳,因此现在想找一枚当年的实寄封或盖有当年全戳的邮票都很难,留下了很多遗憾。今年初,我在自己收集的信销票里猛然间发现了这枚盖有全戳的信销票,虽不十分完美,但清晰的“舒桥”二字及日期,一下子就让我想起了难忘的第二故乡,那10年的青春岁月里的点点滴滴往事也一点点地浮现在我的眼前。于是,这枚信销票让我顿时就有了一种如获至宝的感觉,从此便成为我最珍爱的一枚信销票。

在我数次欣赏这枚票后,忽然发现我对我的第二故乡—舒桥的历史其实并不清楚。于是,我就去查阅嘉鱼县志及有关资料,终于弄清了它的来历。

原来,“舒桥”的地名是因三座桥而得名,而且还有一段传说。相传南宋时这里叫军田畈,有一舒姓员外,家境殷实,5个女儿都出嫁了。有一年的端午节,5个女儿回娘家来正好赶上河里划龙船,十分热闹。5姊妹便雇艘小船划到河中心去观看,没想到风浪骤起,船翻人亡。员外夫妇万分悲痛,其后他们卖掉家产,在军田畈上的排水港上游、中游和下游各建了一座木桥。后来,老百姓为了感念舒员外的恩德,便将三座桥取名为舒桥,将军田畈改名为舒桥畈,驿道边设置的驿铺也改名为舒桥铺。后因年代久远,木桥逐渐损坏。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知县李夔主持修建了三座桥,仍分别命名为上舒桥、中舒桥、下舒桥。上舒桥为石墩、石板桥,双孔;中舒桥、下舒桥均为单孔石拱桥。中舒桥已于1965年改建为钢筋水泥板桥。此后因农田基本建设,上舒桥被毁,只有下舒桥还完好保留,至今仍是该村通往外界的交通要道。这座元代古桥,现已被列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我如今已是七十多岁的老人,这枚记录了我青春岁月那段历史的信销票,不仅唤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也促使我去审究了邮戳上“舒桥”的历史渊源,从而学到了一些知识。由此,我也愈加珍视这枚信销票。

(责编:黄勇)

 

2018集邮周:亮点纷呈 邮乐继续

在邮票上讲中国故事

遗失的美好又重现

难忘“北京2008奥博会”集邮展览

雅·雕刻之美

“异次元”空间里的长江新愿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