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承载着中国几代人的文化记忆,自20世纪90年代始,随着影视、游戏等新艺术的普及,含连环画在内的平面图书风光不再,确实有了一些危机。不过,在粗制滥造影视作品太多之下,对于连环画的再生也可能是一种“机会”。画家本人的生活历练、笔墨的个性特点、艺术语言的独特性,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美创造。艺术门类各有长短,也因此并不存在多维影视艺术时代到来,就必然碾压二维平面绘画。关键是,作品本身要好。
就连环画而言,一部经典的《西游记》文学脚本,可不可以有新的演绎?某些经典作品,是否成为不变的经典样式?就我看,倒也未必。毕竟,笔墨当随时代。比如说,赵宏本、钱笑呆的经典连环画,用的是以传统的工笔人物加界画楼台的表现技法,构图完美,比较写实,绘画感强,有一定装饰性,随便抽出一幅,就是一张中规中矩的人物与山水相结合的工笔画。但是,画面的冲突感、节奏感、紧张感、虚实感,以及构图模式、意境塑造,都有些四平八稳,需要借助文字的补充。
应该说,任何版本都是各有长短。“70后”青年画家张旺手绘的《悟空传》,我将部分图稿给十六岁的女儿看,让她顺便比较了一些其他版本。她的回答倒也直接:“新版好看。”为什么呢?简洁、动感、虚实、主次、意境,人物表情细节都表现更好。就我观察,该版本也有传统版本的某些影子,个别构图也大同小异。但是,画面以写意中国画为主体,加了些透明水彩的技法,大胆舍弃或弱化背景物象,喜欢运用一些极浅灰色,因此显得简洁空灵、主体突出、优雅而且抒情,人物造型也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审美。
2015年,3D动画电影《大圣归来》上映,孙悟空的造型有些像日本卡通里的孙悟空,估计有些老读者并不买账,但不可否认电影已开新境。电影画面色彩绚丽,悟空的形象生动、有血有肉,个性冲动,不是老版《大闹天宫》那种慢半拍的京剧造型、说唱结合的表达方式,虽然老版也着实经典。
连环画的创作即便是同一脚本,差不多的绘画风格,也是各有优劣。《文心雕龙》有言:“质文代谢,世推移。”更重要的是得符合时代审美。因此,经典的重新演绎,是必要的。如果脚本深刻、形象鲜明,好看、好玩儿也有一定社会意义,还反映审美变迁,让人过目不忘,那这样的作品就是新的经典,至少是现象级的作品。
(以上观点仅代表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