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连环画报

青藏公路建造者慕生忠

作者:编绘/刘昌盛 李善阳供图/中国美术家协会连环画艺术委员会
《连环画报》全新改版,正逢热血8月。8月,军人的节日。军歌声声,军姿雄健,承载多少少年梦;军人责任,忠烈辈出,最在国家危难时。本期“中国故事”我们向您展示第五届全国架上连环画展入选作品《青藏公路建造者慕生忠》和《“雪域高原好军医”李素芝》,随当今连环画家的笔墨画卷,重温那铁马冰河、铁血柔情的故事,致敬英雄的军人,致敬火红的8月!

慕生忠(1910—1994),1930年参加革命,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两次进藏的艰难经历,让他决定率领两千多名官兵切断二十五座横亘的雪山,用七个月零四天建成了世界上最高的公路——青藏公路。

1 1953年春天,在国外反动势力的怂恿和支持下,西藏上层中的少数人,对进藏部队实行经济封锁,扬言要把解放军困死在雪域高原。进藏部队处境十分困难,中央决定由内地向西藏运粮,慕生忠将军作为青藏公路修建总队的政委,承担起了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2 青藏公路全长两千多公里,大部分要修筑在平均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寒地区,地形与气候条件极其复杂。要修筑这样一条生命之路,首先就要进行实地勘探。慕生忠将军先后派两批马拉车队从青海的香日德,在藏族向导的带领下,向着遥远的西藏出发了。3 两批探路的胶皮轮大马车,冒着严冬的酷寒,在世界屋脊上艰难行进。他们走过数千里荒无人烟的冰天雪地,趟过水流湍急、冰冷刺骨的河流,这一路上的艰辛困苦是难以想象的。1954年1月23日,第一批探路车队到达西藏,探路任务的顺利完成使慕生忠的修路计划有了初步的保证。

4 1954年春节刚过,慕生忠将军带领他的修路大军经过五天跋涉,来到了格尔木河畔,高原上的一切还埋在深深的积雪中。“格尔木在哪里?”有人问。“格尔木就在脚下!”将军把手中的铁锨重重地插进泥土里,用坚定的语气说:“我们要做格尔木的第一代建设者!我们喜欢城市,更喜欢自己亲手建设起来的城市。我们要在柴达木盆地建设一座美丽的花园。”5 筑路大军在距格尔木七十三公里处的达步增河和舒嘎果勒河汇流的出口处遇到了困难。这里峡谷深深,水流湍急,是进藏的咽喉之地,必须架桥。三天后,筑路队依靠几根粗圆木和一些简陋工具,克服重重困难,在青藏公路上架起了第一座桥梁。慕生忠激动地同每个战士紧紧拥抱,嘴里重复着一句话:“那神河有桥了!青藏线上有走汽车的第一座桥了!”

6 1954年8月中旬,筑路大军翻越风火山,向沱沱河进军。沱沱河畔的河滩路被洪水冲毁了,一长串汽车被堵在河边,慕生忠将军身先士卒,第一个跳进水里搬石砌路。来自格拉丹东的雪水冰冷刺骨,他不管筑路队员怎样劝说,整整干了十个小时。汽车继续前进,慕生忠的双脚却肿得连鞋子也穿不进去了。

7 1 9 5 4年1 2月,公路穿越喀喇昆仑海拔四千米以上的高山和漫无边际的草原,跨越长江源头和唐古拉山,终于修到了西藏。1 2月2 5日,康藏、青藏两大公路的通车典礼在拉萨顺利举行。格尔木至拉萨一千二百公里的雪域天路,仅用时七个月零四天即全线打通,书写了人类筑路史上的不朽传奇。8 1994年10月19日,慕生忠在兰州病逝。根据其遗愿,组织上将他的骨灰撒在了昆仑山上、沱沱河畔。他生前说过:“我一生中最美好的岁月,是在青藏高原上的荒漠冰川冻土间度过,我思念这里的一山一水。”

画家的话

感情是创作的源泉

刘昌盛

慕生忠将军是青藏公路的建造者,如何在有限的八幅图的空间里充分表现慕将军的壮举,又能保持作品的艺术水准?为此,我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了解他的一生,也被他攻坚克难修建青藏公路的壮举所震撼,深深感到历史不应被忘记,慕生忠将军不应被忘记!更加坚定信心画好这部作品。我们深入青海藏区采风,行驶在青藏公路上,了解公路沿线的风土人情与自然风光,为创作积累了素材。

这部作品按照时间节点选取慕生忠将军修筑青藏公路的几个重要事件来展开,如探路、奠基格尔木、架起天涯桥、沱沱河修路、全路贯通庆典等,由于艺术形式的限制,对将军一生的丰功伟绩及奉献精神无法做到全面完整的表现,这也是作者对这套作品的遗憾所在。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我们以传统水墨淡彩为表现语言,写实风格及特殊材料与技法的形象塑造,则赋予笔墨当代性。创作过程艰苦而漫长,我们是把连环画的每幅画面都当作一幅完整的画来完成,作品的整体连贯性与单个画面完美处理要相统一。从立意、构思、草图到正稿都要反复推敲,从服装、道具、场景及人物造型等细节都要尽量还原历史,其中甘苦自知。这部作品尚有许多不足,但我们对慕生忠将军的感情与敬意是真挚的!

 

有故事的槐香小城

槐香落定 ①

志愿少年卞褚奇的故事

青藏公路建造者慕生忠

公益少年张嘉昕的故事

“雪域高原好军医”李素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