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月球的能力问题
仪式感是必要的,但不是全部。换言之,誓言是一回事,能力则是另外一回事。“我们将为前往火星的最终任务,以及为有朝一日前往更远世界奠定基础。”在“1号指令”中,特朗普以“登月”为过渡,提出2033年前后抵达火星轨道的远期目标,并为此制定了三步走战略。众所周知,火星是太阳系中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而登月计划对于火星的探索至关重要。相较于火星,月球离地球更近,且有之前成功登月的经历,技术相对成熟。鉴于火星是未来探索的长期要点,会有大量全新研制的硬件及技术需要测试。在登火之前完成登月,既能进行全流程模拟实验,也可以对相关技术进行验证和改进。这可以解释了虽然“重返月球”并非“1号指令”的终极目的,但特朗普在“1号指令”的声明中却将其作为重点词强调,并突出美国开拓精神的原因所在。事实上,在签署完“1号指令”后,特朗普就表示,“这是1972年以来,人类宇航员重返月球的重要一步。这一次,我们不仅要插上旗帜、留下脚印,最终还将为人类探索火星的使命奠定基础……”所以现在的关键问题在于,历经45年的空窗期,而且也没有冷战时期美苏争霸的政治环境,今天的美国还有能力将人再次送往月球?
至少从技术角度来讲,答案是肯定的。1969年7月,美国用“土星”5号运送“阿波罗”11号飞船,实现了人类首次登月。截至目前,“土星”5号仍是人类用过最大的运载火箭,总推力超过3 400吨,月球轨道运载能力45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118吨。虽然随着阿波罗计划终止,“土星”5号生产线也于上世纪70年代关闭。但在2011年,NASA通过“星座计划”确定了SLS(全称Space Launch System,直译为“太空发射系统”)运载火箭的设计,并将其作为“土星”5号的继任者。同时新一代的“猎户座”载人飞船也接近瓜熟蒂落。2014年12月5日,一枚“德尔塔”4重型火箭将第一艘“猎户座”送入了测试轨道,在4小时24分钟的测试飞行过程中,“猎户座”的远地点到达了5 800千米,在再入过程中,飞船经受住了2 200℃的高温。可以认为,SLS运载火箭与“猎户座”飞船就是特朗普签署“1号指令”的本钱之一。事实上,虽然目前的SLS火箭只是第一阶段状态,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仅为70吨,但若能基于“阿波罗”飞船的技术研制一个登月舱,美国在数年内就实现载人重返月球理论上也是可行的:将登月所需载荷分别发射到地球轨道,包括“猎户座”飞船、登月舱和一个上面级。飞船和登月舱完成交会对接,通过上面级实现从第一宇宙速度到第二宇宙速度的加速,将组合体送入地月转移轨道。美国原本就计划在2021年,用SLS发射“猎户座”飞船,实施载人绕月飞行任务。现在看来这项计划完全可能会由于“1号指令”的签署提前实施。
不过,即便有了SLS运载火箭与“猎户座”飞船,特朗普依然面临着另一个大考验——钱。对此,有些媒体已经毫不客气地指出,“现在跟‘阿波罗’时代无法同日而语,‘阿波罗’时代有冷战的背景,要与苏联在太空争霸。”为了赢得与苏联的太空竞争,肯尼迪总统提出了登月计划,当时该计划占政府财政支出的4.41%。1966年,NASA更是获得了有史以来最高的政府预算拨款——59.33亿美元(相当于今天的457亿美元),占当年美国联邦政府预算开支总额的4.5%。但现在特朗普为NASA争取的预算只占财政总预算0.5%左右。想实现登月,钱从哪里来?事实上,即便已经拥有一定技术储备,美国想要实现登月仍需要至少1 000亿美元。资金一直是NASA的大难题,而且美国政府财政紧张,当局还一再表示要减少赤字。如果特朗普无法增加NASA的预算,那就只好通过砍掉其他项目来腾出资金。不过,在硬币的另一面,我们也应当看到,航天项目的“私营化”已逐步成为美国政府的态度。最近几年,联合发射联盟公司(ULA)、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蓝色起源(Blue Origin)等美国私营航天企业发展迅速,几家公司也都宣布过登陆月球计划。事实上,商业航天联盟主席厄里克·斯塔勒就曾公开表示,“美国商业公司可以提供亿万美元的民营资本,用于探月计划运输、运行、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技术创新。”
“阿波罗”计划的成功实施归功于美国航天产业强大的研发能力,但也要感谢美苏争霸的大环境。由于冷战的竞争关系,导致美国政府更愿意增加对于登月项目的经费支持。图为“阿波罗”17号发射前,宇航员进行月球车的驾驶训练,登月装备的研发和人员训练耗资巨大。特朗普上台后不久,不少相关人士就曾表示,“总统对通过与私人企业合作重返月球极有兴趣。”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马斯克和蓝色起源的贝佐斯等人,就曾多次就此与特朗普的顾问会面。“与过去的太空计划相比,特朗普这项指令最大的不同在于不只依靠政府,”美国国家空间委员会执行秘书斯科特·佩斯则公开声称,“和以往主要靠美国政府参与太空探索不同,我们希望美国的私营企业现在起到带头作用”。特朗普在“1号指令”中更是明确提到:“月球是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也需要美国私营航天企业的加入”。
就在特朗普签署“1号指令”的几天后,美国太空探索公司就宣布“重型猎鹰”火箭1号机将在2018年1月进行首次发射,任务是将特斯拉公司一辆新款深夜桃红色“Roadster”电动敞篷跑车送抵环绕火星轨道,车上还要循环播放已故英国摇滚歌手大卫·鲍伊的经典曲目《太空怪人》。显然,后冷战时代的美国大型复杂工程项目除了依然强调尖端科技实力外,更强调自由资本主义企业的灵活创新机制和国家软实力的塑造。在这个层面上,美国企业和美国政府可谓高度契合。重返月球当然是好事,但最重要的不是何时登月,也不是最终是否能上火星,关键在于特朗普政府如何与私营资本之间建立切实可行的计划与合作关系。
疑问与动机
世上从没有一点就通的醍醐灌顶,只有不断思索的柳暗花明。除了技术和资金,人们对特朗普的“1号指令”还有一个更关心的问题:签署“1号指令”的动机究竟是什么?
特朗普早在总统竞选时就明确提出登月计划。在2016年佛罗里达的一场竞选活动中,特朗普曾表示“NASA今后的首要任务不再是对近地轨道的研发”,而要“转向太空探索”。“计划的目标是恢复美国在载人太空探索方面的领导地位。我们将为前往火星的最终任务,以及也许有朝一日前往许多更远世界奠定基础。”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2017年6月30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重建已搁置25年的美国“国家太空委员会”,由副总统彭斯担任委员会主席。而新签署的“1号指令”正是“国家太空委员会”提出的第一份建议。不过,在人类最后一次登月时隔45年后,如果美国重返月球仅是重复前人的作为,其意义何在?
登月和登火,虽有很多技术可以互通,比如飞船、火箭等。但也有些技术不能通用,比如登月舱和火星着陆器在技术上就差别非常大。更何况,登月能否作为登火的中间步骤,主要看登月对于未来登火的贡献如何。关键问题是能否在月面建立永久性基地,找到水资源,并利用水资源制作燃料。如果能从月球上制备原料,供给载人登陆火星的飞船,就能缩减载人登火的规模。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重返月球对于未来登陆火星意义就不大。然而,月球上是否拥有这样的可利用资源在今天仍然是不够确定的。
就探索外太空的角度来讲,将月球作为人类登陆火星跳板的作法大体能够自圆其说,但对大多数人来讲,这仍旧是一个已经完成了的使命,“重返月球”难道不是无谓的浪费?对此,媒体也从各方面给予了非技术性解读。比如,乔治·华盛顿大学太空政策研究所创始人约翰·罗格斯登就以“让美国再次伟大——在太空?”为题撰写文章称:“特朗普视太空为关乎美国领袖地位的象征性领域,用一个老套做法来让美国再次伟大。”德国《明镜》周刊称,“特朗普目前在国内面临政治压力,他选在12月11日宣布这个决定是刻意为之,这个相对无冲突的项目可以展示他的理想。”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则称,“此次特朗普在宣布新政策的同时,实际上抨击了奥巴马的政策让美国太空领导地位衰落,为日后的中期选举进行铺垫。”当然,这些解读或许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真相,但多多少少又都有些政治阴谋论的味道。不过至少有一点是清楚的,重启登月计划将投入数十亿美元,这将带动技术密集型的航天产业蓬勃发展,同时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有数据显示,当年“阿波罗”计划就带动了超过40万人就业。由此看来,可能特朗普从中的确会捞到不少政治资本,但无论是流水线上的工人还是最后登月的宇航员,他们才将是这项项目的最大受益者。“重返月球——让美国再次伟大”的誓言,也就这样落到了每个人的饭碗里。这或许才是这位商人出身的美国总统,签署“1号指令”的最直接动机吧。
自特朗普上任后,曾提出削减在气候变化、医疗卫生等多个领域的科研资金,但对太空领域更加重视。虽然一直有声音认为,或许在特朗普眼里,只是将“重返月球”作为一个手段来让美国再次伟大,至于“重返月球”的其他意义,他可能真的不太关心。但这并不妨碍特朗普成为共和党中第三位宣称要带领美国重返月球的总统,而且这次绝非一个口号那么简单。种种迹像都在表明,这次的“重返月球”不再是风声大雨点小的高谈阔论,而是要实打实的动真格了。
责任编辑:王鑫邦
美国对于太空项目的态度是鼓励更多的私营公司参与,很多美国私营公司也期望能够带领人类走到更远的地方。图为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火星轨道空间站想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