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当代电视

《白夜追凶》的两个维度

作者:沈后庆

2017年,一部上映前并不被大众注意的网剧《白夜追凶》凭借着紧张刺激、环环相扣的剧情,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被誉为年度最受欢迎的“良心剧”,豆瓣评分甚至曾高达9.1分。成就一部“良心剧”的元素有哪些?笔者认为至少需要两个“好”的维度:一度创作需要好的剧本、二度创作需要好的表导演与制作。下面笔者将以《白夜追凶》为例,阐述一下两个维度的各自特点。

一度创作之维:好的剧本

《白夜追凶》没有大的IP,也没有“小鲜肉”来招揽人气,但自播放后口碑一直居高不下,这首先归功于该剧精彩的剧本。剧本乃“一剧之本”,它是创新的原点,也是帮导演进行二度创作的重要基石,它的质量如何,决定着一部电视剧最终能否被观众接纳甚至成为经典的关键。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好的文学剧本,想要创作出高质量的屏幕之作,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当下,刑侦类题材总体式微,《白夜追凶》之所以逆流而上获得好评,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做得比较好:

首先,剧情设置新颖。以往的刑侦剧如《重案六组》《现场铁证》等等,情节模式几乎都是一集一个故事,不管案子多复杂,到一集结束之时,真凶就会露出水面并被绳之以法,悬念也随之破解。而《白夜追凶》设置了“白夜双生探案”的情节,这种设置在国产刑侦悬疑剧中,可称得上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新之举。关家兄弟虽是双胞胎,但性格迥异,哥哥关宏峰沉稳严谨,弟弟关宏宇则是放荡不羁,仅仅是角色的设定就极大地突出了罪案的“悬疑”要素。冷峻低沉的关宏峰和散漫痞气的关宏宇在昼夜之间交替穿行,将白天黑夜进行了分割:白天推进着情节的展开和故事的讲述,黑夜则上演着关家兄弟性格与经历的反转、错位与断裂。关宏峰患有“黑夜恐惧症”,处于黑暗的环境就会病发晕倒,而鉴于刑侦工作的特殊性,他不可能每天都准时在天黑之前结束任务,兄弟二人在每一个白天与黑夜都需要进行身份轮值。而现任刑警队长周巡本就对关宏峰心生怀疑,对其进行严密的监视,这种内外交迫的困境,让观众始终为他们提心吊胆,生怕其露出马脚暴露身份,在真相大白之前,兄弟二人的命运可谓步步惊心。

其次,“悬念”众多,推理严密。悬疑剧剧情是个系扣与解扣的过程,各种悬念环环相扣才见精彩。《白夜追凶》多线并进,主线是“关家兄弟互换身份侦查破案”,暗线则是追寻2.13灭门惨案的真正凶手。剧情越是发展,越是扑朔迷离,由关家兄弟共同破获的案件看似孤立,实则通过剧情的推演,每个单元破获的个案,总是和主线有着若有若无的联系,为主线埋下深刻的伏笔,草蛇灰线,各种蛛丝马迹也加大了灭门案幕后真凶的悬念。可谓处处有伏笔,共同推动着案情的发展。

第三,人物形象的立体感。戏剧的本体是行动,但说到底还是写人的艺术,假如人物立不起来,纵然有高超的编剧技巧和炫目的制作手法,都不能感染和打动观众。作为一部刑侦题材的悬疑连续剧,《白夜追凶》的人物众多,但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哪怕是戏份很少的人物,编剧都从真实出发,充分挖掘他身上的性格要素,正面人物不是完全的高大上,反面人物也不是十恶不赦,避免了人物扁平化的弊端。

《白夜追凶》不仅人物形象富有立体感,剧情也更具有人情味,这里既有“情”的广度,如兄弟情、夫妻情、父女情、同事情、男女情;也有“情”的厚度,如情真、情深、情切,让观众在悬疑解答的过程中获得情感的释放,既让人感到人性的复杂和现实的纠结,也寄托了人们对于人性本善的期待和认同,而对人性的纵深开掘,也使得《白夜追凶》这部剧充满了正能量。

第四,现实主义元素的大量运用。在文本的一度创作中,《白夜追凶》在剧情的选取上,大量运用了接地气的现实主义元素,使得我们在观剧时没有距离感,很多剧情似乎就发生在我们自己身边,比如外卖杀人狂案中,外卖小哥杀人的原因在于自己身患尿毒症,虽热爱生活却无力承担医药费,身体只能日益衰弱。但当他发现很多人明明拥有健康的身体,却无所事事,消极度日,于是动了杀念。这种杀人动机根植于现实,也隐隐嘲讽了浪费生命的无所事事者。

情节场景之外,剧中的对白也十分的生活化。如在第五集中,周巡便装走访按摩店,知道女店主是一个天津人,周巡自然地便用上了地道的天津话与之套近乎,充满了生活气息。

二度创作之维:好的表导演及制作

《白夜追凶》尽管集合了悬疑、刑侦、人性等多个较有针对性的卖点,但是该剧之所以获得较为广泛的赞誉,主要还在于作品中对真实“人性”的展示。人性的善恶矛盾是文艺永恒的话题,《白夜追凶》没有空泛呆板、模式化的虚假说教,而是深入到情节肌理中去,通过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刻画出一个个有血有肉的角色,展现了他们基于不同的性格背景所做出的不同抉择,把人性的复杂推到极致,而这正是此剧灵魂之所在,也为作品的二度创作,诸如演员的表演、导演叙事手法以及舞美、灯光、剪辑、制作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来看表演。如上述所言,《白夜追凶》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都是立体的、复杂的,这既给表演者设置了难度,也为他们塑造角色提供了更为宽广的舞台和可能,其中尤以主演潘粤明表现最为出色。对于潘粤明来说,最大的难度在于一人分饰二角,兄弟二人作为双胞胎,除了长相相似,其他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哥哥关宏峰沉着冷静,弟弟关宏宇玩世不恭,兄弟俩在眼神、表情、语气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更有难度的是,鉴于哥哥“黑夜恐惧症”的设置和身份互换的安排,潘粤明其实是一人分饰了四个不同的角色:关宏峰、关宏宇、扮演关宏峰的关宏宇和扮演关宏宇的关宏峰。而因为剧情需要,此剧兄弟同框的镜头很多,在实际的表演中,就需要主演潘粤明不断地和“自己”交流,不断地在兄弟二人的角色中跳进跳出,保持恰当的台词节奏,并为表现性格迥异的两兄弟,在语气、神态等方面有区别地不停转换。这种一人饰演的“对手戏”对演技绝对是一种极大考验,而潘粤明也成功地完成了这次挑战。除潘粤明外,《白夜追凶》全剧演员也秉持着“出镜有长短,角色无大小”的方针,让整体演技水保持比较稳定的水平。总之,作为“良心剧”,此剧设身处地的体验式角色诠释,满足了观众群体的审美期待,而点到为止的隐忍式感情表达也拓展了观众群体的审美想象空间。

其次,《白夜追凶》导演在叙事上也可圈可点。就影视剧而言,吸引观众的原因除了文本本身故事的精彩之外,导演的作用亦举足轻重。《白夜追凶》作为电影文本,导演在叙事上还是基本忠实于原著的,但影像毕竟不同于文字,从该剧第一季整体情况看,至少我们可以看出导演把重心放在各种案件的发生、发展和侦破上,兼顾了主剧情推进和案件推理的层次性,无论是视野画面还是人物语言,都称得上简洁明快,使其以一个反传统的另类姿态呈现在观众面前,开辟了刑侦题材的新气象;而该剧开放式的结局也强化了观众对悬念解答的期待。

最后,作为二度创作很为重要的一环,《白夜追凶》在道具、剪辑、细节处理、音效、特技等方面也体现了剧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如在灯光的使用上,该剧尽量使用自然光源,注重突出构图画面的现实感。在影片的细节处理上也显示出了专业水准。如关宏峰在家时穿白色短袖,暗示了哥哥相对保守沉稳的性格;关宏宇则穿黑色背心,显示了弟弟随性洒脱的个性。此外,该剧的音效和特技都力求逼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结语

诚然,《白夜追凶》的成功借鉴了欧美同类题材电视剧的长处,尚不能说此剧就代表了中国刑侦悬疑题材美学风格的形成。但无论从剧本情节设定、悬念推理、人物形象等一度创作之维来考察,还是从演员的表演到导演的叙事以及后期制作等二度创作之维加以观照,都能够看出《白夜追凶》的编剧和创作团队始终保持着严谨的工作态度。一度、二度之维的完美结合,让此剧成为当下不可多得的一部“良心剧”,使我们有理由期待此剧在第二季能够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作者单位:广西艺术学院/责编:倪啸)

 

智能媒体语境下的未来影像发展初探

谈《我们的村晚》中主持人的积极作用

新时代电视农业节目的坚守与创新

事实:后真相时代的价值感召

论影视演员艺德建设

聚焦科技兴国 彰显理想信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