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辽宁省;水污染;防治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污染物排放造成的水体破坏不仅危害人民生活,更威胁到经济的发展。2015年4月,国务院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形成“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水污染防治新机制,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多赢。同年12月,辽宁省政府结合辽宁省实际情况,制定了《辽宁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提出加强水污染综合防治,进一步改善全省水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辽宁省的水污染防治工作不仅是响应国家发展政策要求,更是社会经济发可持续展现的必然要求。
1 水环境现状分析
辽宁省是我国北方严重缺水省份之一,辽宁省水利厅的统计结果显示,2017年辽宁省平均降水量5 43.6mm,折合降水总量791.04亿m 3,比多年平均值少19.8%。同时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量相较于多年平均值分别减少46.8%和30.6%。目前辽宁省的水资源总量持续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态势明显,水资源状况不容乐观。
同时辽宁省也面临水污染和治理考核的压力。2018年3月,辽宁省开展监测的57个在用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中,有52个达标(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占监测总数的91.2%。根据《辽宁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中的要求,2020年之前全省地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要达到96.2%以上。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辽宁省若要如期达到考核目标,甚至超过达标水平,还需深入开展水污染综合整治工作,切实改善水环境质量。
2 水污染来源分析
辽宁省是重要的工业基地,近年来坚持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同时逐步建立企业监管体系,经过一系列污染减排和环境治理系列的措施,污染物新增量涨幅逐步收窄,但总体污染物排放较周边省份还是偏高。
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迅猛增长,人类活动造成的工业废水、农业废水、生活废水和集中式治理设施废水等持续增加。辽宁省《环境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辽宁省工业源化学需氧量产生量为44.84万t,同比增加8926t;工业源氨氮产生量为72760.57t,同比增加2053t。2015年辽宁省共排放废水81316.43万t,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167466.13t,其中工业排放量为79694.02t,农业排放量为816594.93t,城镇生活排放量为264777.84t,集中式治理设施排放量为6399.35t。
辽宁省水污染来源呈现多源化和复杂性特性,因此对政府的统筹规划、管理治理提出更高要求。一方面需要政府从源头把控,推行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另一方面,需要针对不同的水污染来源,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和监管方案,实现不同来源的分类把控。
3 水污染治理工作困境分析
辽宁省内的水污染治理工作已经进行多年,目前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布局的调整,水污染治理工作仍存在不少问题。
3.1 相关政策及资金支持不够
目前辽宁省水污染防治工作以《辽宁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作为指导,但缺乏针对性的具体实施细则,各地区难以根据实际情况顺利开展工作。同时创新鼓励机制不完善,污染防治技术和形式偏向单一,防治工作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另一方面,资金管理体系不健全,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使用考核不足,导致资金难以实现合理使用和优化配置,无法为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3.2 水质监测总体质量不高
辽宁省的水质监测工作已经初步形成体系,但总体监测质量不高。目前辽宁省地表水水质监测主要采取流域监测模式,但是流域具有跨区域性,这种分散管理的水质监测存在漏洞,影响水质监测质量。水质监测技术方面,当前国际上已经开始广泛采用生物监测、自动监测等技术,辽宁省的监测技术仍比较落后,部分区域水质监测数据的采集与传输还处在手工操作和人为决策的水平。
3.3 部门之间数据共享程度低
随着信息化的深入,水污染防治越来越多的业务需要信息系统的支持。近年来辽宁省环境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信息化应用方面仍存在“信息孤岛”。以水质监测业务为例,水质监测报告是水质监管工作的关键,但辽宁省至今还没有建立水质监测数据库,因此无法将水质监测数据共享交换至其它业务部门使用,导致水质监测结果与污染物排放的综合分析不足,水质治理与达标关系不明确,水质监测数据无法转换为有效的监管措施。
4 水污染防治措施建议
目前辽宁省正面临着极为艰巨的水污染防治任务。基于辽宁省水污染现状及污染防治工作所面临的困境,本着有利于改善辽宁省水环境质量的原则,对进一步完善辽宁省水污染防治措施提出以下建议。
4.1 加强政策管理和资金投入
加强对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政策管理,加大对水环境的分析和研究力度。按照辽宁省功能区、污染物种类等分类,制定更严格、更合理的污染管控技术标准和污染管控方案,并对污染管控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适当的增加管控指标。同时在政策上对水污染防治提供适当的资金支持,对于积极采取减排措施的企业,政府进行适当的税收减免,鼓励更多企业参与污染防治工作。
4.2 构建全方位水质监测体系
提高水质监测质量的关键在于提升监测技术水平。环境管理部门要引进先进的监测技术和监测设备,完善水质监测基础设备设施建设,重视监测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监测设备及监测技术能够满足水质监测工作的实际需求。在此基础上构建全方位的水质监测体系,科学、合理、全面的划分水质监测管理范围,加大对日常水质监测工作的监督力度,规范监测人员的工作行为,完善水质监测数据的记录及审核工作,充分利用水质监测数据为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支持。
4.3 全面推进环境信息化建设
目前,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发展趋势对环境信息化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推进环境信息化建设的时机已经成熟。要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环保的宏观控制、数据要求和业务要求进行智能的挖掘和分析,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利用环境数据更好的为污染防治工作服务。基于环境信息化建设实现环境数据的交换与共享,完成数据的统一维护和查询,保证环境数据能够结合空间业务信息进行预警分析、监管分析、治理评估分析、达标考核分析等联合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实现环境数据和污染防治决策的严密整合。
4.4 积极推动创新成果落地应用
从关键科技问题出发,加快研发一批节水、治污、修复等关键核心技术,为辽宁省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改善提供科技保障。政府部门要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积极推动创新成果转化落地,以创新技术支撑重点流域水质改善,推动环保产业发展,最终形成一批整装成套技术、综合解决方案和治理模式,全方位支撑辽宁省“水十条”目标的实现。
4.5 加强环保工作的公众参与
加大环保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增加环保宣传方式、途径,增加环保宣传的次数、力度,提高环保宣传的效果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环境维权意识。
同时健全环保信息公开制度,使企业排污信息公开、透明。设立公众监督机制,建立良好的环境信息群众反馈机制,精简环保举报申诉程序,降低公众举报维权成本。通过多方面的公众参与,强化对污染企业的监督力度,进一步规范管理污染企业。
5 结语
当前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水资源作为一种基础的自然资源,只有实现可持续利用,才能实现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辽宁省水环境的现状要求我们不懈地坚持水污染防治工作,积极调动各种力量参与到污染防治工作中,彻底改善、治理水污染问题,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响应国家绿色环保的理念。
参考文献[1]辽宁省水利厅.辽宁省水资源公报[N].辽宁日报,2018-0322(012).
[2]张磊.辽宁省城市水污染问题及防治对策[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7,45(02):175-176.
[3]郭爱枫.辽宁省水资源状况分析[J].黑龙江水利,2016,2(11):82-85.
[4]张研. 辽宁水污染及其治理的经济学分析[D].辽宁大学,2013.
[5]冯刚,董玉宽.辽宁省水污染治理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2(11):87+89.
作者简介王世海(1982—),男,山东潍坊人,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环保信息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