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大学生

国际生塞罕坝取经

作者:文/北京林业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张铎
不久前的某一个夏日,在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的一间汇报室里,52名国际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用PPT分享了他们在塞罕坝林场的所见所得,来自尼泊尔的硕士生哈塔为大家展示了一项寒冷地区的育林技术——“埋土防寒”。

每年十月上冻前,把幼苗装入罐装的保护装置里,或者取一锨土放在树苗旁边,然后把树苗的枝叶弯曲约30度压在这锨土上,再用土把整个树苗全部埋好,以此来帮助树苗躲过大风,第二年开化后,把土壤移出,让树苗开始新一轮的生长。

这项技术是他们刚刚在塞罕坝林场调研期间学到的。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地处内蒙古高原与河北北部山地的交接处。以前的塞罕坝高寒、高海拔、大风、沙化、少雨,荒漠化很严重。塞罕坝人近60年的奋斗,营造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集中连片的人工林,创造了荒原变林海、沙漠变绿洲的绿色奇迹。2017年,三位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地球卫士奖”。目前,塞罕坝已经成为了中国向世界展示绿色生态建设、治沙防沙典范的一张亮丽名片。

这52名国际生共来自20多个国家,包括马来西亚、老挝、缅甸、泰国和越南等。这次调研是由北京林业大学组织的“绿水青山塞罕坝,感知中国生态行”国际生态实践体验活动。参与调研的还有10名在校中国学生、部分北林国际交流与合作处老师和林学院森林培育学科老师。

责任编辑:陈晓丽

 

尚未录取已谋保研

确认过眼神要读建筑学

初识农学

决定权在自己

内心的声音

金融素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