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中国信息化

浅析大数据背景下高校信息化建设

作者:文|陈春亚
高校信息化建设始终是衡量高校教育的一大重要指标,到目前为止,大部分高校信息化建设有了一定的成效,主要包括覆盖校园的网络设施,多媒体教室、以及各类管理信息系统甚至建立还建立了教学资源平台等等,并累积了一定的信息资源。随着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以及移动互联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革新,新的技术为高校信息化建设带来了新的方向。在传统的高校信息化建设当中,局限于信息化教育的建设为核心,能够实现高校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应用和管理,但是所产生的数据信息,并没有挖掘出其更大的价值,也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型教育。大数据技术为高校更为可靠的分析处理技术,同时建设一个集成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校园体系平台,将对高校师生的工作、学习以及生活提供有效的帮助。因此,探讨大数据时代高校信息化建设具备显著的意义。

一、高校信息化建设现状

尽管在高校在信息化建设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但庞大的数据信息和扩招后复杂的管理体系等等实际情况,使得在信息化建设上存在相当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基础统一平台缺失,高校数据无法体系化。在传统的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由于本身技术以及经济效益的局限,往往侧重网络基础硬件设施的建设上。对于系统化的平台往往没有重视,再次由于移动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而传统的平台系统又没有快速迭代,跟新生的APP后台系统进行数据统一,造成无数据无法进行统一整合收集和有效筛选,造成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挖掘无法正常进行

管理体系相对独立,缺乏统一规划和标准,数据的整合利用受到限制。在高校复杂的管理体系中,特别是由于高校建设的不断发展,大量高校形成院系二级管理,不同管理部门如教务、人事、科技产业以及院系只是根据各自功能需求建立了较完善的数据库系统,没有统一的规划和标准以及部门职责的重新分工,使这些信息化系统建立后,并不能完全实现数据共享。往往造成如教职工在各个系统中均有对应的账号,在更新各类人事变动和教育科研获奖等信息时,每个不同的系统都需要重复提交并进行审批,这样不仅给教师带来极大的不便,对于系统管理者多次重复的审批,也大大的降低了体系的工作效率。而且在各系统设计时,并没有考虑统一的体系,造成各系统间相对封闭无法进行信息数据共享交流,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制约了信息数据的整合与利用。

教育教学信息体系结构单一,无法满足师生的实际需求。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中,针对的是对教育资源,教学数据及教学评价等数据的采集。在教学手段、教学形式以及教学效果上并没有产生太多的实际成效。体系结构还是以教师为中心,考试考核为评价标准的传统模式。尽管近几年各大高校对实验教学中心和自主学习中心以及近期开发教育资源MOOC的建设不遗余力,但由于硬件、软件和管理维护以及配套体系的缺失,形成了“高科技、低效率”的尴尬局面,

信息数据分析体系有待加强。高校是一个能产生大量数据的地方。在信息化建设中、生源、就业、教育、校园服务虽然产生了大量的信息数据,但由于缺乏有关数据管理系统的建立,使得收集到的数据缺乏有力的分析环节,直接提交管理层参考和决策使用,造成决策失误。

二、大数据时代的高校信息化——“智慧校园”

通俗来说所谓大数据就是为成为海量的数据或大资源。 大数据技术包括海量数据的收集、分析、处理等技术。通过大数据技术对由 人们生活、工作以及娱乐过程中所形成的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挖掘,从而为人 们的生活、企业的营销策略、国家调整宏观调控策略提供有力的参考数据。因此,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之下,若在高校信息化建设各个环节中使用大数据技术,通过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活动产生的数据进行大数据技术处理,为优化高校的校园生活服务和教育教学提供数据决策支持。在高校的信息化体系当中,日常的业务管理、教育教学、师生生活等等各类校园活动产生的巨大数据,通过大数据技术,有效的的对这些数据进行的采集、分析及挖掘,并转换为高效管理以及服务的有效资源,从而为大数据时代的高校信息化“智慧校园”建设提供基础。

“智慧校园”将借助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建设以高校管理、教学、学习、科研以及生活服务等为一体化的高校平台。“智慧校园”的设计是建设全新的信息化教育为核心观念。智慧校园核心点在于以物联网、互联网技术作为基础,将信息传感设备和互联网相联接,将各类信息系统来实现智能化的管理和识别,借助数据分析、搜集、挖掘以及储存技术,建设成更为智能和谐的高校校园。

三、高校信息化“智慧校园”的建设内容

“智慧校园”主要包括物理校园、管理服务平台、大数据采集和分析中心以及云服务平台,“智慧校园”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大数据采集和分析中心是建设核心,主要为各大管理系统采集的数据进行统一化、标准化处理,并为各大系统提供数据分析和业务支持。主要包括业务处理、计算服务以及信息共享等功能。云服务平台主要提供强大的数据运算和数据存储服务。管理服务平台为师生各类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以及各大业务管理提供信息管理以及服务。主要包括校园服务平台、信息管理平台、教育资源平台和数据分析平台。物理校园主要为广大师生以及管理者提供数据显示以及数据收集终端以及提供校园各网络连接设备及环境。是“智慧校园”的基础。

(一)大数据采集和分析中心以及云服务平台建设大数据采集和分析中心以及云服务平台是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除了负责对各类信息管理系统提供不同功能服务之外,还需要负责将各类数据进行清洗筛选、分门别类、处理计算和分析存储。服务平台对结构不同的数据,定制不同的采集方式,对于管理服务平台系统中的数据因为结构良好,数据标准的数据,采用ETL工具将数据抽取到HBase 数据库中,而对于对于类似生源信息,就业信息等校园外部非结构化数据,可以借助Nutch 抓取,然后对数据进行索引后,在存储到Hbase 数据库中。再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抽取与集成,再通过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统计分析等数据分析方法,分析各类数据,为高校教育教学、行政管理以及校园服务等各种策略提供参考和指导作用。

(二)校园管理服务平台建设 校园管理服务平台主要针对广大师生的校园生活服务、学习、教学、办公管理等业务提供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该信息系统主要为物理校园提供相应的数据接口,处理相应的数据请求。为PC客户端、移动App以及一卡通终端提供数据收集管理和数据请求响应支持。如教职员工的职称管理,通过信息管理平台统一整合数据提供职称评审服务,通过PC客户端、相应的App等物理显示,提供引导采集教职工评审相关信息数据的完整流程,教师只要按照引导逐步完成即可。而系统后台对于可能涉及人事评价、教务教学、科研成果等业务系统进行相应的数据生成和业务评审。校园管理服务平台主要包括

校园服务平台。该平台建设主要整合校园生活的各类服务系统,涵盖有学生的水电费、话费、餐卡充值服务,快递收发服务、外卖点餐、校园、社团信息等等跟校园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服务提供统一服务平台。实现校园一卡通系统,极大方便学生的校园生活。

信息管理平台。信息管理平台主要涉及学生管理、教务,行政办公管理、图书管理等各类信息化管理业务系统。针对学校各类管理事务进行统一设计,统一规划,形成统一的管理体系,真正实现数据的共享,简化师生办事流程,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比如:教职员工进行职称评审,那么在该平台职称管理系统可以通过平台获得由排课系统产生的教师课程数据,教务管理系统对教师产生的平时考核,听课等教学数据,科技产业管理系统提交的教师科研论文数据并有各单位领导的审核情况,这些数据经过统一采集、分析、存储,极大简化教职员工的填写、审核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教育资源平台。教育资源平台主要涉及高校教育教学资源,建立统一教学资源共享系统。针对教学目标单一化、教学结构固化、学习环境、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提供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资源平台,包括课程学习相关内容,并以大数据分析提供配套信息服务为支撑,通过对学生的个体学习轨迹和过程提供分析和反馈,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开展个性化教育,发挥课程资源平台优势,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进度以及学习内容进行统计分析,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制定符合每个学生习惯课程教学计划,让学生根据自身能力进行学习,因材施教,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能力。

数据分析平台。数据分析平台是将各类经过数据分析和处理中心以及云服务平台处理和分析过各类数据以结论或图表的形式按照不同用户的业务呈现给用户,以供用户对高校管理、校园服务、个人生活等业务提供数据支持,是信息校园“智慧”的重要体现。主要包括:

学校生源数据分析:招生是高校的运作的重中之重,根据对各地区学生的报到率以及在校表现等数据分析可以调整生源和招生策略,做到有的放矢,为学校提供高质量的学生。

就业数据分析:就业也是高校的一大重要指标,建立毕业生的职业数据跟踪,分析各用人公司以及毕业生就业动向,可以更好地引导在校学生的就业分流,发挥优秀毕业生对在校学生的职业指导作用。使学校制定的就业政策能及时反映就业市场需求,提高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

一卡通数据分析:通过一卡通系统采集消费数据,分析学生的校园生活相关信息,为校园生活服务以及高校学生管理提供数据参考和决策依据,例如收集学生日常消费标准数据为助学金发放提供数据参考,确保助学金的精准发放。

教学数据分析:在教学数据中,通过对学生的选课情况、以及日常的到课情况进行分析统计,及时了解学生对各专业的兴趣需求,优化选修课程,提供学生更需要更兴趣的选修课程。通过对教务系统学习信息和学工系统考勤数据的统计分析,对经常迟到、旷课以及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提供预警通知机制,及时了解学生动态,方便学工加强管理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也可以对各课程的学习表现(到课率、课堂表现等)和学业成绩以及学生评价进行相关度分析,为高效教学改革、课程改革提供数据支持。

图书借阅数据分析:图书管理系统收集图书借阅信息和图书使用频率等数据并加以统计分析,就可了解学生对各学科内容的兴趣和关注程度。可以为图书馆扩充图书以调整图书结构、改善调整图书馆的图书类型结构和改善阅读服务提供依据。也可以根据学生专业课程、借阅图书和学习情况等信息进行关联性分析,为学校专业课程构建及调整提供更好的数据导向。

(三)物理校园信息平台建设

校园信息平台建设为“智慧校园”提供数据基础,它基于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有效融合校园的数字和物理空间,为“智慧校园”体系提供网络联接和显示数据支持,以智能移动终端、有线网络、一卡通物联网数据采集系统为建设内容,打造校园三大平台和非结构化数据(日志、监控、社交等)相结合的数据交换和分析系统。

物理校园信息平台建设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 建设稳定、安全的校园网络体系构架。

打造校园网络新结构体系,对校园网络的覆盖范围以及承载能力进一步扩展,并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机制,为校园信息采集、传输提供更加稳定、安全的环境。

2. 统一信息化数据采集应用平台,杜绝数据孤岛。

通过对各管理系统的数据集成,建立统一的数据采集机制,完善的校园数据标准,保障校园数据的标准化和统一化。

3. 规划数据获取终端,整合现有资源构建有特色的校园社交生态。

在统一信息平台的支持下,对校园学习、生活相关的餐卡、电控、水控、网控等等进行统一规划,并统一提供数据采集终端,为校园“一卡通”系统提供数据支撑。

四、总结

在大数据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以大数据技术应用为关键技术的“智慧校园”将是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新方向,将对提升高校校园服务、改进高校工作管理等产生深远的影响,并为高校师生提供更加良好的校园生活和学习环境。

 

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

紫光云:做好服务即是追求最大价值

云上生态赋能工业互联网

工信部发布车联网标准体系指南

《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系列文件解读

漫步街头,寻觅成都数字化变革轨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