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之短的时间,在公有云的品质上是否会有保障?在技术架构和安全保障上是否会让人放心?这些都是客户最为关心的问题。在7月10日举办的紫光云试商用发布仪式上,紫光云总裁兼CEO吴健表示,“可信赖,是紫光云的追求与承诺。紫光云的愿景是做可信赖的数字化合伙人”。
3个月完成27万行代码
7月10日,紫光公有云宣布试商用现场,吴健与紫光云联席总裁、紫光集团高级副总裁焦刚和紫光云运营部总经理李永斌、紫光云解决方案总经理卢国强、紫光云首席架构师王勇等管理团队一同亮相。
短短的3个月时间,紫光云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案?紫光云团队又是如何利用这段时间完成公有云从技术架构到基础设施的搭建,又能提供哪些服务?我们在这次活动上对上述内容进行了深入了解。
技术架构是公有云的灵魂和基石。据了解,紫光云采用了“一多三统一”的架构设计,通过大区节点+一级节点+城市节点的核心边缘多级架构的设计,后台则采用了统一融合架构、统一资源管理、统一运营管理,因而同时具备了混合交付能力、个性定制能力与弹性扩展能力。首期上线的基础服务和平台服务共有12个大类,267种云服务产品。基础服务涵盖计算、存储、网络、安全和监控5个大类,平台服务包括数据库、大数据、开发测试、人工智能、物联网、视频等类型的服务。
“我们从域名注册开始,到数据中心选址、综合布线、协调设备和云平台开发,并将它们综合起来最终形成一朵面向企业级的公有云。云平台开发过程中仅代码改写就完成了27万行,相当于重新改写了一个新平台。” 李永斌介绍。
之所以能够如此快速高效完成公有云的开发并上线,背后离不开紫光集团云网板块的技术实力和新华三私有云在百行百业的丰富经验。据李永斌介绍,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紫光集团共计3000余研发人员参与了公有云的开发。 2个月之内,完成运营平台的架构设计和开发调试,上百个模块的优化对接;1个月之内,重庆、天津和廊坊三个节点的设备同时到货、同步实施、同步联调。
作为公有云的“新人”,因为没有包袱,在公有云的开发上线过程中,高起点是紫光云的一个重要后发优势。“新架构、高起点和高可靠性是紫光云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的三个重要原则”,吴健表示。
公有云市场最终比拼的是服务
与中国市场相反,云计算在国外最先发展起来的公有云,亚马逊、AWS、微软等公有云的发展模式也非常成熟,而中国公有云的快速发展还只是近两年的事情。
根据Garnter的数据统计,目前全球公有云企业排名前三的是“3A”:亚马逊、AWS、阿里巴巴,这三家企业在市场中占据了明显优势。以阿里巴巴为例,其在国内公有云市场的份额超过了50%以上。
而据IDC发布的公有云市场报告显示,未来5年中国公有云市场的增长速度将平均保持在33%以上,随着公有云市场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会加入到这一大家庭中。其中既包括传统的互联网企业,也有原来的私有云企业,还有更多的第三方公有云平台。
紫光云的背景正是由紫光集团下属的新华三云发展而来,同时具备了新华三在企业级市场的技术和服务优势。在技术方面,新华三不仅具有超过3500项的技术专利,同时在云计算、跨云管理、大数据等方面拥有多种解决方案;在行业服务优势上,新华三私有云服务的对象,也将是紫光公有云的用户,它们可以直接接入紫光公有云平台,同时新华三在全国数十个城市的近万名销售人员和合作伙伴也都是紫光云服务的支撑力量。
“在数字化转型和IT升级的背景下,客户对云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现有资源帮助企业上云,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寻找更多的专业合作伙伴,提供更多的云计算咨询和规划工作,补充更多的新力量”,焦刚表示。
当前云计算发展呈现多样化、跨平台的特点,客户的需求也变得复杂化。将原有的数据开发、私有云、专有云等整合起来,实现统一管理,重构云计算平台,是客户的重要需求之一,但是由此带来的问题是与目前云计算服务商们提供的云交付能力之间存在着重要的矛盾。因此站在用户的角度,从行业场景解决方案入手解决用户从私有云向公有云平滑过渡的问题,是很多公有云企业的重要出发点。
紫光云和新华三在提供多云管理、公共云托付等方面具有丰富的集中管理、混合交付的经验。吴健表示,“未来云服务到底是公有云还是私有云、专享云并不重要,关键是要用一种服务的能力或交互方式把客户的IT问题统一解决掉,这是目前云计算服务市场中巨大的需求,也是企业级云计算市场的重要特征。”
按照紫光云布局规划,将于2018年底完成华北、华东、华南、西南4个大区节点的建设,并推进一级节点与城市节点的快速落地。紫光集团未来将投资120亿元发展公有云,这些投资大部分将和与服务有关的基础设施及人才队伍建设有关。据吴健介绍,包括搭建各数据中心之间的网络连接、各城市节点之间的CDN网络,以及继续选择建设自有的数据中心,都已经纳入到紫光云下半年的工作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