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监管层看来,重组整合一直是近年来央企做大做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重组,央企可以在突破关键技术、掌握核心资源、打造知名品牌、拓宽市场渠道、提升产品品质、提高产业集中度等方面更好地发挥协同效应,有利于实现产业重组合作“1+1>2”的效果。
中国企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李锦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未来一段时间,并购重组将成为国企改革发展的中心枢纽,强强联合、拆分重组、混合参股、关停并转、内部重组等多种方式的重组整合案例将持续涌现,同时围绕着新型产业的整合也将出现。
“1+1>2”的效应正在显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资委已主导先后完成20组38家中央企业重组,并新组建中国航发和中国铁塔两家公司,目前国资委监管的央企数量已降至96家。最近一次重组是武汉邮科院与电信科研院,二者新组建的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于7月20日在武汉举行了成立大会。
在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看来,央企重组整合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以能源行业最近的3起央企重组为例,原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与国家核电技术公司的重组整合重在打造发电结构的多元化,国电集团与神华集团合并是煤电一体化的典型,而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整体无偿划转进入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则为业务互补。
重组前的中电投和国家核电,前者有核电业务资质和项目,后者掌握核电技术。二者重组后组建的国家电投,着力加强核电资产业务整合,在保留原国家核电平台基础上,将原中电投核电资产注入国家核电,建立了集技术开发、工程建设、投资运营于一体的核电全产业链子集团,并把核电作为集团核心业务。
从实际效果看,国家核电作为国家电投控股的产业集团,其平台作用非但没有弱化,反而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1+1>2”的重组效应正在显现。重组至今的两年多时间,国家核电资产从400亿元上升到1200亿元,成为我国三大核电开发投资运营商之一。此外,国家核电正在推进集团整体上市,实现核电资产证券化。
国资委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表示,央企重组这几年是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共同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重组也确确实实推动了结构调整、推动了资源的优化整合。
伴随着重组预期的逐渐落地,央企的人事调整也在密集进行。《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注意到,今年已有至少42家央企进行了176位领导人职位调整。其中,新任职15位董事长、2位副董事长、13位总经理、35位副总经理,原任职者大部分为退休和自然免除,也有交叉调任等情况。
内外部整合全面加快
国资委日前召开的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指出,下半年要稳步推进装备制造、煤炭、电力、通信、化工等领域中央企业战略性重组,推动国有资本进一步向符合国家战略的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和优势企业集中。
会议强调,以拥有优势主业的企业为主导,打造新能源汽车、北斗产业、大型邮轮、工业互联网等协同发展平台,持续推动煤炭等领域资产整合,加快推进免税业务等专业化整合。要大力化解过剩产能,成立中央企业煤炭资源优化整合专项基金,稳步有序推进煤炭资源整合。
国企改革重组并购从装备制造、煤炭、火电等行业铺开,与当前去产能的宏观背景密切相关。中国企业研究院执行院长李锦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装备制造等行业普遍存在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现象,改革思路即是以专业化重组为手段,通过横向整合和纵向兼并等多种方式,发挥规模协同效应,提升经营效率,从而化解过剩产能。
事实上,除了央企间的重组外,各央企内部的整合也一直在进行。中国电建集团日前将旗下长春发电设备有限公司和长春龙源电力设备有限公司实施整合重组。中国电建将所持长春龙源全部国有产权整体无偿划转给长春发电设备公司,并对重组后的长春发电设备公司进行现金增资。
除央企外,地方国企的重组步伐也正在加快。今年以来,包括广东、山西、四川等多地均出台国企改革方案,把并购重组作为优化资产的重要手段,并提出具体“路线图”和“时间表”。不少省份同时下达了国企改革“责任状”,国企并购重组进入密集落地期。
重组方式上,上市国企依然以横向重组为主,目的是通过集中资源产生正向协同效应。从企业性质分类看,央企和省属国资控股国企改革动作较大;从行业分布来看,化工、电力、交运、机械设备等板块上市国企重组案例较多。
重组或聚焦战略性产业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对目前还剩下的96家央企如何“动刀”,难度将超越以往。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表示,要重点围绕国家战略,按照“成熟一户、推进一户”的原则,继续做好集团层面重组。
重组的方式方法也将更加多样。翁杰明说,要围绕央企整体资源效率提升,以优势企业为主体,通过无偿划转、有偿收购、组建股份制公司等方式,打破企业边界,推进专业化整合,实现资源向优势企业、主业企业集中。
值得一提的是,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也提出“加快中央企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而国资委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中国国企国资改革发展报告》中也指出,2018年中央企业将加强对重要性战略性前瞻性产业、生态环境保护、共用技术平台等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重组并购。
多位受访人士也坦言,尽管一些央企通过重组壮大了,但从全球来看,央企依然要提升自己在国际舞台上的业绩和核心竞争力。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哲认为,央企未来重组整合的方向主要有三个:一是通过新旧技术的重组整合,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生产效率;二是通过上下游产业链的整合,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三是通过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融合,如与互联网、大数据等的交互,实现企业生产、销售流程的再造,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对央企这样的“巨无霸”而言,重组后的融合依然是现实命题。在今年6月召开的中央企业重组整合工作座谈会上,翁杰明表示,要充分认识重组的意义和整合任务的艰巨性,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扎实推进整合,确保实现重组预期目标。
国资委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坦言,重组不仅仅是发布两家企业重组的消息就完成了,它会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企业内部的管理整合、文化整合以及资源整合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责编:陈栋栋 [email protected]
美编:孟凡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