晃摆前用余光观察对手动向
图中,王曼昱通过一板接发球的晃摆成功调动了对手,体现了她的落点意识和灵活的调整应变能力。这板球王曼昱是看着对方出手的,她在接发球前准备使用反手拧拉的方式把球抢起来,但她判断到朱雨玲发的是强烈的侧下旋,所以临时调整板形改为用摆短的方式处理。这次临时的应变使她错过了来球的起点,所以她不得不放弃借力快摆短的击球方式。
接发球利用晃摆的方式,出手之前观察对手的预动方向,吃住来球旋转,垫出较低弧线
图3是王曼昱调整后的准备动作,朱雨玲根据王曼昱不能快摆短的情况和王曼昱的板形进行分析,预判对方会把球劈到自己的反手位底线,所以在图4中,她提前起动侧身准备抢攻。王曼昱捕捉到朱雨玲提前起动的细节,她在击球前的瞬间,通过身体重心的快速转动调整了身体方向,在来球的下降初期采用“垫短”的方式把球摆到了朱雨玲的正手位短球处,这个落点变化和朱雨玲预判的落点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接发球方式也超出了朱雨玲的想象。最终,王曼昱成功通过这个接发球突变对朱雨玲形成了大范围的落点调动,同时,完全抢到了这个回合的主动权。
侧身高吊弧圈球加强调动
朱雨玲面对王曼昱临时的变化,快速应变进行调整,但由于她距离球的位置比较远,虽然已经在第一时间起动上步步法,但还是倍显仓促,只能非常被动地把球垫搓了回去。王曼昱在摆短后很从容地看着对方的处理方式,面对朱雨玲的回搓,她主动侧身采用高吊弧圈的方式把球拉回了朱雨玲的反手位。这板抢拉处理得非常合理,因为朱雨玲回搓的下旋旋转还是很强的,所以她选择高吊弧圈的击球方式,在保证命中率的同时,还能通过旋转和落点继续向对方施压,重要的是不能让对方的脚步停下来,毕竟移动击球的命中率和质量都不会太高。
将球摆到对方比较空虚的正手位短球处,逼得对方快速调整上步,无法高质量回接球
接发球后直接起动侧身步法,为正手高吊弧圈球腾出充分的拉球空间,以便拉出质量
img src = "http://183.img.1she.com/data/magazine/81/31581/67/654767/article_images/081bfc6c55b3f9c65d2247a6333d8d82.jpg"/>如图7-11,朱雨玲回搓的落点偏短,王曼昱侧身上半步进行抢拉。图11-14中,在调整好位置后,王曼昱选择了来球的下降点把球挂起来,在拉的过程中,她还通过腰胯的前顶增加回球质量,把球拉得非常实,给朱雨玲制造了非常大的难度。王曼昱的这板抢拉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在落点上和上一板垫短形成了明显反差,在节奏上和下一板反手快撕也形成了鲜明对比。
朱雨玲在上步扑短后快速控制身体重心站住位置,衔接动作非常紧凑,这也为她下板球的防守做出了尽可能的准备。面对王曼昱的高吊弧圈球,她快速调整位置,在不到位的情况下,使用身体重心和手臂围住来球进行防守。如图14-16,她在防守时通过前臂和手腕的配合完成了一次快速的摩擦,这个摩擦既保证了弧线,还增加了质量,虽然回球比较高,但她还是凭借个人能力再次从生死边缘上挽救下了这个球。
反手快撕抢在对手还原前
在面对旋转强烈、节奏慢的弧圈球时,防守方一般都会采用轻贴的方式处理。如果进攻方能够通过旋转抑制防守的话,那么快速衔接下板球的进攻是非常有效的战术套路。图中,王曼昱也想通过这种方式连续向朱雨玲施压,只是朱雨玲在防守时通过手上制造的旋转主动和王曼昱对抗,试图抑制对方快速的衔接。然而,王曼昱并没有受到旋转的影响,她利用手上调节轻松破解了对方的意图,在保证命中率的同时,还打出了速度和落点,成功通过一板反撕制服了对手。
图16是王曼昱选择的站位,此时球还没有过网,她反撕的击球空间和时间都非常充分。图17-18中,王曼昱面对朱雨玲带有旋转的防守,先通过前臂和手腕向上的摩擦制造充足的弧线,随后快速调整板形进行下压前顶的动作,抑制回球弧线的长度,并增加回球的前冲性和压迫性,成功扑灭了朱雨玲的反扑。
衔接反撕时手法要快,重点要顶在台前,利用身体重心压住来球质量,保持板形的稳定
王曼昱在整个回合的技战术组合中运用了许多先进的意识:包括接发球的控制意识、落点变化的意识、积极抢攻的意识和节奏变化的意识等,也正是这些意识的支撑,才有了图中多变的战术。而且她在战术实施中,完全是通过自己快速的应变处理来球,打得坚决果断,没有一丝拖沓,最终没有让对手抓到一点儿漏洞。
最快衔接 致命反撕
将球快速压回对方的中路,给其在时间和空间上制造连续的压力,令其来不及调整动作
从侧身位返回中间位时,及时用小碎步调整,身体随着来球的动向小幅移动,抓住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