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霭和霾
雾是指悬浮于近地面层大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大气水平能见距离小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气温在0摄氏度以下时,雾由过冷水滴或冰晶组成。温度越低冰晶所占比例越大。
如果其他情况都相似,但大气水平能见距离在1~10千米之间时则称为轻雾或霭。雾与霭的区别除了相同体积空气中含水量的不同外,水滴的大小也有很大的差别。雾的水滴半径约万分之一厘米或更大些,而霭的水滴半径则小于万分之一厘米。雾和霭只是指悬浮在近地面层大气中的水汽凝结物。
当大气因许多杂质如尘土、沙等悬浮物质使大气能见距离小于10千米时则称为霾。
海雾
不止陆地上有雾,海上也会有海雾。有时我们去海边住宿,满怀期待地起个大早打算看一次壮丽的海上日出,结果却被雾蒙蒙的天气给打败。顾名思义,海雾就是在海洋影响下生成于海上或者海岸区域的雾。海雾怎么产生?
水汽的凝结是产生海雾的一个重要条件,而凝结的水汽如何保持在低空层中不下落,是形成海雾的另一个重要条件。风速在海雾的形成与扩展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一般来说,风速过大会让海雾很快蒸发或者被吹散,而风速过慢又不利于海雾的扩展。
根据海雾形成特征及所在海洋环境的特点,可以将海雾分为平流雾、混合雾、辐射雾和地形雾四种类型。
平流雾
平流雾是指空气在海面水平流动凝结成的雾。平流雾分为平流冷却雾和平流蒸发雾两种。当暖湿空气移动到冷海面上空时,底层冷却,水汽凝结形成平流冷却雾。这种雾浓、范围大、持续时间长,多生成于近岸海水温度较低的海区。平流冷却雾也是世界上影响范围最大、影响比较严重的类型。以中高纬度大西洋的纽芬兰岛为中心和北太平洋千岛群岛为中心的两个带状雾区最为显著。在我国,如山东半岛的成山头附近、青岛出现的海雾多属这一类型。
辐射雾
夜间辐射冷却生成的雾称为辐射雾,多出现在黎明前后,日出后逐渐消散。高纬度冰雪覆盖的海面,由于冰雪面上的辐射冷却,常能形成冰面辐射雾。
海面暖湿空气在向岛屿和海岸爬升的过程中,冷却凝结而形成的雾,称为地形雾。地形雾可以分为岛屿雾和岸滨雾。空气爬越岛屿过程中冷却而成的雾称为岛屿雾,产生于海岸附近,夜间随陆风飘移蔓延于海上。白天借海风推动,可飘入海岸陆区的雾称为岸滨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