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手能看穿一切:手势心理学的前沿探索》
作者:杰夫•毕帝(Geoffrey Beattie)
定价:69.00元
版次:01-01
开本:16开,165×230
印张:15.5,共248页
装帧:平装,亚光,塑封
书号:978-7-115- 47638-8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年1月
内容简介
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说谎可能是重要的一个部分,虽然大多数时候我们并不是有意说谎。每一个人都说过谎,只有骗子才试图否认这一点,而在说谎时,我们的直觉知道我们的行为会泄露很多信息,所以我们试图抑制它。但你注意到自己的手在做什么了吗?
在《手能看穿一切:手势心理学的前沿探索》一书中,剑桥大学心理学博士、非言语沟通方面的专家杰夫•毕帝向我们介绍了当前心理学研究中一个特别活跃的领域—人们在说话时手和手臂的动作,并基于此提出了一个将改变我们看待他人方式的新理论—人们在说话时的自发手部动作暴露了其内心的真实想法。不仅在人际交往中,在演讲、公众诉求、销售、影视剧和广告中也是如此。
在与他人的互动中,我们从来都不只是听众,同时也是观察者。正如培根所说:“语言诉诸耳朵,手势诉诸眼睛。”手不只是手而是一个角色,手势就像人类意识的一扇窗户,让隐藏的想法可见。
作者简介
杰夫•毕帝(Geoffrey Beattie),剑桥大学心理学博士、英国边山大学心理学教授、非言语沟通专家,曾获得英国心理协会颁发的斯皮尔曼勋章(Spearman Medal)以表彰其在心理学研究中的杰出贡献,发表100多篇期刊文章,出版20本书籍,包括《你的人生,只是缺少心理学》、《思维显形》等。
推荐理由
如何让演讲富有感染力?怎样辨别他人是否在说谎?如何让电视广告更吸引人?影视剧演员如何成为荧屏经典?或许,这些都能通过手势来实现。
基于最新的前沿研究,剑桥大学心理学博士、非言语沟通专家杰夫•毕帝提出了一个将改变我们看待他人方式的新理论,告诉我们如何通过手势和言语的不一致揭露谎言,以及怎样通过手势洞察人们潜在的内隐态度和想法。
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军事医学心理学系教授苗丹民作序推荐,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侯玉波倾情推荐。
推荐序
我长期从事心理测量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当拿到《手能看穿一切》这本书时,给我最初的印象是,这是一本很有趣的书,但其内容可能也是一些对人类外显行为的描述。这个印象来自于我曾经阅读过的一本有关肢体语言的书。说有趣,是因为它帮助我们了解到许多之前被我们忽略的现象,让我们眼前一亮。但这类书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不够“science”(科学),经不起认真的推敲,缺乏规律性分析。我一直不认为采用“science”的方法做的研究都是对的,而非“science”的方法都是不对的。弗洛伊德对潜意识的一些发现震撼了整个世界,并因此获得过 33 次诺贝尔奖的提名,但是他从来没有得过奖,因为他的研究方法被认为不够“science”。但学术界从来没彻底否定他的发现,因为他的发现给人类一个认识自身的新视角。
然而,翻开《手能看穿一切》一书让我眼前一亮,因为它和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在该书的引言及第1章,杰夫•毕帝有这样两句描述:“在这本书中,我会概述关于该理论的科学证据,并解释为何手和手臂的动作是思想重要且必须的组成部分”和“你可以从中学会使用一种非常真实又具有科学性的方法解读人们的思想”。从该书撰写的体例来看,作者确实尽了很大努力用科学数据来说明问题。
大家都知道,到目前为止,临床上在对精神障碍患者进行诊断时仍然主要采用主观问诊法,这是因为我们没有更“science”的方法可用,或者说那些“science”的方法还不能独立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是否有更客观的诊断手段呢?答案是肯定的,但不是现在。为了研究这个问题,20世纪 70年代,戈特斯曼(Gottesman)和希尔兹(Shields)把内表型(endophenotype)理论引入其中。2001年艾玛舒(Almasy)和布朗厄尔(Blangero)将内表型定义为:与DSM-Ⅳ或ICD-10所定义疾病的典型行为症状间接相关、携带遗传负荷的潜在数量性状。这句话的意思是,临床精神疾病是一类复杂、多变的疾病群,它们在某一个维度(层级)上的表达不是独一无二的,所以人们需要通过内表型链上多个维度(层级)来表现其疾病特征。通常,内表型链包括行为、人格(潜意识)、认知神经、神经生物(如脑电)、神经递质、脑结构,直至基因等维度(层级)。前几项称为易感性标记,后几项称为生物学标记。其实,依此推理,认识人类的一般行为无非也涉及这些维度(层级)。如果说语言是了解人类意识活动的主要心理科学研究手段之一,那么通过观察和研究人们的手势也是在内表链的某一层级认识人类内在意识活动的方法,并且是对语言分析的补充或矫正。从这个意义上讲,手势所表达的内在含义也是可以验证和证伪的,当然也就是科学的。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找出事物内在及它们之间的规律。
想到这里,我迫不及待地想一口气读完这本书,希望从中找到帮助早日识别精神障碍高危人群、什么样的行为特性适合哪项军事岗位的答案;希望帮助军人通过手势了解一个人的内心活动,适时进行有效沟通、减少人际摩擦,并准确使用恰当、友善的手势表达真实自我,以回避误解或错读,提高一线指战员组织心理健康;更希望通过好好学习手势语言,使其成为我们用于选拔人才的多质融合技术大家族的一个成员。
我始终认为,作为一名研究及教学工作者,不应该简单地秉持学科门派或理论学派的界限去看待问题,而更应从初心出发,不断丰富和淬炼自我,这样才能更接近真质。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研究、了解人类行为的途径逐步以比较科学的方法建立起自己的专业体系。所谓科学研究,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也不甚完美。我们应该用发现的眼光、包容的心态、整合的大脑去看待每一项新知识带给我们的惊喜,这也是我建议读者对待这本兼具应用性和科学性图书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