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旅游

西城博物馆之旅

作者:文·图/晓晨

炎炎夏日,酷热难耐,这时候不太适合户外出游。可是每逢假期又不能总宅在家里,那么前往清凉的博物馆里参观,也许会是个不错的选择。北京西城区的博物馆不少,有带着浓郁宣南特色的宣南文化博物馆,有带着红楼色彩的红楼文化艺术博物馆,还有许多像中国古动物博物馆、历代帝王庙博物馆、北京戏曲博物馆、北京空竹博物馆等具有奇特色彩的博物馆。于是,精选了几个博物馆去畅游。

线路:中国古动物博物馆-历代帝王庙博物馆-北京戏曲博物馆-北京空竹博物馆中国古动物博物馆 探寻中华第一龙

中国古动物博物馆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古动物博物馆,它主要以古生物化石为载体,对古生物学、古生态学、古人类学以及进化论知识进行专题性展出。我对化石有着浓厚的兴趣。化石承载万年的风雨,静悄悄地埋在土地的深处,随斗转星移,看沧海桑田。博物馆里,有六百多块古脊椎动物化石标本,都是近五十年来在我国各地陆续发现的。当考古工作者将它们从大地的深处发掘出来,展现在世人面前时,它们就仿佛是在为我们讲述一个辉煌的时代,向我们展示那个古老时代的全貌,甚至是那个时代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

中国古动物博物馆位于西直门外大街,与北京动物园隔街相望。有意思的是它们一个是活体动物园,一个是动物的化石展览馆。古动物博物馆院门两侧,一组恐龙雕塑和一面由玻璃密封起来的石壁掩映在高大的杨树林和葱郁的花草灌木丛中。院门东侧近处的雕塑是放大了几十倍的两只原角龙幼雏破壳而出的复原像,院门东侧远处的雕塑是一具按化石骨架原貌复原的多脊沱江龙,它与院门西侧远处同样是按化石骨架原貌复原的将军庙单脊龙遥相呼应,使博物馆院内充满了一种逝去已久的世界所具有的独特的神秘感。距将军庙单脊龙不远的黝黑的石壁,是举世罕见的化石珍品:9条被称为“副肯氏兽”的似哺乳爬行动物化石骨架天然地聚集在一起,因为爬行动物都是恐龙的近亲而往往被冠以“某某龙”的名称,也因为汇九“龙”于一壁,总是使人想到北京北海和山西大同那凝聚着中华民族龙文化精髓的九龙壁。这面化石石壁以“九龙壁”的名字而闻名中外。

进入一层的化石展厅,立刻被一个巨大的恐龙骨架吸引。这个大恐龙有三层楼那么高,它有着很长的脖子和尾巴,被称为“中国第一龙”,是我国境内发现的最古老的恐龙之一,生活在2亿年前的云南,1939年出土于云南省禄丰县秒湾东山坡。我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杨钟健院士将之定名为许氏禄丰龙。之所以被称为“中国第一龙”,是因为许氏禄丰龙是中国人自己发掘、研究、装架的第一条恐龙,它对中国古脊椎动物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许氏禄丰龙是中国发现最早的一种古脚类恐龙。禄丰龙的前肢并不很短小,不像典型的两足行走类恐龙,它可能具有有限的四足行走能力。禄丰龙生活在距今大约2亿多年前的侏罗纪早期的湖泊岸边或沼泽地区,是一种杂食性的恐龙,主要吃湖岸和沼泽周围森林里的各种植物,也可能还吃点水里的螺蛳或蚌壳类小动物。

在古动物馆参观时,我留意到许多鱼类化石被保存得比较完整。后来对这一现象查阅资料后得知,虽然一个生物是否能形成化石取决于许多因素,但其中重要的一条是,生物必须被某种能阻碍分解的物质迅速地埋藏起来,而这种掩埋物质的类型通常取决于生物生存的环境。海生动物的遗体通常都能变成化石,这是因为海生动物死亡后沉在海底,被软泥覆盖。在后来的地质时代中,则变成页岩或石灰岩。较细粒的沉积物不易损坏生物的遗体。在德国侏罗纪的某些细粒沉积岩中,很好地保存了诸如鸟昆虫、水母这样一些脆弱的生物的化石。

化石为我们把古生物遗体或遗迹存留在岩石中,为我们对化石的发现与研究和了解生物的演化过程提供了帮助,有利于我们确定地层的年代。每一个化石比一本史书还要厚重,为我们淋漓尽致地讲述着那些古老而久远的生物演化过程。

Tips

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6:30(周一闭馆)

电话:010- 88369210

门票:20元

地址: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42号

 

Rivers in Beijing北京城里的河

护城河绿道空间里的耀眼风景

皇城玉河不是传说

近河水园“珍珠串”

小暑知味舌尖上的食都

城南再现三里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