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新天地

女儿眼中的母亲:常香玉的“土教育”

作者:□ 风扬
常香玉和小香玉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一生育有三女一子:常小玉、陈小香、陈嘉康和常如玉,外加丈夫和前妻所生的儿子陈金榜,共五个孩子由她培养长大。常香玉的大女儿常小玉说,母亲不像一般母亲那样恬静温柔,从小到大,她只教会孩子一件事:吃苦。有苦多吃,没苦找苦吃。“要想成人,必先吃苦”成为了常香玉留给孩子们受用一生的财富。

吃足够多的苦才能成人

从有记忆开始,常小玉便生活在母亲的光环下,常常有机会接触到各种人物,听到最多的都是关于母亲的传奇故事。

常小玉回忆:“母亲原名张妙玲,后改名为常香玉。母亲8岁那年,外公遭同行嫉恨,喝的水里被下了哑药,嗓子一夜之间坏了,再也不能登台唱戏。眼看一家人的生活没了着落,母亲抱着我外公的腿,再三恳求:‘我跟你去唱戏。’”在父亲的严厉教育下,常香玉成长得很快,从小县城唱到大城市,从跑龙套到成为主角,小小年纪便成了名角。常香玉深知没有父亲当初的狠心,就没有现在的自己,父亲的那句“要想成人,必先吃苦”的箴言也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常小玉六七岁时,无意中见到母亲在台上的风姿后,便嚷着要学戏。常香玉把话说到前头:“一旦入了这个门就没有回头路,要么就不唱,要么就好好唱。”常小玉没看到唱戏练功的苦,只觉得在台上很风光,喜滋滋地答应了。一次,天气很热,常小玉练功练得满头大汗,累得路都走不动了,趁母亲不在便想着偷懒。但她还没坐下两分钟,母亲就突然出现了。见到常小玉坐在地上休息,她拿起鞭子就要打。“别人在练,你为什么休息?难道你跟别人不一样?还是说你比别人学得好?”母亲的话让常小玉憋红了脸,眼泪直打转。常香玉不仅责骂了女儿,还加重了她的训练力度,作为对她偷懒的惩罚。

光吃这些苦还不够,常香玉还想办法让孩子们找苦吃。7月天,气温高得吓人,家后面有一块空地,常香玉让几个孩子把空地拾掇出来种菜。没干一会儿,弟弟陈嘉康便受不住了。哥哥姐姐心疼他,让他坐在树荫底下休息,剩下的活他们来做。哪知,常香玉回家看到了,又狠狠地批评了大孩子们:“他跟你们一样,有手有脚,这点苦怎么不能吃?在家里有你们照顾,等出了门,谁照顾他?谁给他特殊?”

吃苦并不一定会甜

在常小玉看来,在培养孩子吃苦方面,母亲有着她难以理解的执拗。

常小玉13岁时,常香玉把大女儿常小玉、二女儿陈小香和小女儿常如玉送到北京一家戏曲学校,进行专业系统的训练。在外学戏,人生地不熟,几个孩子常常抱在一起哭,十分想念母亲。一次,常香玉去北京演出,顺道看看几个孩子。母亲的到来让他们喜出望外,谁知母亲见到他们后,只问她们戏学得怎么样,甚至让老师对几个孩子严加管教,越严越好,越苦越好。对于母亲这些举动,常小玉和大妹陈小香只能忍着,二妹常如玉却忍不下去了,她对母亲说再也不唱戏了,去了部队成了一名军人。

几个孩子长大了,各自有了自己的事业。家人就劝常香玉,给常如玉找份轻松点的差事。常香玉嘴上答应,实际上什么行动也没有。常如玉把这一切都理解为母亲对自己的“忽视”,气急之下,30岁的她毅然决然地去了美国。常小玉曾就此事与母亲聊过,她说:“如果你肯帮小妹一把,让她少吃点苦,或许她就不会去美国了。”常香玉笑着摇摇头:“人都说先苦后甜,吃苦也许不能换来甜,但不吃苦,绝对没有甜。”

让常小玉“吃醋”的是,母亲偶尔的柔软全都留给了别人。

一次,常小玉看见母亲急匆匆地跑进来,对大家说:“把你们身上的钱都凑一凑,我有急用。”原来,演出的时候,常香玉听说演出地附近有个孩子家里很穷,想帮帮这个孩子。常小玉和母亲一起去看了那个孩子。到了那个孩子的家后,常香玉帮着仔细收拾了一下,然后搂着孩子坐在一边安慰他说:“我把我的地址给你,以后要是有什么困难你写信跟我说,我肯定会帮你,你还小,要好好读书,做个文化人才有出息。”

这一幕在常小玉脑子里挥之不去:“话说这么温柔的母亲,从来没有在我的记忆中出现过。她轻抚着那个孩子的头,说着安慰他的话,面带笑容,语气亲密。我心里有一种说不清的感觉,这样慈祥的妈妈是我盼了很久的,我多想她也能抱抱我,问问我苦不苦、累不累。”

回去的路上,常小玉忍不住问母亲:“妈妈,你把钱给他就行了,为什么还要跟他说那么多话?”常香玉答道:“那个孩子一直都是一个人撑着一个家,心里肯定有很多委屈,钱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让他不觉得孤单,我陪他说说话,让他把心里的不痛快都说出来,这样他会轻松一点。”

常香玉是这么要求孩子,同样也这么要求自己:抗美援朝时,她义务演出几百场,硬是筹集捐献了一架飞机;她和丈夫办豫剧学校,专门招收穷苦的孩子;她还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她的温情总是在孩子们看不见的地方闪闪发光

唱得响亮活得亮堂

在所有孙辈中,常香玉对陈金榜的女儿陈百玲期望最高,付出的心血也最多。陈百玲10岁时,学校老师让她练小翻,她不愿意。父亲陈金榜知道后,当即给老师打了个电话:“让她翻10个,不愿意就翻20个,再不愿意就翻100个,直到她愿意为止。”陈百玲听说父亲如此狠心,忍不住向奶奶诉苦。常香玉劝她:“你爸爸的脾气也是受我影响,不过他都是为了你好。”从奶奶那里没讨到“甜头”,陈百玲只能默默忍受,由此练下了扎实的基本功。很快,“小香玉”陈百玲崭露头角,成为豫剧的代表性人物。

让常小玉没想到的是,母亲老了之后,反而没有以前“狠心”。有一次,常小玉告诉母亲,小女儿要去美国求学。常香玉一个劲地叮嘱:“孩子出去读书是好事,多带点钱,别苦了孩子。”常小玉听后,笑话她:“老太太,你以前对我们可没这么宽容,怎么现在对孙子孙女这么仁慈?你忘了你说的‘吃苦方能成人’那句话了?我们都是这样过来的,我们的孩子肯定也能吃下这份苦。”

女儿出国后,常小玉便让她自力更生。一次,女儿在美国找工作被骗了,工资没有拿到。眼看着下顿饭没了着落,她便给母亲打电话,常小玉得知后,虽然心疼,可依然狠心地说:“你已经是个大人了,这点小事能自己解决,如果一有困难就向家里求助,以后遇到更大的事怎么办?” 常小玉的狠心让女儿很长一段时间不能接受,直到她为人父母后,才慢慢体会到“吃苦”的甜头。

常香玉去世后,几个子女经常会在一起相聚,每个人心里都清楚,他们肩上扛着的是沉甸甸的豫剧事业,是母亲留下的精气神。

(责编:孙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