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民健身的推进,健身场地资源紧张的问题日益凸显。丰富完善全民健身设施,解决群众“去哪儿健身”的问题成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基本建成县乡村三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低于2.3平方米,在城镇社区实现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
然而,目前的状况离目标还有些距离。《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显示,截至2013年12月31日,我国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46平方米。
近年来,体育部门一直在为解决这个问题而努力。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赵勇表示,2018年,要开创群众体育工作新局面,破解“健身去哪儿”的难题要有新突破。
支持地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
提到体育总局在解决“去哪儿健身”方面做的工作,体育总局群体司公共服务处处长赵爱国首先强调了“顶层设计”,规章制度的建设。
体育总局会同中央有关部门颁布实施了系列规章、规范,包括《大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室外健身器材配建管理办法》等。另外,编制并组织实施一系列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包括《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分类配置要求》、《城市健走步道配置要求》、《体育公园配置要求》等。
近年来,国家体育总局一直在支持地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特别是2012年之后,地方各级政府对公共体育设施的投入不断增长。
自2001年起,体育总局共投入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26亿多元实施“雪炭工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在老少边穷地区援建方便群众使用的“雪炭工程”(社区健身中心)体育设施项目1127个,惠及28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上千个县(市、区)。
2006年,国家体育总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了《“十一五”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规划》,正式启动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工作,以行政村为主要实施对象,基本建设标准为“一场两台”,即一个混凝土标准篮球场,配备一副标准篮球架和两张室外乒乓球台。
截至目前,体育总局共投入本级彩票公益金超过49亿元,支持地方建设了57万多个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到全国80%以上的行政村。
自1997年起,体育总局共投入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7 . 8亿余元,支持地方建设(更新)“全民健身路径”室外健身器材近18000套。
另外,体育总局积极支持建设县级公共体育场、足球场、门球场、社区多功能健身场地,支持地方利用现有公园增建体育健身设施,建设登山健身步道等场地设施。
从2014年开始,中央财政开始投入财政资金,分别按照补贴标准的20%、50%、80%,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1200多个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开放工作给予补助。
赵爱国透露,体育总局正会同财政部研究完善场馆补助政策,场馆补助方式将由原来按座位数补助向按场馆开放服务综合绩效补助转变,对体育场馆接待了多少人次、组织举办了多少赛事活动、搞了多少培训、提供了多少公共服务、质量怎样等方面进行评价后给予补助。
“这样有助于促进体育场馆提高利用率和开发服务水平,提升群众对场馆开放服务的满意度。”赵爱国说。
瓶颈问题待突破
数据显示,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远低于美日等国家平均水平。
据赵爱国分析,制约我国体育场地建设,影响地方体育设施管理的主要是人、地、财三个因素。
“在基层,专职体育工作者数量不足,人手紧张,制约了工作开展。”赵爱国说。
对于体育场地建设来说,用地也是个很大的问题。根据《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人均室外体育场地用地面积为0.30~0.65平方米,人均室内体育场地建筑面积为0.10~0.26平方米,但从各地的情况看,有关规定并未得到有效落实。在老城区,尤其是北京、上海这样寸土寸金的地方,体育场地的用地问题更难破解。
“对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用地的问题,体育总局正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研究。”赵爱国告诉《民生周刊》记者,“通过修订完善城乡规划、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方面的国家强制性标准,把城市公共体育用地指标明确下来,这个问题就可以大大缓解。”据了解,正在编制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标准》细化了人均体育用地指标,并且具有强制性。
虽然近年来地方各级政府对公共体育设施的投入不断增长,但公共资金对全民健身设施的投入历史欠账较多,总体上投入不足。
事实上,各地对公共体育设施的投入主要依赖彩票公益金,财政资金投入十分有限,许多地方甚至无任何财政投入。许多地方对公共体育设施的新增投入主要集中于大型体育场馆,对群众身边健身设施的投入严重不足。
在宁夏西海固地区泾源县兴盛乡,当地农民在村文化体育广场上健身锻炼。“由于缺乏资金,在基层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社区和村,体育设施损坏之后得不到维修。”赵爱国说。
社会资本的参与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体育场地建设管理“缺钱”的问题,但目前在引入社会资本方面仍存在短板和政策障碍。
打好组合拳
体育场地设施面临的多重问题显然不能依靠单一的政策解决,体育总局正在打出组合拳,采取一系列措施。
2017年,国务院全民健身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确立,在赵爱国看来,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解决好全民健身设施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各个部门协同发力。”体育总局将依托国务院全民健身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协调中央有关部门加大对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管理的支持,加强对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管理有关政策、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
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规划建设有关政策、标准和制度也正在完善中。体育总局今年将启动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县)创建工作,组织开展“三级联创”。在具体的指标体系中,解决群众“去哪儿健身”占重要权重。“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把地方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赵爱国说。
在破解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规划建设用地不足难题方面,体育总局将会同有关部门,督导地方落实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用地指标。
对于新建居住区和社区,根据《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规定,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 . 1平方米、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 . 3平方米的标准,配套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并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
对于老城区、已建成居住区,如果没有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或现有场地设施未达到规划建设指标要求,要通过改造等方式予以完善。
广州市番禺区大夫山森林公园,健身人群络绎不绝。同时,指导支持地方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利用公园、公共绿地、河堤、楼宇消防层、城市屋顶等符合条件的场所增建健身设施;指导支持地方通过开发利用垃圾场、改造废旧厂房等闲置资源,改建体育场地设施;指导支持地方利用城市拆迁改造产生的“金角银边”完善便民利民的健身设施。
体育总局将以建设“1 0个一批”为重点,支持推动地方建设完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10个一批”包括一批健身步道(自行车道)、一批体育公园、一批社区健身中心等。
组织开展智慧社区健身中心试点,引导支持各地配建一批二代智能化室外健身器材,推动室外健身器材、健身设施提档升级工作也在进行当中。
“作为健身设施的一种新模式,智慧健身设施有助于提升健身的趣味性、科学性和有效性。”赵爱国强调。
目前,在体育总局群体司的指导下,中国体育用品联合会已经推出二代室外健身器材团体标准。
体育总局也在积极推动社会力量兴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和参与体育设施运营管理,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学校体育设施更好地对社会开放。
体育总局将推进体育场馆“双改”试点工作,推动场馆管理体制改革和运营机制创新,推动场馆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推动大型体育场馆向体育服务综合体转变,进一步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另外,还将加大对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的监督检查。
建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
大型体育场馆前期建设及其建成后维护管理成本普遍巨大,建成后运营管理普遍困难,使用效益普遍低下。
“我们反对各地在没有经过科学研究论证的前提下,盲目建设高大上的大型体育场馆。相反,对群众身边的、用得上的健身设施建设,体育总局则给予大力支持。”赵爱国指出。
他建议,各地要严控大型体育场馆建设,将资金重点投向社区健身中心、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等小型体育健身设施。对于经过充分论证、确有必要建设的大型体育场馆,应严格落实《城市公共体育场馆用地控制指标》。
他强调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要选址合理,便民利民,“少建高大上的大型体育场馆,多建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设施。”
《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提出:着力构建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和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
目前,体育总局正组织编制完善体育公园、社区健身中心建设指引等技术指导规范,引导各地加强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建设,提升管理服务水平。而正在编制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将落实全民健身的要求,实现1 5分钟生活圈居住区与1 5分钟健身圈有效对接,并在10分钟生活圈、5分钟生活圈、居住街坊各个层级配建不同类型公共体育设施。
山东莒县莒州公园内的健身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