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曲艺

小剧场如何闯出大天地

作者:文 柴京云
大同云海曲艺社成立于2015年底,在不到两年半的时间里,共演出340多场并创造了场场爆满的奇迹。对于曲艺社的成功,有人说是地理优势,有人说是名人效应,有人说是大同人喜欢曲艺,也有人说是柴家班运气好……。我不否认以上的一些客观因素,然而我更想探讨的是云海曲艺社的一整套运作模式,从曲社的前期筹备、场所选址、推广宣传、档期票价、经营管理、合作伙伴等几个方面谈谈想法,希望对三线城市小剧场的生存发展会有一些启示。

曲艺小剧场的生存现状:机遇与挑战并存

进入21世纪,在中国曲协的积极推动倡导下,全国各地的曲艺小剧场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北京、天津、西安、长沙、深圳等一些大城市的曲艺人率先垂范,顺势而上,不计名利,艰苦创业,打造出了“周末相声俱乐部”“名人俱乐部”“德云社”“青曲社”“嘻哈包袱铺”“谦祥益”“09剧场”“笑工厂”“开心麻花”等诸多深受观众喜爱的曲艺胜地。为繁荣曲艺事业、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展示曲艺人的风采,锻炼曲艺队伍,培育文化市场做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成功的经验。

受此影响,很多三线城市的年轻曲艺人也不甘寂寞,纷纷搭班入伙组建了各式各样的曲艺园子,开始了快乐而艰辛的历程。与之不同的是,这些流动人口少、文化消费观念滞后、文化产业发展较慢的地方,想要办好曲艺园子面临的困难更多,生存的危机更大,仅凭曲艺人的一腔热血是远远不够的。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曲艺小剧场现有700多家,大多分布在二、三线城市。有不少园子运行的比较好,发展势头也比较喜人,但今天开张明天歇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凡是未经过认真思考,匆忙开业,粗放经营,对自身的发展定位模糊、措施不力又缺乏当地政府强力支持的,一般都经营惨淡,难以维持。可以说,当今曲艺小剧场的生存发展现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筹备阶段的四要点:调研、定位、选址与合伙人

深入调研,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在云海曲社成立前我们先进行了认真的考察、调研。我们利用出差、旅游、演出、采风的机会,无论走到哪,有园必看,虚心求教!了解合作方式,了解分配比例,参考节目内容,感受现场气氛,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反复思忖、对比,试图找出独具特色、扬长避短、常演不衰、场场火爆的办园切入点,充分打好“大同三宝”“城市名片”这张牌。

确定指导思想,明确发展方向

我们的目标是:外树形象,内抓管理,提高素质,突出效益。力争将云海曲社办成传承曲艺艺术,讲好中国故事的快乐园地。同时要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尽可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做到有机结合,将“以经济效益为前提,以社会效益为宗旨”的理念伴随办园决策的始终。

选一处适合曲艺演出的场所

位置自不必说,场子宁小勿大也是我的观点。场子不宜太大,能坐120人左右就比较合适。场子小点更聚人气,再适当卖点加座,相互看着都激动。演员演着过瘾,观众的热情也高,越是一票难求越觉得这钱花得值当。

与合作人签订好互利双赢、权责相当的合作协议

在曲社成立初期,大多是以合作的形式出现,或租赁场地,或门票分成,这是一个细致而严谨的过程,既不能店大欺客,也不要客大欺店。协议制订得科学、规范、合理、均衡,有助于合作的长期、稳固。协议的核心是租金或分成比例的多少。我们的合作伙伴是当地有一定实力的泓瑞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我们之间采取的是保底多级分配制。即:在门票收入偏少的情况下,分配比例为8∶2曲社8茶社2,确保演员的基本收入。随着门票的增长营业额的增长,每增长1000元,在原分配的基础上再进行多次分配(逐渐变为7∶3,6∶4,5∶5,4∶6)。实践证明这种分配形式有助于调动双方积极性,双方都乐于接受。

运营阶段的六环节:节目、票价、档期、宣传、业务、管理

曲社工作人员一般也就20人左右,无论人多人少,凑在一块儿就是个集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既然是个集体,就要有相应的组织机构,就要有分工,就要有制度,要有科学的管理办法。家长制是不可行的,因为这里面涉及利益!每场演完吃光分尽更不利于队伍的稳定和长远发展。因此,在曲社的长期运行中,一定要抓住“六个环节”,即节目、票价、档期、宣传、业务、管理,做到坚定、坚持、坚守

节目是核心

俗话说,戏好不愁没人看,酒香不怕巷子深。好节目在哪儿演都好!何为好节目?接地气、有筋骨、有温度,传递正能量,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能充分调动人体感官,最后给以人美的享受的,这些都是好节目!那迎合低级趣味、赚取廉价笑声的时代早已过去!所以要多排演经典的老节目,多创作适合于现代审美情趣的新节目,多演出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节目是我们的立身之本。

档期是条件

这里所说的档期,不仅仅是每星期固定的演出时段,而是月月都有的节日假期。只有充分利用、对接好各种节假日,掌握住单位、个人的消费需求和表达方式,精准灵活地安排好演出档期,才能搭住文化产业的这根链条,满足观众,做强自己。比如:春节、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有文化消费的从众习惯;情人节、圣诞节,年轻人要狂欢,到曲社听相声是他们的时尚体现;“五一”“五四”“三八”“六一”、护士节、教师节有单位包场的需求;寒假、暑假,转山节、旅游节等节假日来休闲的那些络绎不绝的学生、游客,都可能成为我们的忠实观众。为广大观众创造观看条件,也是我们曲社创收的重要节点。演出现场票价是生命

票价在小剧场的实际运行中尤为重要。是买卖双方最在乎的焦点。以值论价、物有所值是大家共同衡量的标准。至于你的曲社如何定票价,根据什么定,定多高,都会有自己的考量,不必赘述。我在这里想提醒的是票价的灵活性。比如说单位团体票,旅游团导聆票,亲友粉丝推广票,宣传广告置换票等。这就要灵活多变了。把握的重点是,既不能自己扰乱自己的票务市场,又让它在特殊领域起到杠杆的撬动作用。

宣传是先导

在战场上宣传是一种武器,是战略之矛,在成功失败中起着关键作用。小剧场的兴衰很大程度取决于宣传方面做得好坏。试想,如果我们不是通过媒体的宣传炒作有几个人知道德云社?有几个人铁粉郭德纲?当然,我们大部分曲社没有这个条件和机遇,但在这个自媒体无阻的时代,总会找出宣传我们、推荐我们的办法。想方设法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了解自己,喜欢自己是我们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

业务是关键

我这里所说的业务,其实就是票务。说的再具体点就是集体票的包场。为什么把集体票包场看得如此关键?这是就三线城市的实际情况而言。像我们这样的同类城市,流动人口少,消费水平低,买票看戏还很不自然,财政又没有用于惠民的资金采购。要想单指窗口卖票达到长期火爆的局面是很难做到的。既然园子开了,一定想方设法组织一些团体票先让它热起来、火起来。每场有三五十张垫底就够,人多了分成若干场再加上部分外地游客购的票,那你的零售票也就所剩无几了。达到场场爆满也就不是什么神话了。

管理是灵魂

管理出效益这是我在担任文化宫主任十几年工作实践中得出的结论。云海曲艺社虽然是以“柴家班”为主体,但我们不赞赏家族式管理,更不搞家长制、一言堂。而是推行“科学管理、文明管理、财务管理、民主管理”的管理模式。用制度管理人,用作品激励人,账务公开,收入公开,师徒同酬,奖罚分明。人人头上有指标,个个行为有规范,场场演出有点评,件件工作有落实。两年多没有一个跳槽的、掉队的。呈现出尊师爱徒、比学赶帮、不计名利、甘于奉献的好势头。

开曲艺园子一定是:要有定力,要坚定信念,坚定正确的创作方向,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和勇气;要坚持“三贴近”的创作原则,紧扣时代脉搏,了解生活真谛,做老百姓的代言人,不断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作品;要坚守住这块曲艺阵地,坚持苦练基本功,全力做好传承,发展、创新工作。只有这样,我们的曲艺事业才能不断发展,我们的曲艺小剧场才能做大做强,我们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文化市场上取得立足之地,闯出一片大天地。

(责任编辑/邓科)

 

温州鼓词:不该孤独的“乡音”

小议“十八骑取长安”与“五王困彦章”

曲艺艺术的时代风尚之培塑

当法国人遇到苏州评弹

正视现状 务必求实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高德明相声事迹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