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1-13日,中国商务部副部长、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率领的中国代表团,在瑞士日内瓦的世界贸易组织(WTO)总部,接受了世贸组织对中国的第七次贸易政策审查。这次受到世界各经济体高度关注的政策审查,在当前高度复杂的国际贸易形势下,具有重要的风向标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全球贸易额的“四强之一”,中国按照世贸组织的审议规则需要每两年接受一次审议,从2006年至2016年,对于中国的审议已经举行了六次。而这第七次,共有42个成员向中国提交了1963个书面问题,在审议现场,共有70个成员代表发言。这些数字都刷新了审议纪录,足见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中以及对于全球贸易体系的巨大影响力。
在当前单边主义和贸易霸凌主义对世界造成严重危害的局面下,中国进一步深化开放,携手各方共同维护世界贸易组织的权威和多边贸易规则与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对于中国自身来说,世界贸易组织也是中国开放崛起,与世界深度融合的重要桥梁。中国与WTO之间有着一场“世纪情缘”。
旷日持久的“复关+入世”谈判
世纪之交的中国人,恐怕都对“入世”这个词印象深刻。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于中国而言,似乎就如同迎接21世纪的到来一样,是一件充满机遇和挑战,同时大势所趋、不可避免的事情。实际上,中国从1986年就开始了恢复在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谈判,但是由于自身经济改革的力度和开放的广度和深度都不够,对外经济联系还不是非常广泛,初期的谈判进展缓慢。1993年,中国领导人首次出席在美国西雅图举行的APEC会议,阐明了中国处理“复关”问题的三项原则:第一,关贸总协定是一个国际组织,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参加是不完整的;第二,中国要参加,毫无疑问是作为发展中国家参加;第三,中国加入这个组织,其权利和义务一定要平衡。从此,中国与相关各方开展了漫长而艰苦的谈判,在关贸总协定于1995年1月1日被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后,中国的“复关”使命变成了“入世”。
在“入世”谈判中,要论最艰苦也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谈判,人们自然会联想起中美之间寸土必争的“持久战”。在中美谈判取得重要进展之前,1997年8月,新西兰成为第一个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同中国达成双边协议的国家。同年,中国还与韩国、匈牙利、捷克等国签署了入世双边协议。11月,中日两国关于中国入世的双边市场准入谈判宣告基本结束。1998年4月7日,中国在第七次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工作组会议上提出了一揽子降低关税的方案,先后4次大幅度降低关税,并签署了世贸组织的《信息技术协议》。
1993年11月13-15日,美国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和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斯珀林同中国领导人举行了最后的谈判,并达成了中美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议,而谈判中分毫必争、剑拔弩张的气氛让人至今回忆起来都津津有味。
在谈判中,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面对美国贸易代表的刁难和绕圈子,直言不讳地回应:“你们这次来,说美国作了前所未有的让步,而中国没有作出相应反应,你们就大发脾气。我提醒一点,你们不知道我们在农业上作了多大让步。我为此而受到全国人民的指责,你们知道不知道?我可以重申,我们4月在农业上的让步,我基本上不会后退,但如果这次不达成协议,那我们永远永远不会在农业方面让步!”
这只是那场火药味十足的谈判的一个小片段。美方的代表斯珀林在确定达成协议后感慨道,他们很荣幸,能够见到中方如此强硬的谈判对手。斯珀林还称自己是“和平缔造者”,因为巴尔舍夫斯基同中国谈了非常久也没有达成协议,而斯珀林一到中国协议就达成了。朱镕基总理此时则不免带着幽默的口吻回应,斯珀林不是“和平缔造者”,而巴尔舍夫斯基却是位“麻烦的制造者”。
在中美达成协议后,中国与欧盟的谈判也取得了突破。2000年5月19日,中国与欧盟代表在北京签署了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双边协议。2001年6月9日和21日,美国和欧盟先后与中国就中国入世多边谈判的遗留问题达成全面共识。2001年9月13日,中国和墨西哥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达成双边协议。至此,中国完成了与世贸组织成员的所有双边市场准入谈判。
2001年9月17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工作组第十八次会议在日内瓦通过了中国入世议定书及附件和中国工作组报告书。这意味着中国工作组正式完成了历史使命,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全部结束。
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文件,标志着中国终于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新成员。11月20日,世贸组织总干事迈克尔·穆尔致函世贸组织成员,宣布中国已于2001年11月11日接受《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该议定书于12月11日生效。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其第143个成员,长达15年的“复关+入世”谈判最终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在中国加入WTO议定书签字后同各国代表一起举杯庆祝对于全球贸易,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中国对于应对国际经济危机的困难和挑战、促进全球贸易恢复增长可谓功不可没。
中国与WTO真正实现了互利双赢
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前,中国国内有很多人非常担心,认为中国的许多产业都将在国际激烈的竞争中损失惨重,“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争论延续不断。经过17年的实践检验,事实证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一项正确的决定,而且是对于中国和世贸组织而言互利双赢的决定。
2018年6月28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白皮书,其中对中国为全球经济增长和贸易繁荣所做的贡献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例如,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自2002年以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接近30%,是拉动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的重要引擎。在创造就业方面,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首份《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经贸关系报告》,19902016年,中国为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创造了180万个就业岗位。在脱贫减贫方面,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民生活从短缺走向充裕、从贫困走向小康,现行联合国标准下的7亿多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70%以上,为世界提供了最高的减贫贡献率。
对于全球贸易,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中国对于应对国际经济危机的困难和挑战、促进全球贸易恢复增长可谓功不可没。世贸组织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在全球货物贸易进口和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分别达到10.2%和12.8%,是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20012017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口额年均增长13.5%,高出全球平均水平6.9个百分点,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进口国。自2009年以来,中国一直是最不发达国家第一大出口市场,吸收了最不发达国家1/5的出口。另外,20012017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口从393亿美元增至4676亿美元,年均增长16.7%,占全球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比重接近10%。自2013年起,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服务贸易进口国,为带动出口国当地消费、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被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已有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2013-2017年,中国同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5万亿美元,中国企业在这些国家累计投资超过700亿美元。截至2017年底,中国企业在有关国家建设了75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上缴东道国税费超过16亿美元,为当地创造了22万个就业岗位。自2018年起,中国将在3年内向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600亿元人民币援助,建设更多民生项目。
中国既有的发展成就是在深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按照世贸组织规则积极与其他成员开展合作取得的,未来中国将进一步深化开放,为全世界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根据世贸组织统计,2015年中国的贸易加权平均关税已降至4.4%,与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相差1.5-2个百分点。截至2017年底,中国已调减900多个税目产品的税率。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中国宣布将进一步扩大降税范围,为了实现自身高质量的发展,努力增加人民群众需求比较集中的特色优势产品进口。
在对中国第七次贸易政策审议结束后,会议主席、贝宁常驻世贸组织大使埃洛·劳鲁在总结发言中表示,世贸组织的成员们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自主降税和大幅度放宽金融等领域的外资准入的举措、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和简化外商投资管理的各项改革以及中国对多边贸易体制的贡献表示赞赏。同时,成员们也期待中国在多边贸易体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将在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加大开放的力度,与世界贸易组织继续开创互利共赢的崭新局面。
17年来,中国在经济和贸易发展过程中充分享受了入世红利,迅速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全球第二大贸易国和第一大出口国
当地时间2018年7月11日,世界贸易组织(WTO)对中国进行第七次贸易政策审议中国既有的发展成就是在深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按照世贸组织规则积极与其他成员开展合作取得的,未来中国将进一步深化开放,为全世界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