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博物馆展出的殷墟妇好墓出土玉器商代有一位了不起的君王——商王武丁。在位59年间,武丁励精图治,让商代迎来了空前繁荣,史称“武丁盛世”。
如今,“武丁盛世”的繁华气象早已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中,可以依凭的证据,便只有那些从岁月深处发掘出来的器物了。
说来奇怪,这些器物大多铭刻着一个人的名字——并不是武丁,而是武丁的妻子妇好。这是一个站在王朝背后的奇女子:她既是王后,又是国家的最高祭司,还是带兵出征沙场的大将军。集三种最显赫的身份于一身,她为武丁开创的盛世平添了华美的光辉。
妇好离世后,武丁为她修建了宏大的墓室,送给她丰厚隆重的陪葬品。中国国家博物馆陈列的著名器物后母戊方鼎,便是为纪念妇好而铸。
第一位女英雄
妇好是武丁60余位妻子中的一位,也是最特殊的一位。在国家大型祭祀典仪中,妇好是大祭司,她要祭天、祭神、祭祖;每逢大事,君王还要请她占上一卦,以卜吉凶,没有相当的威望是无法担此重任的。
不仅如此,她还常年征战四方,为武丁开疆拓土,功勋卓著,由此赢得了武丁特别的尊重和封赏。殷商的地盘不断扩大,其中便有妇好打下的江山。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记载着她攻城略地的事迹,正是这些记载,让她成为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英雄。
可惜,妇好三十余岁便离世而去,对于挚爱她的武丁而言,这是个沉重的打击。他能为她做的,就是竭尽全力地给予她哀荣。从妇好的陪葬品里,我们得以想象她当年的荣耀,并一窥武丁当年的盛世。
妇好墓出土文物数量巨大,主要收藏在三个地方:大部分留在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因为妇好墓当年由考古所主持考古发掘;中国国家博物馆陈列了一些代表性器物;还有一部分留在了安阳殷墟的博物馆里,那是它们的老家。
“高级定制”
这些陪葬品中,最隆重的当数青铜器礼器——水器、食器、酒器一应俱全,工艺水准达到了商代青铜器的最高水平。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一件妇好方斝,体量之大,超乎人想象。斝与爵形状类似,是用来举酒祝祷之器,这一件却高近70厘米,别有豪放的气度。
妇好的陪葬品中,还有几件巨大的玉兵器,包括玉刀和玉戈。这当然不是战场上的实用兵器,而是用来显示这位女统帅的权威。
还有一件青铜鸮尊,造型颇为有趣。鸮就是猫头鹰,是古人喜爱和崇拜的鸟。这只猫头鹰昂首挺胸,双耳高高翘起,两条腿和宽宽的尾羽形成了鼎立的三足,神情英武。鸮尊周身密布鸟、兽、云、雷等纹饰,散发出一种奇异的神秘感,让人对它的主人肃然起敬,不敢造次。
不过,一些细节又让这位高高在上的传奇女性变得亲切许多:鸮的脑后是尊的盖子,上面塑有一只灵动的鸟儿;身后则是一只龙样的小兽,有趣又生动。
值得一提的是,鸮的腹内还铭有两个字——妇好。不少人看后感叹:这才是真正的“高级定制”。在妇好墓里,这样的“高级定制”有许多:青铜礼器中,带有铭文的有190件,其中被铭以“妇好”的便有109件。这样的数量和规格,难有人能出其右。
此外,有些青铜器的铭文并不是“妇好”,而是“母辛”,其实这同样是献给她的物品。中国古代有个传统,帝王后妃死后,她们的牌位会进入宗庙享受供奉祭祀,于是便有一个庙号。妇好死后,她的庙号被定为“辛”,所以她又被尊为“母辛”。
铭文为“妇好”的物品,她生前可能享用过;铭文为“母辛”的,则一定是她亡故后,世人为纪念她而专门烧铸的。
当女将军脱下戎装
在谈到妇好墓时,人们无不津津乐道那些见所未见的青铜器、珍稀无比的象牙杯,还有那些记录了妇好一生辉煌功业的龟甲兽骨。
这些当然都无与伦比。不论是妇好本人,还是我们的文明,都令人惊叹。不过,如果把目光投向不那么惹人关注的角落,凝视那些快被历史忽略的碎屑,或许会有更多发现。
面对这些青铜器,大多数人看到的只是一位祭司、一位将军、一个传奇,妇好不太示人的另一面在哪呢?
寻寻觅觅,只见博物馆展馆的墙角处,雕饰成各种动物形状的小型玉器,被孤单地排在一起。在青铜、象牙这些硕大的宝物面前,它们显得有些失色,不过,笔者要找的正是它们。
这是一只玉凤,头顶像是戴着宝冠,华美庄严。玉凤作翩然回首状,身体娇柔地弯出一段圆润的弧度,娉婷欲飞。凤的尾羽被分作两束,显得特别蓬松飘逸。看到这凤,会让人想到妇好脱下戎装、身披轻纱的样子。
这凤定然是她的爱物,背上的两个细孔,大概是供她日常佩戴之用。
妇好墓出土的玉器有755件,玉凤却仅此一例。或许,妇好也是个烂漫娇俏的女子,只不过战事频繁,她只能挽起青丝,戴上头盔,把她的小女子心性掩盖在厚厚的铠甲之下。
只有凯旋归来的时候,她才顾得上“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只是,这样柔软安闲的时光太少了。还好,武丁没有忘,他一定记得她披帛佩凤的动人模样。所以,当她平静地永眠时,他让这小小的凤陪伴着她。于是,在另一个世界里,她也能明艳照人。
笔者猜想,她一定是个美丽的女子。
(作者系北京大学艺术学博士,艺术推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