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依靠基本面分析选择标的的投资者而言,上市公司改名影响巨大。研究上市公司更名的“前世今生”,能给人们带来怎样的投资参考?
从化工到茶叶,基本面全变 沈南星(行业研究员)
2018年7月13日,中国天化工集团有限公司(00362.HK)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更名为“信阳毛尖集团有限公司”。
该集团主席陈昱表示,过去集团受到化工市场低迷的影响,董事会认为中国茶业务将成为集团未来主要收入及利润来源之一,因此建议将该公司现有名称更改为“信阳毛尖集团有限公司”,以匹配集团未来发展,实现绿色转型。
中国天化工集团官网显示:该公司初期为石油化工企业,基于2004年预期原油价格将会有上升之风险,集团转向致力拓展及研发煤化工产业。目前,集团于牡丹江市及黑河市共设有6个生产厂房,职工860名。
以上信息说明,卖茶叶已是该公司的第二次转型。2018年1月7日晚间,中国天化工集团发布公告,宣布以8580万港元(约合人民币7314万元)向两名投资者沙涛及莫灿霖收购一家茶叶营销企业信阳毛尖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并将以发行股份方式支付代价。
据公告披露,此次收购的目标公司信阳毛尖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主要在中国电子商务市场销售信阳毛尖茶叶,并将促进信阳毛尖茶叶于中国以外地区的销售。
对于投资者而言,原中国天化工集团的主营业务已经改变,煤化产品市场与茶叶市场的发展前景、政策环境以及市场细分完全不同。就目前而言,中国绿茶市场呈现分散、缺乏龙头企业的特征,对该公司有兴趣的投资者需要重新研究其基本面。
前几年有过“更名行情”庄易(证券分析师)
据统计,2013~2016年年中,仅沪市上市公司更名进而变更证券简称的有131家(不包括因被实施*ST、ST导致简称变更的情形)。某种意义上,2015~2016年是上市公司的更名“黄金期”,有的公司换个“马甲”就能翻身。
研究上市公司的更名原因可知,收购重组、实际控制人变更、控股股东变更、产业转型升级等情形会引起公司主营业务发生变化,由于原名称已不能较好体现公司业务布局及未来战略发展,相关公司常决定更名。
2015年是互联网金融的爆发期,当年5月11日多伦股份(600696)发布公告称,将立志于做中国首家互联网金融上市公司,因此将公司名称更名为“匹凸匹金融信息服务(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同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也处于上升周期的关键时间点,特锐德(300001)则将全资子公司青岛特锐德汽车充电有限公司(未独立上市包含于母公司上市资产中)更名为“青岛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改名后,两者全都有过“一”字涨停行情。
公司名字变更引发股价大涨的情形并不少见:开元投资(000516)更名为国际医学后的当月,公司股票累计涨幅超过50%。远东股份(000681)更名为视觉中国,远东电缆(600869)更名为智慧能源,熊猫烟花(600599)更名为熊猫金控后,相关公司股票均产生了一波轰轰烈烈的“更名行情”。
随着2016年后“更名行情”的衰弱,现在投资者已经知道,很多上市公司更名,不见得是主营业务发生变化,更多是为了披上“高大上”的外衣,赢取市场关注。
目前,A股市场处于筑底行情中,整体交易氛围并不活跃。对于投资者而言,重要的还是自己做功课,这样才能既不盲目跟风,也不放过基本面确实有大利好的更名上市公司。
借壳上市改名带来真利好 杨帆(医药行业分析师)
2017年中国内地共有53只股票因公司更名完成简称变更,不过相较于此前两年的“更名行情”,当年更名个股的股价表现并不尽如人意。
据统计,53家实质性更名的上市公司中,更名当天上涨的21家,下跌的29家;更名后5个交易日,上涨的仅15家。从全年来看,41只个股2017年涨幅为负,跌幅超过30%的有17家。
从行业来看,2016、2017年,中国内地共计24个行业有上市公司名称变更。文化传媒公司更名的最多,共计17家。电气设备、机械设备、医药生物、信息技术、交通运输五个行业均有不少于10家公司变更名称。
医药行业有11家上市公司更名,但这些公司中不乏借壳上市的身影,而借壳上市则可能是对个股股价影响最大的更名类型。
其中,德展健康(000813)83亿借壳天山纺织(000812),必康股份(002411)70亿借壳九九久(002411),同济堂(600090)61亿借壳啤酒花(600090),美年大健康(002044)55亿借壳江苏三友(002044),长春长生(002680)55亿借壳黄海机械(002680)。
以啤酒花(600090)为例,重组前该公司主营业务为啤酒生产及销售,并涉足房地产、果蔬加工、进出口贸易等领域,主要产品为啤酒,主要销售区域为新疆。该次并购重组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由啤酒生产及销售转变为医药流通企业。更名后当天,该股股价呈现“一”字涨停,并且在此后延续了一波涨势。
从后来的行情来看,同济堂(600090)在所有更名公司中表现优异,医药行业的方向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啤酒行业,正是因为这次借壳上市类改名,让市场和投资者对其充满信心。当然,目前的市场环境对个股表现影响深重,目前该股票并没有长期延续涨势,不过多数阶段性投资者早已落袋为安。
这个案例的经验在于,尽管“更名行情”不再呈现普涨现象,但是选对具有实质改变的标的,依然会给投资者带来回报。
不能胡乱联想,但要好好思考高安琪(证券研究员)
在A股市场,中国投资者的“想象力”经常天马行空。2013年奥巴马连任美国总统时,在没有任何消息面和基本面重大信息的情况下,澳柯玛(600336)涨停了;此后有几年的2月14日情人节,东方宾馆(000524)涨停;二胎政策一出,人福医药(600079)莫名跌停;李天一事件曝出,天一股份(000908)大跌6个点;演员文章的个人事件引发网络关注,伊利股份(600887)大跌4个点。
公司更名则更能引发投资者的“深度联想”,胡思乱想当然不可取,但好好思考这些公司更名的影响则很有必要。
首先,有些公司的新业务未实际开展或占比较小,那短期内更名对其营收不具有积极影响。甚至个别公司在无相关主营业务、无人员配备、无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情况下,直接按新的业务名称进行更名,会引发投机炒作、股价异动,给市场正常秩序和价值投资理念带来负面影响。
其次,部分公司变更后的新名称,尤其是由此诞生的证券简称脱离公司实际,未反映公司主营业务等基本情况,无法准确向投资者传递信息,那么投资者在研究公司基本面时就更需要多加留意,查看其主营业务究竟在哪方面。
再者,公司名称变更后的新证券简称过于概括,用字用词过大。部分公司变更后的名称和证券简称虽反映公司业务,但存在用字、用词涵盖范围过大等问题。例如在区域性上,有的公司主动向“中字头”靠拢;在业务范围上,有的公司使用行业尤其是热点新兴行业的通用名称,以上行为都会对投资者产生误导。
最后,更名后的证券简称与现有其他公司证券简称过度相似,投资者需要小心识别,不要被名字带糊涂了。
上市公司更名不是小事,面对此类事件,投资者更需谨慎细致。
骆晓昀 /采访整理 开开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