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农民科技培训

我眼中的“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

作者:王晓燕
“小岗村的产业还是以农业为主,接下来将继续按照‘三年大提升’行动计划,打破传统方法,搞高效农业、现代农业,同时利用小岗品牌加快发展旅游业,讲好小岗故事,到2020年,把小岗打造成一个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人民幸福的美丽乡村,真正实现我们的‘小岗梦’。”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激情满满的讲话博得了在场学员的阵阵掌声。

近日,2018年中组部、农业农村部全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安徽小岗第一期培训班在小岗村培训基地圆满举办。培训班创新形式,第一课邀请了严金昌、严立华、关友江、严立学、严学昌等5位大包干带头人,向学员讲述了当年冒险以“托孤”方式按下红手印的历史场景,并与学员进行了互动交流。

倾听小岗故事,重温小岗精神

走进小岗村,看到和听到的一切都和“大包干”“沈浩”息息相关。

穿过小岗村的标志性牌楼,首先看到的是左边面对面而建的小岗村便民服务中心和小岗村党群服务中心,径直走便是小岗村的主街道,左右林立了大大小小数十家农家菜馆和特色超市,其中生意最火爆的当属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的“金昌食府”和关友江的“大包干农家菜馆”,一个写着“习总书记视察处”,一个写着“胡锦涛总书记与群众座谈处”。

据75岁的严金昌介绍,自家菜馆经营良好,最多可容纳20桌客人同时就餐,一年利润可达到十几万元。“农家乐,乐农家。”两年前习总书记视察小岗时的殷切寄语如今正开花结果。

从中组部、农业农村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小岗培训中心)走出来,迎面便是小岗村敬老院,院内目前住着10位老人,大包干带头人之一严立学也住在这里。尽管眼睛因病看不清了,但老人谈起40年前“大包干”的往事仿佛就在昨天,因为那是他这辈子最大胆也最难忘的经历。说话间院内的其他老人也围了过来加入谈话。长椅上一排饱经沧桑的老人谈笑风生,他们见证了小岗村几十年来蜕变发展的全过程。

在小岗,话不超十句必然提到一个人,那就是沈浩。说起沈浩,村民们除了赞扬,更多的是惋惜。

敬老院的五保户韩庆江老人最有发言权,当时身患肺结核,没钱医治,差点死在屋里,是沈浩把他送到镇医院进行住院治疗,并且没让韩庆江花一分钱。老人感慨地说:“要不是沈浩,我这条命早就没了。”

严立学的女儿严美在敬老院工作多年。严美回忆说:“沈浩完全没有官架子,在村里走到哪家,端起盛好的饭就吃。租住的房子常年不锁门,每天都有村民去找他,再鸡毛蒜皮的小事沈浩都尽量帮忙解决。”当年街上一个精神有问题的流浪汉,沈浩发现后不仅把自己的被褥拿给他,还在下雨天发动全村人去找他,生怕出什么意外……讲起关于沈浩的一件件往事,严美的眼眶逐渐湿润了。“说实话我一直挺后悔的,作为村民代表,当年两次按红手印把沈浩留在小岗村是不是做错了,不然那么好的一个人也不会累死在这儿。”坐在自家的超市门前,大包干带头人严立华感慨地说。“沈浩故居我从不去看,因为去了就会觉得他没走,还在。”旁边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奶奶听到这儿也说:“沈浩那孩子多好啊,可惜呀!”

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李锦柱在给学员讲课时谈到沈浩也动情地说:“沈浩走后的那段日子,深夜我经常会不自觉地拨打一个号码,直到那个号码再也打不通,那一串数字仿佛印在了心里……”

“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在大包干纪念馆,学员们在导游的讲解下,通过一个个红手印、一幅幅复原图,详细了解了大包干精神的产生及发展历程,真正领悟了“敢为人先、敢闯敢干、不怕风险、敢于担当”的深刻内涵。

面对小岗村“一夜越过温饱线,二十年没过富裕坎”的现实困境,2004年,沈浩带领小岗人开启了“二次改革”,使小岗村在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面貌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沈浩故居,学员们仔细观看了沈浩在小岗村工作和生活的场景,深受感动的同时近距离学习了“牢记宗旨,一心为民;扎根基层,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勤奋敬业;改革创新,勇于开拓”的沈浩精神。

大包干精神和沈浩精神共同构成了今天的小岗精神,成为中国时代精神的典范,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引领与带动作用。

我们的产业在说话,我们的帮扶在进行

两年前,习总书记在小岗村主持召开的农村改革座谈会上强调,要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坚定不移加快农村发展,坚定不移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在关键时期、标志性地点旗帜鲜明地宣示了中央关于农村改革发展的政策目标。

本期培训班的教学设计,不仅融合了小岗精神,而且将学习习总书记讲话精神贯穿于培训教学全过程。特别是在研讨交流环节,基地组织学员围绕总书记讲话展开了热烈讨论,学员们认为,落实三个“坚定不移”,发展产业是核心、是关键。大家结合各自的产业现状,争先介绍发展经验,分享创业故事。

来自江西省德安县宝塔乡岳山龙村的学员夏玲蓉,是一名孔雀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目前主要做孔雀的规模化养殖和深加工,一是用孔雀毛制作扇子、耳环、胸针等饰品;二是用孔雀肉制作休闲食品,如孔雀酱等。目前合作社内的孔雀养殖示范基地占地30亩,共养殖孔雀1000多只。去年村里开始实施精准扶贫,夏玲蓉的合作社主要对接全村的贫困妇女,由政府出资为贫困户购买孔雀苗,合作社负责全程技术指导,并且贫困户养殖的孔雀如果找不到市场,合作社全部回收。夏玲蓉自信满满地说:“我希望那些贫困妇女能够和我一样,学会自立自强,做一个美丽的、有理念的新农人。”

来自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刘集镇张蔡村的学员张爱章是一名纯红薯手工粉丝合作社理事长,由于采用传统工艺,这种粉丝的成本相对较高,市场价达到每斤10元。他成立的薯香园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是蚌埠市级示范合作社,已创立了自己的粉丝品牌“薯祥”,目前正在进行无公害认证。合作社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备了专用场地,建立了扶贫车间,合作社负责教贫困户栽种红薯,成熟后全部回收用作粉丝制作原材料。

来自江西省铅山县永平镇水源村的学员杨文进是一名土蜂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的合作社是铅山县规模最大的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共养殖100多箱中华蜜蜂,主要卖蜂种和蜂蜜。近几年原生态蜂蜜越来越流行,每斤大概100~150元,养蜂可谓投资少、效益快,杨文进也在镇上开了店,蜂种和蜂蜜销售到了北上广等大城市。铅山县政府出资购买合作社的蜂种给贫困户,合作社负责提供技术,2017年,杨文进的合作社共帮扶带动了11户34名贫困户。具有多年丰富养蜂经验的杨文进也成了当地有名的养蜂教师,经常到周边为蜂农授课。培训结束时杨文进说:“回去后我将把此次培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养蜂产业中,同时通过继续授课,将我研究多年的‘养蜂法’(中蜂仿野生规模化养殖)有效传播出去,帮助更多的蜂农。”

针对产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来自不同地区的学员展开了讨论。学员周细球说:“农业是一个漫长的职业,先追求数量,而不先追求品质和品德,你的产业永远搞不起来。所以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学员曹建强说:“做农业一定要沉下心去,为了测试鸡舍的温度,有一段时间我每天都拿张草甸子睡在鸡舍里,每晚只睡两个小时。有付出才会有回报。”学员丁满飞说:“所以遇到困难,要自己先想办法,不要只等国家政策。”

大家共同交流研讨,宣传推介自己的产品,积极寻找合作伙伴,收获满满。纷纷表示,要以习总书记讲话精神为引领,以小岗精神为动力,敢闯敢试,培养农业企业家精神,争做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

今年正值以农村改革为发端的改革开放40周年,又是习总书记视察小岗村两周年。据了解,安徽各级政府部门相继举办了系列学习纪念活动。安徽省委宣传部在凤阳县召开全省“小岗精神与乡村振兴”理论研讨会;滁州市委在小岗村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重温总书记讲话弘扬大包干精神”主题研讨会;凤阳县在小岗村召开乡村振兴动员大会,同时举行乡村振兴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现场签订乡村振兴重点项目13个,以实际行动进一步推进改革深化,有效推动小岗村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以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为指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聚焦深化改革,大力弘扬小岗精神,进一步擦亮小岗名片,打造新的“小岗样板”,是当下小岗村发展的全新态势。小岗梦也是广大农民的梦。为此,继续聚焦人才培育,着力抓好“三农”队伍,才能汇聚起支持和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从而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目标注入不竭动力。

(作者单位: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今年国家粮食最低价怎么收 咱们农民要注意啥

着力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 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精准性规范性

张桃林在2018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培训班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培育人才强产业 带动扶贫结硕果

突出职业属性 强化制度保障 积极探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制度

建好网络平台 优化科教服务 推动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加快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