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农民科技培训

着力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 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精准性规范性

作者:本刊编辑部
河南省是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体推进示范省。按照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和省委、省政府要求,省农业厅紧紧抓住“人”这个核心,抓实“培”这个基础,抓好“育”这个关键,坚持精准性培育、精细化管理,着力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的探索,切实提高培育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规范性,开创了新局面,取得了新成效。河南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做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统筹确立了“四路协同”培育机制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十三五”期间河南省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0万人,并授权省农业厅牵头统筹省财政、人社、扶贫、教育等部门推动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意见,明确农业、人社、扶贫、教育“四路协同”每年完成20万人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任务。

根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要求,为满足新型职业农民多层次、多形式、广覆盖的教育培训需求,省农业厅根据各自职责,经商财政、人社、扶贫、教育等部门同意,每年农业部门主要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现代青年农场主、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5万人以上,人社部门主要开展返乡农民工、大学生创业培训8万人左右,扶贫部门主要开展专业技能和服务型职业农民培训7万人左右,教育部门负责开展农民弹性学历教育,目前正在开展学历提升教育的新型职业农民1300人。同时,还致力于扶智脱贫,与团省委联合培育深度贫困地区35岁以下青年327人;与省妇联联合培育新型职业女农民327人,顺利完成全国新型职业女农民试点省任务。截至2017年底,全省累计培育各类新型职业农民53.4万人。

二、构建完善“四位一体”培育制度

(一)教育培训

每年与省财政部门会商,共同研究制定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广泛开展摸底调查,公开遴选培育对象,精心策划培训内容。竞争选择河南农业大学等7所涉农高校承担青年农场主、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任务,省辖市、县依托涉农高等职业院校、科研院所、农广校等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示范性培训,全省累计遴选建设各类培训机构426家、田间学校1460所、省级实训示范基地60个、市县级实训基地766个,形成了“一体多元,适度竞争”的培育体系。开展名师和精品课程评选,遴选名师资源库4076名。

(二)认定管理

推动69个县(市、区)围绕认定主体、认定标准、认定程序、管理服务等内容进行大胆探索,出台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认定管理办法,建立初、中、高三级贯通的新型职业农民认定体系,已累计认定3万多人,颁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证书。

(三)政策扶持

在省级出台多项政策框架基础上,要求各级、各部门制定落实农业产业发展优惠扶持政策、强化金融保险支扶,推动三门峡、漯河、南阳3个示范市及巩义市61个示范县政府相继出台专门意见,在政策扶持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

(四)跟踪服务

依托涉农院校、科研院所资源优势,搭建服务平台,增强新型职业农民自主发展能力。构建落实科教兴农“一三五五”工作机制,组织专家教授和农技人员分类联系跟踪10000多名新型职业农民,因人制宜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开展创新创业孵化。积极推广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应用,云上智农APP完成在线评价学员比例89.6%,学员综合满意度94.6%。

三、落实创设了“四项并行”培育政策

(一)支持产业发展

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向新型职业农民流转,已建成的各类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优先供符合条件的新型职业农民使用,新型职业农民直接用于或服务于农业生产的生产设施、附属设施、配套设施用地按农业用地管理,各地在年度建设用地指标中可单列一定比例用于新型职业农民建设配套辅助设施。如,夏邑县政府每年对获认证的新型职业农民给予“九免、六奖、十优先”等专项支持扶持奖励。目前全省土地流转面积3868万亩,托管面积2007万亩,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25.6万家,其中:农民合作社16.6万家,家庭农场4.3万家。

(二)支持创新创业

省政府出台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意见,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投资资金、60亿元创业担保贷款和基本建设用地等支持优惠政策,新型职业农民优先享受。

(三)金融保险服务

开展适合新型职业农民特点的信用、联保等贷款业务。支持保险机构针对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生产提供优质保险服务。河南省目前涉农贷款规模超过1.6万亿。2017年全省实现农业保险保费收入34.45亿元,仅中原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种植险实现保费收入7.2亿元,承保农户390万户次,覆盖农作物面积2700万亩,保障金额147亿元。例如,巩义市对认定的385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扶持资金达到2290万元。

(四)表彰奖励

让新型职业农民有荣誉、有尊严、得实惠,大力表彰和激励新型职业农民,把科技示范效果显著的人员纳入河南省农牧渔业丰收奖评奖范围,积极向上级部门申报科教兴村杰出带头人、全国青年致富带头人等荣誉和资金奖励,把组织带动能力强的推荐加入基层干部队伍,社会责任强的推选进入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列。

四、有效提升了“四个能力”

(一)管理服务

优化省、市、县三级协同协调机制,分层分类别实施培育任务,全省师资、教材等资源共享,分层级协调监管服务,实施绩效考评常态化,推动培育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二)精准培育

坚持生产经营型分产业、职业经理人分行业、专业技能型按工种、专业服务型按岗位,分类设置培育模块。推行“一点两线、全程分段”培育教学,实施“专家教授+课堂培训+基地实训+创业指导+扶持政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做到集中培训、实训实习、参观考察和生产实践结合,细化“课堂培训+基地实训+市场考察+讨论交流+创业模拟+创业训练+考试考核”培育环节。

(三)创新创业

引导各类培育机构搭建学习交流和服务平台,提升增值服务。河南农业大学成立青年农场主产业联盟,组织创业创新项目比赛,指导青年农场主胡超等打开国内外销售渠道。河南省农广校牵头成立全省农民田间学校联盟,开展产销对接、跨区域合作,提高新型职业农民自主发展能力。例如,商丘夏邑县农民王飞,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学到了技术,提高了现代农业经营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流转土地建起了家庭农场,总结出“一年四季有活干、一年四季有钱赚”经营模式,把农业做成了“能赚钱的产业”,150多亩地年收入近200万元。

(四)发展带动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新型职业农民领办创办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2.9万家,有869名担任农村两委干部,321人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29人被授予全国青年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有力示范带动周边农民共同致富奔小康。例如,南召县太山庙乡的“牛倌”赵昭,在自己经营着固定资产1000万元、年出栏肉牛2500头的循环农业公司同时,带动周边20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于2018年成为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五、积极营造农民职业化氛围

河南省注重加强典型宣传和舆论引导,做到了省级媒体经常有声音,中央级媒体关键节点有展示,营造了推动农民职业化的良好氛围。2016年以来,中央和省级媒体先后30多次报道河南省培育工作,市县各类媒体宣传报道400件以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2016、2017年连续两年被推选为河南十大新闻之一。重点跟踪了100个有典型示范意义的新型职业农民,将他们的事迹辑录成册出版了《耕耘者——河南省新型职业农民风采录》,为社会各界认识新型职业农民提供借鉴,也为更多的人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树立榜样。

(供稿单位:河南省农业厅)

 

今年国家粮食最低价怎么收 咱们农民要注意啥

着力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 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精准性规范性

张桃林在2018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培训班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培育人才强产业 带动扶贫结硕果

突出职业属性 强化制度保障 积极探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制度

建好网络平台 优化科教服务 推动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加快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