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尚舞

来自南半球的声音一段关于幼儿少儿舞蹈教学的访谈

作者:文:海水正蓝 编辑:刘子倩
新西兰,一个位于南太平洋的岛国,自然资源丰富多样,气候宜人,处处风景如画,人口相对稀少,和我们形成鲜明对比。可能因为这种大环境的不同,我们在教育理念及方式方法上,呈现出诸多差异。

机缘巧合,我和4岁半的女儿今年上半年在新西兰奥克兰旅居3个月。其间8周,小妞在一家具有20多年历史的芭蕾工作室参加了学龄前儿童舞蹈启蒙课程(新西兰孩子5岁入小学,所以5岁算学龄,之前算学龄前)。小妞第一次试课就高兴得要命,下课后我问她要不要继续学习,她头点得斩钉截铁。后来几乎每周不到周日,小妞就迫不及待地追问哪天再上舞蹈课。

看到这,您可能想问我,是不是小妞在这里上课之后,被挖掘出超群的天赋,一跃成为鹤立鸡群的小芭蕾舞演员?又或者被激发出无尽的兴趣,日日勤学苦练?可能您要失望了。我想说的是,这里永远笑呵呵的舞蹈老师莎朗给孩子们上的启蒙课,很大程度上和小妞在北京经历的不一样。它内容更多维,形式更丰富。虽然有模仿老师舞蹈动作这一部分,但并不是老师一招一式地教、孩子一板一眼地学,而是老师跟着音乐在前面跳,孩子们在后面跳,老师并不会去纠正孩子的某个动作。此外,孩子们还要和老师一起模仿不同的动物,表演各种各样的表情,想象层出不穷的故事场景,和随机选在一起的小伙伴蹦蹦跳跳地做双人游戏。所有这些,都有现场的钢琴伴奏。

可以说,这里的课程设置让我耳目一新,但最让我一见倾心的,是最后的简单即兴表演。孩子们在教室一侧坐成一排,莎朗坐在教室中间,伴着儿歌的旋律唱自编的歌词。歌词中串进了孩子们的名字,当听到自己名字的时候,孩子就要站起来,合着音乐做自己设计的动作,从队伍里一直跳到莎朗身边。

连续7周观察下来,我觉得这个环节意义重大。第一,孩子们特别专注。他们一边观察别人,一边计划自己做什么(最好和别人做的不一样),还要仔细听着自己的名字是否被叫到。第二,给孩子们有效地介绍动作主题并加深理解。莎朗有时会限定动作主题,比如飞翔、旋转或爬行。孩子们表演过之后,即使不完美,他也能比较清楚地理解当日的主题。第三,有助于孩子们加强联想,提升想象能力。无论有没有限定的主题,孩子们都要自己设计动作,他们需要想清楚自己想表现的物体或事件的特点,然后用动作体现出来。第四,是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有效出口。他们也许对当天新学的某个动作特别喜欢,也许觉得自己是一只美丽的蝴蝶,也许想展示劈叉或前滚翻等自己擅长的动作,也许想展示自己可以转成一朵大花的新舞裙……总之,孩子心里的想法都可以通过这个环节表达出来。第五,帮助孩子们增强身体的意识和应变能力。就像“懂”和“会”是两件事情一样,孩子的“想”和“做”是有距离的。他们在尝试自己脑海里“预演”过的动作和效果时,常常能够立刻发现实际情况(比如方向、速度)和预演有差距,于是他们会迅速调整。我家小妞就有一次坐在地上表演陀螺,她本来以为可以转到老师身边,结果却转着转着就偏到墙边了。她一边大笑一边停下来看看怎么回事,结果她调整了两次,在地上画了一条弯弯曲曲的线路才到老师身边。但是后来,她再次选择做类似的动作,经过的线路就直多了。

舞蹈老师莎朗和现场的钢琴伴奏老师苏都是60岁左右的优雅女士。莎朗和孩子们灿烂的笑脸,他们一起蹦蹦跳跳的愉悦画面,在苏指尖流淌的音乐中,显得特别的轻松美好,甚至有些感人。

于是,回国前我忍不住约了舞蹈工作室的创始人、主要授课老师莎朗。现在把我们的聊天内容用莎朗口述的形式整理出来,希望对从事幼儿少儿舞蹈教学、有志于在自己的教学中注入新生命力的老师们和家有舞童的父母们有所启发。

学龄前儿童:玩中学,边玩边学

新西兰没有针对5岁以下的孩子制定教学大纲,所以我刚刚成立舞蹈工作室的时候,得自己组织教学内容。我查询了很多资料,又回想女儿小时候的情景,意识到这么大的孩子,可以通过玩耍来学习,让他们在享受乐趣的同时收获知识。

我们可能都见过这样的现象:新移民到一个国家的孩子,很快就会在语言上超过父母。孩子像海绵一样,给他什么都能吸收,而且吸收得很快。学前启蒙舞蹈课上的孩子,我带着他们伴着音乐玩玩跳跳,好像没有规矩的舞蹈课内容,但是孩子们实际上学到了很多。等到这些孩子到了5岁,真的开始进入芭蕾课程的时候,不仅基本动作都能掌握,而且还能听懂音乐。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超乎我们的想象。

对于这个年纪的孩子来说,“无序”状态下的学习很珍贵。因为我们一旦上学,人生的学习就变成了组织严密的、非常有序的方式。孩子都想去学校,可是一旦去了学校,很多人就变成了痛恨学校。其实,小孩子的学习不应该是这样,他们的学习应该是可以通过有趣的形式来进行的。所以我希望在舞蹈室里,5岁以下的孩子依然能够通过无序的、有趣的方式来学习。

音乐对跳舞的孩子很重要

对于跳舞的孩子而言,会听音乐非常重要。讲个有趣的事儿,在以前还使用录音机、录音带的年代,我一个教舞蹈的朋友,在准备课程音乐的时候不小心按错了一个键,使得音乐中间断了一下,孩子们每次跳到那里都停下来,再继续跟上音乐接着跳。后来他们考试的时候,采用的是老师现场演奏音乐的方式,结果孩子们跳到那里全部都习惯性地停住,尽管音乐还在继续。我选择上课时请钢琴老师现场演奏音乐,是因为我觉得现场音乐和播放音乐非常不一样。现场演奏,每一遍都会有点不一样,有时候慢一点,有时候快一点,你都得去听、去感受,用你的身体合上演奏的节拍。这是一种特别好的训练。

我请的钢琴老师苏非常敬业。虽然我聘请全职钢琴老师比使用播放器花费贵很多,但是苏也给予我无可取代的帮助。我只要告诉她上课的内容安排,比如需要什么节奏的音乐,她就会把使用的音乐选好排好,大大简化了我的备课和上课过程。我既不用在课前准备很长的乐曲列表,也不用在上课的时候跑来跑去播放音乐,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上课时对孩子们学习的干扰。这一点,对给思想容易开岔的小小孩上课就更有意义。

我的钢琴师喜爱尝试新的东西,我们每周都有机会领略到一些不同风格的音乐,甚至非洲音乐(这一点,笔者作为有一点神经生物学背景的前科研人员,觉得意义深远)。孩子,尤其是像海绵一样疯狂吸收的小孩子,在接触不同的音乐时,即使他们现在不知道自己听到的是什么,也不一定能立即掌握这种新节奏或是用身体动作去配合它,但这些经历和尝试,不仅能为孩子们运动技能的增长添砖加瓦,而且还润物细无声地影响孩子们认知的成长。

根据我自己的感受和教舞这些年的观察,我觉得舞蹈和音乐是心灵的柔顺剂。我这里的学生从三四岁到十七八岁,都有。说实话,我喜欢年纪小的学生。进入青春期的女孩子,开始叛逆,常常有态度、有情绪、和世界发生碰撞,往往和自己的妈妈最容易发生摩擦。但是,刚刚还和妈妈顶嘴、满脸不满意的女孩子走进课堂,听着音乐跳完舞之后,她脸上的线条就柔和了,她说话的语调也轻柔了。这就是音乐和舞蹈的作用,令人愉悦舒畅。如果有一天我要失去一种感官,我绝对不能失去听到音乐的能力。

多多激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

新西兰对于5岁以上的学龄儿童有统一而具体的教学大纲,但是我仍然每周想一个不同的故事主题,让孩子们上课的时候都积极地发挥想象力,比如像睡美人、马戏团这样的情节。 小小孩的课上,他们会和我一起假想自己是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有着各自独特的步伐、跑姿和动作,也会和我一起想象一些具体的细节,比如在葡萄园里摘葡萄,在登场前后台化妆,在家里学着妈妈的样子穿针引线缝缝补补。他们高兴地和我演这演那,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反复学习同样的东西。你看他们上课时候的笑容,开心灿烂的样子,简直是无价之宝。他们学,并且爱学,这个状态太好了。

我对5岁以下的孩子没有统一舞服的要求,他们穿着自由,可以脑洞大开,美人鱼、小精灵……什么都可以。这是他们发挥想象力的时候,表达自己的方式,也是自己做决定的尝试。但5岁以上的学龄儿童,就需要穿统一的练功服,一是为了让孩子进入一个统一的氛围,让大家知道要开始认真上课了,就是我们所说的“仪式感”。另外,统一服装有利于帮助我在人群中看到需要纠正的不规范动作。

每个人都有舞蹈的权利

我有两百多个学生,根据以往的经验,可以诚实地说,这么多孩子里面,最多只有一个会变成真正的芭蕾舞者。在俄罗斯这样的艺术大国,跳舞的孩子会被严格挑选,甚至会被用尺子测量,有完美身材比例的孩子才会被选去跳舞。但是,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任何人都应该有学习跳舞的权利,和身材没有关系,我会教任何有兴趣的人跳舞。

一个人一旦学习了舞蹈,尤其是芭蕾之后,你可以从他的气质、仪态上看出来。我第一次去英国学习的时候,第一天我先生开车送我去学校,我们有点找不到方向。这时,一个女孩子昂首挺胸、身板笔直地走过来,还有点八字脚,我跟我先生说:“跟着那个女孩子,她一定是去芭蕾学校的。”果不其然。另外一次,我去一个地方见朋友,站在那里等他。有一位女士也站在周围,过了一会儿,她走过来问我:“你是芭蕾舞学校的吧?”我说:“你怎么知道的?”她说:“你现在站着四位呢。”

曾经有个妈妈带着孩子来试课,之后跟我说:“我女儿胖墩墩的,她做不了舞者的。”我就告诉她:“把你的孩子交给我,你等着就好了。”我很为这个妈妈的孩子难过。为什么要用这么负面的语气说自己的孩子呢?有些“胖墩墩”的孩子其实是非常有天赋的舞者,但是因为某些家长或舞蹈老师陈旧的观念,他们没能跳舞。这种观念其实是非常影响孩子对自己的认识,打击孩子自信心的。几乎每个女孩心里都渴望跳舞,无论你的孩子高矮胖瘦,都应该让他尝试一下。

舞蹈最重要的作用

舞蹈可以极大地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这是舞蹈最重要的作用。我们学前班课程里有几个小女孩,她们一开始完全不敢在教室中间上课,即使妈妈就站在不远处。她们需要妈妈陪着,如果妈妈走到教室边上,她们就很紧张,没办法做老师示范的动作,不停地找妈妈,或者放声大哭,有些甚至要妈妈陪半个学期的课程(六七周)。但我相信慢慢地,她们会发现自己没有妈妈的陪伴,也是可以跳舞的,而且可以跳得挺好。有一天,她们一定可以脱开妈妈的手,自己留下来,和其他孩子一起自信地舞蹈,一起开心地笑。这就是孩子自信心的增强。我小时候被妈妈送去学芭蕾,就是因为很不自信,我不敢目视着别人说话。你看我现在,和人说话都停不下来!跳舞的孩子身上会发光。

我个人并不喜欢比赛。我希望舞蹈带给孩子的,是自信,是自己和自己比较时看到的进步与成长。但比赛常常引起一些负面的情绪,特别是在妈妈中间。我不带孩子们参加比赛,所以我这里多年都没有出现过诸如谁不喜欢谁、谁和谁不和或争吵这些问题。但是,这并不代表孩子们没有学到该学的东西,没有进步的动力。我带学龄孩子们参加考级,这可以给他们树立阶段性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我对考试很严肃,孩子一旦决定参加考级,我会要求他们一整年跟着我学习。我这里的孩子去参加考级成绩都很好。

作为一个一辈子的舞者和已经教学30多年的舞蹈老师,我深深地觉得舞蹈是对我们的人生大有裨益的一件事。最简单的,舞蹈可以帮助孩子纠正变形的身姿。很多孩子因为写字或者背书包的姿势不端正,身体发生扭曲,跳舞是帮助孩子们纠正姿势很好的手段。

很多人意识不到,舞蹈还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学舞蹈的孩子需要做汇报演出,大家一起排练,互相协调共同努力,使得一台演出成型,这是非常好的锻炼团队合作的机会。学芭蕾的男孩比女孩少很多,所以女孩们一般都不会有机会和舞伴跳双人舞。但是我带他们参加考试、演出,常常都是几人一组。他们每个人都是小组的一员,可以在整个准备过程中学习和别人相处、合作。

我们去年筹划了一场《美人鱼》的演出,几个年纪稍大、有经验的女孩参与了舞蹈编排。我让她们负责几个不同的小组,教小一点的孩子跳舞,并自行训练。后来几个小小孩叫大姐姐“我的芭蕾妈妈”。一场演出的准备之后,她们每次见面都会开心地拥抱。这样的友谊,太美好了!

中国父母:一枚硬币两个面

我的工作室所在的区,亚洲人移民比例非常高,所以我的学生大多数都是亚洲孩子,尤其是中国孩子。我很欣赏中国父母,他们通常都很勤奋,给孩子报名之后,每周都会按时带孩子来上课,非常配合。但是欧洲孩子翘课的情况常常发生,而且理由常常不足以成为理由,比如“抱歉,我上周没来,因为我要参加生日聚会”。中国孩子也很认真勤奋。我每周给孩子们留作业,除了舞蹈练习,有时也有书面作业,比如简单画下这周所学动作、记录动作要点、搜索某个主题相关的信息。每个孩子都会有一张表格,记录每天舞蹈练习的时长。我每周给他们完成的作业盖印章,期末得印章最多的孩子会得到奖励,得奖的毫无疑问都是中国孩子。

但我也发现一个现象:中国孩子上的课太多了。他们上完舞蹈课要赶着上钢琴课,钢琴课上完上体育课……他们有些还要上中文学校。这样的安排下,孩子们课后肯定还要完成各种作业和练习。那么,孩子们什么时候玩呢?或者他们还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吗?我有点担忧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他们到了18岁终于可以独立的时候,说:“够了,我被你们安排够了!我从来没有机会享受一下人生。现在我上大学了,我要用我的方式生活了!”然后,他们把所有学的东西一股脑儿扔一边,随心所欲去了。

看来中国本土的做法,也被重视教育的移民爸妈一丝不苟地搬到了新西兰。到底怎样才是一个合适的度?怎样才能平衡孩子学习与休息娱乐的时间?怎样才能保护孩子原本的好奇心和上进心呢?这些可能是家长需要仔细观察、斟酌和不断调整才有可能解决的问题。

 

体育舞蹈“崇洋媚外”?你怎么看?

小雨X-Rain 我让世界认识了我

青奥会 中国国家街舞队 惊艳东京!

稳步体育舞蹈事业发展从教学开始

树伴青山 舞伴城(昆明站)

考级请认准国字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