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都知道,大的动脉斑块破裂形成血栓,会导致心梗猝死。但实际上,临床上发现,血管堵到30% ~50%的时候最容易引发猝死,原因可能是血管“抽筋”(即痉挛)导致的斑块破裂。即使冠状动脉痉挛没有造成斑块破裂或形成血栓,当痉挛持续超过30分钟没有得到缓解时,也会出现心梗,甚至恶性心律失常,引发猝死。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汤成春表示,心血管痉挛常常在半夜、清晨时段发生,易出现短暂性的胸闷、胸痛。发病时,因心血管内壁异常收缩,造成血管腔狭窄、血流不通,心肌因而缺氧,症状就和心梗一样,严重时可能猝死。
专家介绍,造成心脏血管痉挛的风险包括压力过大、过劳、气温骤降、抽烟、喝酒、滥用药物或食用过多低温食物等。对前面的一些危险因素,血管不好的人通常会加以防范,但食用过多低温食物常被忽视,这样会引起头部血管痉挛等。尤其夏天,刚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的食品温度一般都在-6℃以下,而口腔温度在37℃左右,温差悬殊。若快速进食,会强烈刺激口腔黏膜,反射性地引起头部血管痉挛,产生头晕、头痛、恶心等一系列症状。另外,胃、肠在受到较强的低温刺激后,血管会骤然收缩变细,诱发上腹阵发性绞痛和呕吐等症状,称为“冰箱性胃炎”。除了低温饮食,还有些刺激性饮食也容易让血管“抽筋”,如浓茶、浓咖啡、酒精、辣椒等,有冠心病史的人群尤其要注意。专家提醒广大读者,夏季避免心脏血管痉挛,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饮食中不要摄取过多胆固醇;早戒烟,避免高危因素;每天保持规律的运动;吹空调要有节制;少吃过凉食物。
□7月22日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