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30年来,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以锐意进取的理念和视角,展现了中国国标舞的艺术追求和理念。作为中国国标舞传播的先驱与行业发展者,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在注重竞技场的同时,也为舞者提供更多的平台。从首届全国艺术表演舞锦标赛,到艺术表演舞展演研讨会,到艺术表演舞精品展演,再到青少年艺术表演舞“希望之星”的不断推进,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一直在进行具有时代意义的有益尝试。艺术表演舞是为国标舞者打开的另外一扇窗,它的出现为国标舞者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与可能。
其实一直以来都有一个问题出现在我的教学、编创、学习过程中……作为一个专业技术教师,作为一个舞蹈编导,作为一名曾经的职业赛手,“剧目编创”与“竞技编创”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在国标舞编创过程中,应该如何看待“剧目舞蹈编创”与“竞技舞蹈编创”?
1.两者概念分析
首先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两者,两个概念的实际针对对象。
“竞技舞蹈编创” 顾名思义是选手在竞技比赛中,通过舞蹈动作的编排组合,来展现舞者本身的身体技术技巧以及双人配合技巧。IDSF(International Dance Sport Federation国际体育舞蹈联合会)比赛评分标准分为几大项,分别是:
(Posture & Balance/姿势与平衡)
(Quality of Movement/动作质量)
(Musically/音乐)
(Physical Connection/连接或双人配合)
(Choreography/编排) 4个点,其实已经非常清楚地解释了,在竞技舞蹈的编排中,目的是为了突出这些点,来进行舞蹈动作的编排。例如我们为了体现 Musically/音乐(节奏即是音乐),会设计快节奏动作穿插在慢节奏动作之中,从而来表现落差感,更好地体现快,更明显地表现慢。这些快慢相交织的舞蹈,最终表现出舞蹈中的音乐。再例如,我们会为了体现Posture & Balance/姿势与平衡,来设计一些造型感比较强的动作。为了突出Physical Connection/连接或双人配合特点,多设计一些双人相互支撑或是需要双人保持对抗、对拉类型的失重心动作等等。这些都是在竞技舞蹈编创时所考虑的方面,过程中专注在动作本身的技术衔接,这是个理性的思考过程。
“剧目舞蹈编创”是属于艺术表演舞范畴,表演场地在剧场和舞台。剧目舞蹈编创目的在于表现艺术具象形象特点、艺术抽象形象特点和故事情节的过程。剧目舞蹈编创除了需要考虑给予舞者动作组合,还要给予舞者对于艺术形象的想象空间。那么这就要求在编创过程中,加入介绍艺术形象的时间、情节发展的时间等等,这些都会影响到舞蹈动作的密度编排和音乐安排。
这里提到了艺术形象,在剧目舞蹈创作中,我们一般都是先从对它的想象开始设计动作的,我们通过对剧目形象的生活观察,基于他们的生活状态延伸想象,慢慢转化成舞蹈动作表达出来。这个过程更像是一个“意象”过程。“意象” 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作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意”是内在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象”来表达。剧目舞蹈编创过程就是一种从无形的意识形态到有形的具体动作呈现过程,过程中关注“意”对舞蹈动作的影响,包括动作质感、动作空间和动作时间等方面。这是一个感性到理性的转换过程。2.两者关系分析 打个比方,如果把“竞技舞蹈编创”过程比作是学会了写作技巧后,开始进行文章写作。那么“剧目舞蹈编创”过程就是当你具备了娴熟的写作技巧之后,加入自己的主观设计,创造出一部鲜活的小说。两者互为补足、互不排斥、步步深入、步步递进。竞技舞蹈是基础的常规性为体现竞技比赛技巧而编创,而剧目舞蹈就是为体现人物或主题而编,是包罗万象的集合与升华,它给予国标舞更多的可能性,也让国标舞者有更广阔的表演空间和想象空间。
3.两者关系的延伸思考
从这两者关系出发,在国标舞教学方面,产生了一个延伸的思考。“剧目舞蹈”是否可以出现在技术教学的课堂当中?从而来打开学生的视野,从另外的切入口带领学生进入知识点。例如我们可以从剧目舞蹈编创领域的“空间概念”来告诉技术课中的“延伸”和“移动”是什么;又或者我们可以从编舞领域中的“动作质感”来让学生体验“快与慢”“强与弱”;再或者我们从“动机”来引导学生问自己到底动作要传达怎么样的情绪?如何传达?这些对于学生是开发,是打开视野,还是浪费时间、画蛇添足?都不知道,这都是抛出来的问题。结果是怎样还有待实践检验!今后的路程遥远,将为此继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