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的历史证明,谢伟思所撰写的关于中共的多份报告,准确描述了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失掉的机会》一书作者埃谢里克指出:“是约翰•谢伟思的报告对40年代中国国共两党地区的情况从深度和广度上做了最详尽的论述”。迈克尔•沙勒在其《美国十字军在中国》一书中认为,在谢伟思1944年7月去延安前,可以说没有一个美国人真正了解中共对美国的看法,如果说有的话,也是零星的或来自第二手的情况。
谢伟思的每份报告都要经包瑞德团长批准,然后上报到中缅印战区司令部和美国国务院。蒋介石的眼线和支持国民党的美国官员太多了,包瑞德担心谢伟思这些报告会引火上身,招来忌恨和报复,他劝谢伟思不要给自己找麻烦,谢伟思毫不犹豫:“我是一个外交官,这些报告里所写的情况,都是我亲眼观察到的东西以及我仔细考虑过的意见。如果华盛顿的人们不高兴,他们可以把这些报告扔掉。”
在延安的所见所闻令观察组成员大为触动。海军中尉赫伯特•希契在报告中写道:“即使是最苛刻的批评也不能否认那些从‘万里长征’走过来的人的组织能力,也不能否认共产党领导和党员的严明纪律……未来的美中关系也许取决于目前美国政府与他们打交道时所采取的路线……”谢伟思则在报告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共产党将在中国生存下去,中国的命运不是蒋的命运,未来的中国属于中国共产党。”
而对于美国人和共产党这段真诚合作、友好相处的日子,谢伟思感慨地写道:“从来没有一个共产党社会像中国共产党在1944年7月到1945年3月这八个月期间那样对美国开放。大批美国人在他们的每一块领土上都进行了旅行,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合作, 探索各个方面的情况,在延安和前线每天同共产党领导人和一般工作人员亲密友好地接触并生活在一起。”
地道战和自制武器
美军观察组出发去往延安的前一天,包瑞德接到了中缅印战区司令部的一张任务指令,列举了近20个需要观察组考察的项目,其中大部分是关于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和搜集日军情报等。
抵达延安后不久,包瑞德就向中共讲明了观察组的任务,延安方面很快以充分的支持和热心的合作进行了回应。包瑞德和使团成员在延安到处考察,前往南泥湾观看了三五九旅的战术训练方法,到绥德参观了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分校。为了更好地满足这些美国人的情报需求,1944年9月开始,观察组成员分成若干小组,在八路军战士护送下前往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等根据地考察。
后来担任美军观察组第三任团长的彼得金上校,考察的目的地是距离延安1000公里的晋察冀边区的阜平。10月6日,彼得金和雷•卢登等一行5人骑着骡子,在士兵的护送下从延安动身了。
路途遥远,护送的人马每走一段,就有另一队人马来接替。为了躲避日军,彼得金一行白天休息,夜里在偏僻的山间赶路。接待他们休息的是沿途的村民,尽管日军就在距离村子不远的地方,但村民们却能顽强地生存下来。他们为彼得金一行提供热水和粥,甚至把门板卸下来,供美国人铺上充气床垫睡觉,有时还为这些美国人准备本地手工艺品作为礼物。
彼得金在政治上属于右翼,即便在延安,他也从不掩饰自己反对共产主义的政治立场。但在前往阜平的途中,沿途百姓的照顾也让他不得不承认共产党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的事实。
这些拥护共产党的老百姓和民兵,还用他们充满农民智慧的地道战令美国人大吃一惊。彼得金和他的同事们第一次看到了中国人挖的防御性窑洞和地道:一个入口藏在猪圈的泥巴下面,另一个藏在马槽的假石头下面,再一个藏在一个很低的土炕的假门下。地道里面布满了陷阱,是为了更容易击中爬进地道的日军。在地道两边墙上挖有一些小洞,里面放着照明用的油灯,地道的照明朝向陷阱,但射手隐蔽在暗处。一个200户的村子可以通过大概15个入口进入弯弯曲曲的地道。全村的人都能在20分钟内消失,躲进地道。
前往冀中根据地的布鲁克•多兰上尉,还亲历了一次地道战。1945年1月21日,多兰住在河北任丘边关皮里村的一位大娘家,准备第二天去白洋淀考察。孰料,第二天凌晨4点多钟,天还没亮村外就响起乱枪,大队鬼子骑兵突然发起了“扫荡”。情况危急万分,八路军官兵连忙保护多兰进入了村里的地道,多兰人高马大,进入洞内还费了好大劲。更糟糕的是,他人进了地道,随身所带的照相机、笔记本和地图册还落在外面。日军发现后,断定来过重要人物,就用刀指着还没来得及躲进地道的房东大娘,威逼她交待,房东大娘宁死不说,最后被鬼子挥刀砍断了手指。僵持了将近一天,多兰和地道里的官兵、百姓最终躲过了险情,劫后余生的多兰看到房东大娘躺在炕上,整个手血肉模糊,激动得连声赞道:“伟大!伟大!”
另一位观察组成员约翰•高林去了晋绥根据地。这位年轻的军官曾多次为共产党人示范现代爆破技术,展示名目繁多的新炸药的威力,但他惊奇地发现,共产党人竟然研制出了无法被探测器发现的地雷。高林在《延安精神——战时中美友好篇章》一书中介绍:“他们把直径2英尺的石头从中间挖空,装上小石块和类似在爆竹中使用的黑炸药,然后用纸张或稻草把这些石块和火药装填一起,并装上木制的发火器,只要牵动一条在黑暗中埋藏的绳索,石雷就会发火爆。共产党人经常在重要供应线的大车道上,挖开一段地面,放好这些地雷,然后再把地面复原……当我使用我的金属探测器去测试这种地雷时,探测器竟毫无反应。”1944年美军观察组成员着中山装在延安合影关于武器制造,彼得金一行也有新鲜的发现。到达阜平后,一行人参观了共产党的兵工厂、药厂和医护学校。彼得金发现,在平汉铁路沿线,每三分之一英里日军就设一个碉堡,并派哨兵把守。就在这样严密的监视和物资极其匮乏的情况下,共产党人竟然能在距离日军封锁线仅25英里的地方开设兵工厂,而且将平汉铁路的铁轨作为原料,用人力拉动的机床制造步枪和手枪。此外,兵工厂还生产专门为妇女儿童设计的小手榴弹,当地人叫“碎土豆机”。
这次长达4个月的考察,彻底转变了彼得金的态度。他不仅急不可耐地将这些见闻写成报告,还对晋察冀军区政委程子华等人说:“我虽然不同意你们的主义,但你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我都非常同意,并且予以赞赏。”毛泽东与赫尔利乘坐美军观察组的吉普车日本工农学校
搜集日军情报,是美军观察组的另一个重要任务。
最初,观察组看到东京的报纸在出版10天后,延安就可以收到,不由感叹共产党情报机关的工作效率。毕竟,即便不考虑战时状况,在通讯不发达的年代仅用10天就把最新出版的新闻从东京传递到千里之外的延安,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后来,当观察组发现延安的一个特殊的情报来源——日本战俘时,更是大开眼界。因为美国人很少能抓到日本战俘,重庆的日本战俘也很少,这些美国人一直认为日本人被捕后通常会选择自杀,而不是投降。
而在延安,包瑞德亲眼见到的日本战俘就有150人左右,这些战俘的宿舍没有被称为“俘虏拘留营”或“监狱”,战俘一词也不怎么被使用,这些日本人被称为“日本人民解放联盟盟员”或者“日本工农学校学生”。
第一次访问日本工农学校时,包瑞德看到所有的战俘都穿着八路军的制服,大约10人一组围坐在大厅里的桌子旁,他们热情地帮助观察组做一切事情,还给他们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材料。日本工农学校的学员还为观察组表演了《军队生活》《反战进行曲》等节目,在有的节目中,这些学员甚至扮演抗日角色,把日本国旗踩在脚下。这令观察组成员震惊,有的美国人甚至怀疑,这群日本人被洗了脑。但随着观察组对日本战俘的接触越来越多,这些美国人不得不承认:八路军证明了日军战俘是可以被教化的。
其实,早在1937年,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就发布过优待俘虏的命令,明确对俘虏不许杀,主动投诚的要保障安全,受伤的要友爱医治,想返回日本的要赠送路费。
到1940年前后,优待俘虏的政策从释放转为教育改造。设在延安宝塔脚下的日本工农学校,就是一个让日本战俘集中学习改造的地方。在这里,日本战俘的待遇相当优厚,菜金比八路军增加一倍,伙食尽量供给大米或白面等。工农学校的学员早晚餐两三个菜,周六加菜,甚至还有白酒喝。每个学员每月有3元津贴,这些钱在当时的延安可以买6斤猪肉或6只中等大小的鸡。此外,他们并不像通常的战俘那样被看管,而是可以在极少的限制下自由休息、走动。
这种善待行为取得一些效果后,日本工农学校就对战俘进行宣传教育,告诉他们中国共产党对日本人民并不仇视,战俘是日本军国主义的受害者,他们作为受害者,应该反对的是非正义的战争。被俘的日本士兵大部分只受过非常少的教育,而且军阶很低,久而久之,有人的思想就发生了变化,而一旦有人被教化成功,在这些人的带动下,新战俘的改造就会变得更容易。包瑞德还被告知,学校里曾混进过间谍,但待了一段时间后就被潜移默化地教化成功,主动坦白身份,改变了立场。
美军观察组中能说日语的约翰•埃默森,与这些日本战俘打交道最多。他曾对这些“学生”进行民意调查,结果发现“学生”们都对日本侵华和日本对美作战进行了谴责,他们相信日本将要战败,大部分人都希望,日本战败而不是战胜的时候,他们可以回到日本。在1944年11月的报告中,埃默森提到:这些日本战俘可以被有效地用来在前线进行宣传,他们中大约300人在1944年参加了延安和其他共产党武装控制地区前哨阵地的宣传活动。
埃默森所说的日本战俘参加的“前哨阵地的宣传活动”,约翰•高林有过亲身经历,而且还用摄影机记录了珍贵的动态画面。这场炸毁日军碉堡的战斗发生在晋绥边区的三交村,高林在他的回忆录中这样记叙:“日本人民解放联盟成员也随我们一起参加袭击……在对碉堡进行袭击前的几个夜晚,或对碉堡经过长时间的围困,碉堡内的敌军士气已经低落时,日本人民解放联盟的成员就通过扩音喇叭向碉堡内的士兵进行喊话,告诉他们……顽固抵抗等于死路一条,假如他们自动投降,就能得到优待,并活着回家同亲人团聚。由于喊话由日本人来进行,他们的口音又准确无误,因而具有很大的说服力。”
随后,八路军通过挖坑道把炸药放置在碉堡底层正中,进行爆破,碉堡一下子就着了火并且部分倒塌。这时,“日本人民解放联盟的成员就举出用日文书写的牌子,告诉碉堡里的日本人说:‘只要你们出来投降,我们就不伤害你们。’”过了一会儿,碉堡里的日本人就走了出来,民兵爬到碉堡顶部去欢呼胜利,然后把碉堡一块砖一块砖地彻底拆毁。布鲁克·多兰上尉在冀中根据地日本战俘被成功改造甚至参与战斗的奇迹经观察组成员传到美国后,战略情报局的工作人员异常惊喜,他们甚至制订了一个对日情报战的计划,准备将这些日本战俘培训成间谍,送到中国东北、朝鲜和日本本土。只不过二战的胜利比预想的更快来临,这个计划最终并没有实施。
观察组的最后日子
1944年下半年,作为美军观察组成立的重要推动者和支持者的史迪威将军,与蒋介石之间再次发生矛盾。早就对史迪威不满的蒋介石向罗斯福请求,派一位有影响力的人来中国,该人要享有总统的充分信任,以便他能够与其在所有的政治和军事问题上合作。
蒋介石不止一次想把史迪威撵出中国,这一次的请求,无非也是希望绕过史迪威与美国打交道。考虑到国内外的种种压力,1944年8月18日,罗斯福任命赫尔利担任他的私人代表前往中国,以促成蒋介石与史迪威之间的和谐关系。61岁的赫尔利少将是律师出身。上世纪30年代,辛克莱石油公司被墨西哥政府没收资产,赫尔利曾在与墨西哥政府的谈判中,为辛克莱石油公司争取到有利的结果,因此,他自认为具备高超的谈判能力。
然而,这位美国总统特使来到中国后,史迪威和蒋介石的关系却进一步激化。1944年10月,史迪威被召回美国。不久,赫尔利接替高斯,成为新一任美国驻华大使。新官上任的赫尔利自信满满地揽下了调停国共矛盾的重任,但实际上,他对国民党与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和矛盾不甚了解,甚至以为双方的关系就像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一样。
11月7日,赫尔利飞往延安与毛泽东会面。经过与毛泽东的两天会谈,赫尔利满口答应了以成立联合政府为中心内容的五条协议,并主动提议他和毛泽东都先在协议上签字,给蒋介石留下签字的空间。
随后,赫尔利带着五条协议飞回重庆,他满心以为这次调停已经成功了一半,甚至还对戴维斯说:“如果统一谈判破裂,过错不在共产党,而在蒋介石。”然而,迎接赫尔利的却是蒋介石的坚决反对,蒋介石根本无视这五条协议,反而另外提出了旨在迫使中共交出军队的“三条反建议”。此时,赫尔利一改原先的态度,马上又无条件支持蒋介石的“三条反建议”。
赫尔利的出尔反尔令延安方面极其不满,已经在延安与共产党亲密接触几个月的美军观察组也陷入了尴尬的境地。赫尔利希望包瑞德团长能够说服毛泽东赞同“三条反建议”,包瑞德很清楚,这是没有希望的,但他还是尽力与毛泽东进行了一次会谈。谈话结束前,毛泽东告诉包瑞德,也许在某些时候,中共应该把赫尔利亲笔签名的五条协议公布给中外的报纸。
这让赫尔利恼羞成怒,包瑞德回忆赫尔利当时的态度,在回忆录中说“我有一阵子真担心他会气得血管爆裂”。赫尔利担心自己公开出丑,更害怕罗斯福总统追究他调停失败的责任,因为在此之前,他一直向罗斯福暗示,调停已经成功在望。
赫尔利决定完全站在蒋介石一边。由于美军观察组的报告中不时出现肯定共产党的判断,观察组——尤其是其中赞赏中共的成员——也成了赫尔利的眼中钉。
1944年12月,包瑞德被免去观察组团长职务。1945年1月,赫尔利将戴维斯撵出中国,并下令从此以后只有对国民党有利的报告才可以转送美国。1945年3月30日,身在延安的谢伟思突然接到马上回国的命令。不久,谢伟思在美国被联邦调查局逮捕,陷入了“赤色分子”的无端指责中,几个月后,国务院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免去了谢伟思的职务。
没有了史迪威的支持,包瑞德、戴维斯、谢伟思等核心人物又相继离开,美军观察组的行动失去了活力。不久,赫尔利又在华盛顿举行记者招待会,公开宣布只承认国民政府,并在经济上、军事上、政治上支持它而不支持共产党。
美军观察组与中共的友好合作再也难以为继,留在延安的美国人越来越少,仅有的观察组成员只能以打野鸡消磨时间。打野鸡,原本是观察组成员在延安时非常喜爱的一种消遣,朱德经常和观察组成员一起去打野鸡,双方其乐融融。但此时,打野鸡完全变成了令人沮丧的无奈举动。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在无线电广播中宣布无条件投降。消息从延安的电台中传出,延河两岸人声鼎沸,鞭炮齐鸣,许多人擎着火把跑来跑去。美军观察组的院子里灯火通明,使团成员们向空中开枪,子弹划破夜空,传递着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消息。
胜利的喜悦同时意味着,观察组变得更加可有可无。1945年11月至1946年4月任观察组团长的杨照辉,有一段时间甚至变成了留在延安的唯一美国人。他每天无所事事,只能在农场中饲养小鸡打发时间,甚至让妻子寄来成套的飞机模型,慢慢组装起来逗附近的孩子们玩。
1947年3月8日,所有的外国记者和医生都离开了延安。两天后,国民党军队袭击陕甘宁边区,朱德宣布这一地区处于紧急状态。他通知美国人,延安机场预计很快就会被毁掉,建议美方人员早些起飞。11日上午8点,迪克西使团最后几名成员全部飞往南京。
历时963天的美军观察组“延安之行”彻底结束,二战期间美国与中国共产党的直接接触也由此结束。
仅仅两年多之后,从延安走出来的中国共产党人,推翻了蒋介石政权,在古老的东方建立起一个崭新的中国。
许多年后的1971年,当年美军观察组的灵魂人物谢伟思完成了《美国对华政策(1944-1945)和美中关系史上的若干问题》一书,书中他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如果美国能在1945年抛弃它对中国的某些幻想,真正理解在那个国家到底发生着什么事情,并根据美国自己的利益采取一项现实主义的政策,中国内战可能就不会发生,后来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可能根本不会发生,台湾问题可能根本不会存在,美国也不会丢失中国。”
历史不能假设,但历史已经向世人证明,当年美军观察组眼中“与重庆另一世界”的延安,的确是中国的希望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