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手机游戏是很多学生聚会娱乐之一。图/罗燕玩手游、刷视频、看动漫……拿着小小的手机,一个10来岁的孩子可以宅在家里一整天,除了睡觉,手机不离手。这已经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种普遍情况,很多学生家长对此焦虑而又无奈。
“现在的学生,不论成绩好坏,都爱玩手机。”一位任教多年的教师感叹。过去,沉迷网吧只是“坏学生”的标签,但现在,沉迷手机的学生更多、更难管束。
如何引导教育少年“手机控”,成为学校、家庭的难题,很多学校禁止带手机入校,但到了假期就很难约束。暑假来临,《民生周刊》就此采访了一些学生、家长及教师。
进门就要手机
7月7日是女儿晓雯放暑假的日子,王艳提前买了很多菜,做了一大桌好吃的。
晓雯今年读高一,在湖南一个县城中学上学,平时寄宿,一个月才能回家一次。
让王艳意外的是,女儿进家门后,对一大桌饭菜看都没看一眼,直接问她要手机,然后开始玩,连吃饭都是边看手机边吃。
“手机不给不行啊,她会发脾气,一直磨。”王艳说。她曾经尝试过禁止女儿玩手机,但没有做到。不给手机,女儿就出去找同学一起玩手机,或者借别人的手机玩。
“问她学校的情况也不怎么说,问她考得怎么样更不搭理我,还很容易生气,简直不知道怎么跟她沟通了。”王艳有些着急,她只能不时给班主任打电话,问晓雯的情况。
“她以前不是这样的。”王艳记得,女儿小时候特别黏人,爱说爱笑,爱跳舞,上初中后开始玩手机,越陷越深。
当时就要不要给女儿买手机,家里很纠结。“她说有题目不会做,要用手机查。”最后扛不过女儿的反复要求,王艳给她买了手机。
但后来她发现,女儿用手机查资料的时候很少,大多数时候在打游戏或者聊QQ。
晓雯睡觉的时间越来越晚,经常走神,玩手机的时候叫她也不应了,有时甚至把房间反锁,在里面玩一整天。
“暑假不知道会玩成什么样,我们是管不住她了,只能靠她自己。”王艳忧心忡忡。
她有时劝女儿出去玩,却发现孩子们聚在一起时,也多是在玩手机。
江西省督学、上海市崇明区教育学院教研员方华认为,现在青少年交流的渠道、空间、兴趣都很缺乏,教育的目标过于明确,学习与竞争相伴,学生们内心有距离,更愿意通过网络交流。
本想减压 但上瘾了
在北京一所中学附近的餐厅里,这几天常有学生来聚会。《民生周刊》记者发现,这些学生几乎人手一部手机,有的甚至同时拿着手机和平板电脑。
在就餐的过程中,不少学生低头玩手机,组队打游戏也是他们的餐后娱乐之一。
“考完了,放松放松呗。”一名学生对《民生周刊》记者说。玩手机游戏成为很多学生的减压方式。
一名学生告诉《民生周刊》记者,王者荣耀、绝地求生、“吃鸡”等是他们常玩的游戏,在游戏里能肆意打斗,释放压力。很多学生开始只是想玩一下,减轻学习压力,但一玩就容易上瘾。“像赢金币,玩着玩着,总想赢更多。”
抖音等视频网站对学生也有很强的吸引力,还有学生迷恋直播,甚至攒钱打赏主播。
手机正慢慢成为同学间交流、攀比的工具。“其他同学都有手机,要是我不用,怎么跟人联系?”
一些学校周边的商店做起了学生的手机生意,提供充电、无线网等服务。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手机吧”,向学生出租手机,按时收费。
扔了手机 学生差点跳楼
回想起一次没收学生手机的经历,广东东莞的高中教师杨刚心有余悸。
他所在的学校处于城乡接合部,已经明令禁止学生带手机到学校,但还是经常会有学生偷偷带来。
一次上课,班上的一名学生把手机放在抽屉里玩,杨刚发现了,走过去把手机没收了。那名学生正在游戏里酣斗,看到手机被没收了很不高兴,伸手来抢。
杨刚很生气,把手机从教室窗户扔到了楼下草地上。没想到,那名学生一下冲到走廊,要翻围栏跳下去,幸亏杨刚一把抓住了他。
“他只想要回手机,完全没有理智了。”杨刚说。手机俨然已成了学生身体的一部分,一刻都离不开。
为了要回被老师没收的手机,学生计策百出。有的学生哭着要,有的学生一直跟着老师,老师走到哪儿,他跟到哪儿,直到老师烦了还给他。还有学生,找到保管学生手机的德育处主任,啪地跪下,不还不起来。
“显然,玩手机会造成学生学习注意力下降,还有些学生玩游戏产生暴力倾向。”杨刚说。
“沉迷手机对农村孩子的危害更大。因为他们所受的家庭、社会功能教育更少,自我控制能力更弱。”方华担忧。
今年4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的紧急通知》,同时发布《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要求学校、家长、社会共同努力,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
杨刚告诉《民生周刊》记者,学校开家长会时经常强调要限制学生用手机,放暑假的时候,还特意把各科作业印在一张纸上,让家长签字,免得学生回去说没作业,天天玩手机。
他知道网上有很多学习资料,有很多在线课程,还有些辅助学习的软件,学校教师也录微课,通过公众号推送一些文章,但他依然不敢鼓励学生用手机。“他们这个年纪,自控能力还不够,很难管住自己。自控能力强一点的能在完成学习任务后定时玩,自控能力差的就沉迷了。”
7月6日,杨刚随堂做了一个调查,让班上不玩手机游戏的学生举手,全班40名学生,没有一个人举手。
(文中部分受访者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