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新经济导刊

大数据融合实体经济:实践与启示

作者:文/牛禄青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大数据的发展和应用;同时大数据必须回归、融合实体经济才能发展壮大人类正从 IT 时代走向 DT 时代,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和重要的生产要素,被视为21世纪的“钻石矿”和“新石油”。近年来,随着《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一系列支持政策的相继落地,我国大数据产业蓬勃发展,在各行业的融合应用日益加深。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动大数据技术产业创新发展,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

5 月 26 日,习近平在 2018 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的贺信中指出,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给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国家管理、社会治理、人民生活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把握好大数据发展的重要机遇,促进大数据产业健康发展,处理好数据安全、网络空间治理等方面的挑战。

数化万物,智在融合。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大数据的发展和应用;同时,具有爆发增长、海量集聚、多样复杂、真实价值等特点的大数据,必须回归、融合实体经济才能发展壮大,否则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贵州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作为中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的大数据发展走出了一条弯道取直、赶超跨越的创新之路,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贵州经验”。原本偏居西南、山多地少、贫穷落后的贵州因青睐大数据而风生水起、享誉中外,而时下万众瞩目的大数据产业因贵州而乘风破浪、价值彰显。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贵州大数据企业从2013年的不足1000家增长至2017年的8900多家,产业规模超过1100亿元。全球前十名互联网企业有 8 家在中国发展,其中 7 家落户贵州。国家教育部、公安部、中科院、三大运营商、华为、腾讯、苹果、高通等数据资源相继落地贵州。贵州大数据交易所会员达到2000余家,流通交易规模累计达到3亿元以上。2017年贵州省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水平为33.8。

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这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方向。大数据正是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引擎,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和催化剂。

随着“千企引进”“千企改造”的加快实施,贵州初步构建了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基本格局,助推一批传统企业加快了信息化、数字化进程,传统企业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迄今,贵州已有1600多户企业实施转型升级,完成技改投资逾1000亿元。

期间,贵州邀请西门子、阿里巴巴等全球上百家大数据企业,组成“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服务队”,为实体经济量身定制318个解决方案,涵盖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

位于贵阳经开区内的航天电器,通过实施智能化改造,运用柔性智能制造模式,实现了提质增效。2017年,产品整体合格率由78% 提升至 96% 以上,月产能由 200 万件提升至 300 万件,产品研制交付周期缩短 30%以上,运营成本降低20%。

而贵州50强企业之一的贵阳海信经过20年发展,正在从传统制造企业逐步向智能电视智能制造企业转型。4年前还只是普通的人工流水线作业的贵阳海信,通过大数据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如今已实现从下单到生产到送货全过程数据打通的大数据链,实现产品制造全过程可追溯、可查询,形成了海信独具特色的大数据+智能制造模式。

早已家喻户晓的传统制造企业“老干妈”搭上了大数据顺风车,通过建立大数据运营中心,对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和营销、质量检测和监管进行精准分析、精细管理,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标准,有效拓展了国内外市场,企业产品远销 72 个国家和地区。

2018 年 2 月,贵州又提出实施“万企融合”大行动,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重点围绕各主导产业,以应用为核心,深化云计算、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实体经济中的创新融合,运用大数据手段推进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以及企业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各环节优化重组,持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不断培育壮大新业态,促进实体经济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由投资驱动、资源驱动向数据驱动、知识驱动转变。

按照目标要求,2018—2022 年,贵州每年建设100个融合标杆项目,实施1000个融合示范项目。到 2020 年,带动 5000 户实体经济企业与大数据深度融合,20000 户实体经济企业运用云服务开展融合,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到30%。到2022年,带动 10000 户以上实体经济企业与大数据深度融合,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全省 GDP 比重达到 33%,引导推动各领域、各行业实体经济企业融合升级全覆盖。全省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水平大幅提升,实体经济企业生产运营效率和产品服务供给质量明显提高,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2017年,综合基础环境、数据汇集、行业应用等因素,大数据发展水平行业排名由高到低为金融、电信、政务、交通、商贸、医疗、工业、教育、旅游、农业。大数据在各行业的融合应用不断深化

2014 年,“大数据”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5 年 10 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要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这是大数据第一次写入党的全会决议,标志着大数据战略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近年来,除贵州之外,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天津、重庆、山东等多个省份都从政策支持到产业引导上对大数据发展进行了部署,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在全国发展得如火如荼。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17年)》显示,2017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27.2万亿元,同比增长20.3%,占GDP的比重达到32.9%,数字经济规模位居全球第二。而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大数据白皮书(2018)》显示,2017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达4700亿元,同比增长30%,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进入快车道。

大数据应用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从互联网、电信、金融等热点行业向交通、医疗、地产、文化、工业、农业、体育、教育等传统领域渗透,促进生产、管理、服务模式变革。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在2018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开幕式上表示,超过了32%的企业已经启动了数字化转型,开展了大数据应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旗下的赛迪智库今年 4月发布了《2018年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水平评估报告》,对十大行业的大数据发展水平做出评估。报告指出,2017年,综合基础环境、数据汇集、行业应用等因素,大数据发展水平行业排名由高到低为金融、电信、政务、交通、商贸、医疗、工业、教育、旅游、农业。

大数据企业逐渐尝到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带来的“甜头”,摆脱了“有海量数据无用武之地”的困境。利用大数据可以为各行各业提供市场需求分析、生产流程优化、供应链与物流管理、能源管理、智能客服、市场营销、精细化管理等多元服务,不仅有效拓展大数据企业的目标市场,进而成为大数据企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推动力,而且大大推动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在这基础上随着融合深度、广度的增强以及市场潜力的不断挖掘,产生的新数据和新需求又会促进大数据企业的更大发展,形成了产业链的良性循环,甚至可以打造出一个个独具特色的生态系统。

譬如,针对公路货运痛点,贵州本土企业“货车帮”历时 3 年打造了覆盖全国的公路物流互联网信息平台。现在,“货车帮”与国内另一家公路物流企业“运满满”合并组建满帮集团,平台实名认证司机用户已达520万、货主数量 125 万,每天运费交易 120 亿元。企业还以历史交易数据和行为数据构建用户征信体系,衍生出卡车销售、二手车交易、贷款服务等一系列增值业务。

柳工集团有一个智能云服务平台,可以实时监控全球 6 万台机械设备的状态。设备的拥有者、管理者、使用者以及服务者和客服中心,均能在自己权限内获得相关信息。这些信息,由安装在机械设备上的车载智能控制器采集到数据后,通过物联网、卫星定位、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应用等新一代技术,上传到“柳工智能管家云服务平台”。柳工集团进行数据分析后,就能了解到每台机械设备的状态,实现对其智能化管理、远程服务管理等,提高设备利用率。如今,柳工 90% 以上的装载机、100% 的挖掘机安装了智能管家。

佳格天地公司开发的农业大数据平台“耘镜”,以卫星影像和气象数据为核心,利用深度学习技术,通过建立算法模型,来提供高效精准的农业大数据服务,助力农业从“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用户通过个人电脑、智能平板或手机登录“耘镜”系统,就能实时了解或预测天气变化及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及时进行或者调整农事安排、农机调配、农药喷洒等活动。发生自然灾害,能通过遥感数据进行农作物核保定损,助力农业保险。

比如灌溉,相比粗放的大水漫灌模式,“耘镜”可以通过卫星来观测每个地块上植物的生长状态,以此计算作物实际的需水量,再结合精细气象模型给出的未来降水预测,最终给出一套针对每个地块的最经济灌溉方案。到了农作物收获期,“耘镜”还可以判断出不同区域作物的成熟度以及预期产量,农业生产者可以根据这些数据进行高效的人机调配。

30 %

2017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达4700亿元,同比增长30%,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进入快车道。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启示

启示一:融合是大势所趋,是新时代大数据发展的最大特征、价值所在和根本出路。只有融合,才能让数据释放价值、爆发力量。同时,融合也是中国实现数据驱动、创新驱动、提高供给体系质量的迫切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各企业都可以在与大数据融合中找到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路径,拓展创新发展的空间。

启示二:欲实现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必须先在思想理念上融合,不能为了融合而融合,要充分认识到融合的重要意义和实际价值。融合不是高不可攀,不是形似而神不似,融合是政府、企业、社会共同的追求,是多赢共享的取向。其次,要共同加快推进应用融合、生态融合,让大数据各施所长、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关键在政府重视和引领,核心在企业参与和创新,重点在软件开发应用,导向在解决问题和转型升级,目的在高质量发展和惠及民众。

启示三: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在这当中就会产生对于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的重大需求,各传统行业都需要通过大数据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在强大实体经济需求的催生下,大数据技术就有了更广阔的应用空间,这样才能推动大数据产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启示四:推动深度融合,培育大数据产业体系是基础。打铁还需自身硬。各地想把大数据技术融合应用于实体经济、拯救传统产业,必须通过引进或培育等方式,建立适合当地产业结构和特色的大数据产业体系。例如,贵州不仅积极引入国内外知名企业和重要数据资源项目, 而且自主培育的满帮、白山 云等一批本土标杆企业快 速 成 长 壮大。目前,贵州已初步形成包括数据存储、清洗加工、数据安全等核心业态,电子信息制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关联业态,服务外包与呼叫中心、电子商务、大数据金融等衍生业态的大数据全产业链条。

启示五:必须尽可能开放共享数据才能使大数据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据统计,中国的数据资源 80% 以上掌握在各级政府部门手中,数据开放度低,而且呈割裂状态,数据质量不高,数据资源流通不畅,数据价值难以被有效挖掘利用;企业手中的数据也呈现垄断现象,数据积累普遍分散、不足,很难真正让大数据供需自由对接,制约着大数据产业的发展。现在,全球首个大数据交易所—贵阳大数据交易所逐渐摸索出大数据交易的一些规律,促进了大数据交易的发展。大数据产业和规范有序的市场交易相结合,可以打破数据的垄断,盘活各类有价值的数据资源,促进大数据的积累、挖掘和社会化利用。

启示六: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并非虚拟概念,而是具象的具有发展前景的新经济体系。大数据可以让司机不再用“土办法”找货,快速实现供需对接,货车不再空驶;大数据可以实现精准营销、风险管控、决策支持、效率提升、产品创新;大数据可以挖掘消费者需求,高效整合供应链;大数据可以让农业依据未来商业需求的预测来进行农牧产品生产,降低菜贱伤农的概率;大数据可以让交通畅通便捷高效运行,降低运行成本和事故率;大数据可以确保舌尖上的安全,等等。但大数据不是孤立的,也不是万能的,需要与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相互融合,抱团取暖,才能发挥其最大价值。

 

防控金融风险:中国与世界

以高质量发展理念统领经济工作

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弘扬企业家精神

构建开放创新体系:思路与重点

大数据融合实体经济:实践与启示

万物智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