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然,陆铭肯定地方政府“抢人大战”背后的一系列积极因素与影响。可是他同时也发现,比起企业来说,政府或者并没有更清楚一个城市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在各个城市的“抢人大战”中,陆铭指出了一个不可能避免的现实:公共资源被变相地用来补贴大学生们。这样一来,本就更可能成为高收入人群的大学生们可以优先获得户籍身份,优先享受公共服务——这似乎与全世界范围内“公平”的定义相去甚远。与此同时,一名在城市内服务了十年的司机,服务员或者其他低技能劳动者可能却得不到户籍……尽管在一个地方居住、就业、纳税,本应天然地享受当地的公共服务资源。
当然这只是人才争夺战的战场一隅。在陆铭的研究中,还有诸多亟待考量的问题:地方政府的“抢人”行为是否会危害国家整体的产业竞争力?地方利益与全国公共利益的矛盾是否会破坏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作用?如何兼顾城市发展中的效率与公平?
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一味地“抢人”,似乎并不是这些问题的标准答案。
城市“人才争夺战”的背景是什么?
一是经济发展动能的转换。以前地方政府依赖投资、招商引资、造新城,但当投资与产能过剩,基础设施与工业园闲置时,人才与人力资源便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二是户籍制度改革。地方政府在“抢人大战”中将给予户籍制度作为吸引人才的方法,或多或少与户籍制度改革的方向相一致。
地方政府如何发挥其配置资源的作用?
说穿了,还是要让市场经济成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力量。而地方政府,只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即改善本地的营商环境、制度以及基础设施,提供更好、更优质的公共产品。
陆铭 教授、经济学家扫一扫二维码听陆铭从经济学家的角度为你一 一道来城市「人才争夺战」的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