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今日中国中文版

南平的产业兴村富民实践

作者:文|本刊记者 马 力 图|喻 捷
在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精准扶贫到户,产业发展到村”的扶贫模式,让县、乡、村的扶贫思路清晰,措施到位,扶贫工作带来产业兴、环境美、群众富。

一排排灰白相间的洋楼倒映水中;一幅幅乡村旅游画卷迎面铺开;一杯杯红酒酿出农家人的幸福生活;一根根雷笋变成钞票装进竹农的口袋。在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精准扶贫到户,产业发展到村”的扶贫模式,让县、乡、村的扶贫思路清晰,措施到位,扶贫工作带来产业兴、环境美、群众富。

南平是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扶贫思想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曾多次深入南平调研农业农村特别是扶贫工作。他在《摆脱贫困》一书的跋中指出:“摆脱贫困,其意义首先在于摆脱贫困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只有首先‘摆脱’了我们头脑中的‘贫困’,才能使我们所主管的区域‘摆脱贫困’,才能使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摆脱贫困’,走上繁荣富裕之路。”南平“摆脱贫困”之路,正是践行了习近平当年提出的“摆脱贫困”思想。

南平市共有5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3 4 6个贫困村,2013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2 . 9 4万人,到2017年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9 6个贫困村实现脱贫“摘帽”。顺昌县就是福建省南平市脱贫攻坚的代表。

生活在画中 富裕攥在手里

5月底的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埔上镇张墩村,池塘里的荷花开得正艳。一大早,村民吴秀凤就和母亲黄长姬来到了自家的葡萄地里,给葡萄秧掐尖,为葡萄套袋。“看今年的葡萄长势,一亩地收6 0 0 0斤不成问题。”吴秀凤笑着对记者说。

今年4 9岁的吴秀凤19 8 8年从邻村嫁到张墩村,“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很穷,一家人守着几亩薄地,靠天吃靠天收。”吴秀凤说,她和母亲都不会想到生活能过到现在这么好,“光种4亩的葡萄,我一年就能收入十几万元,再加上老公在村子和镇上打点零工,我们家的年收入在2 0万以上。”像吴秀凤这样的家庭收入,在张墩村来说只是中等。

“19 9 6年之前,我们夫妻俩在外打工,一年到头也攒不下几个钱。”从19 9 6年开始,吴秀凤和丈夫在家种葡萄。“看着别人家种,我们也种,每斤葡萄鲜果只能卖几毛钱,刨去人工和肥料,最后还是赚不到钱。”十几年前,吴秀凤家在村里是绝对的贫困户。

2 0 0 9年,埔上镇开展镇村党员帮扶活动,将党组建在农村特色产业上,按照党员从事的行业划分葡萄种植、酿酒、水稻种植、农家乐4个特色党小组,坚持每月开展党小组活动,并将有意愿的贫困户加入到特色党小组之中。党员手把手传授技术经验,带动贫困户走上致富路。“我们家当时就被划拨为葡萄种植小组,镇里定期有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给我们传授葡萄种植管理技术,还带我们到镇里进行葡萄酒酿造技术的培训,有了种植和酿酒技术后,我们家的收入是越来越高。”

吴秀凤(右)是村里种植葡萄比较早的农户。农忙时69岁的母亲黄长姬(左)也会来帮忙在张墩村,家家户户都酿葡萄酒。“目前我们张墩葡萄酒用的是传统手工酿造,全部采用巴氏杀菌法消毒。”为提高葡萄酒的品质,2 01 2年,村里成立了葡萄酒专业合作社,邀请专家对酿酒户进行培训,统一酿造工艺和标准,并由质量监督部门对葡萄酒进行抽检。合作社还注册了“张墩”葡萄酒商标,提供统一包装。“除了培训,在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方面,县乡还派来科技特派员帮助我们解决种植生产中的难题,极大地带动了我们的积极性。”吴秀凤说这种好事先前想都不敢想。

就目前张墩村葡萄鲜食和葡萄酒价格,我们给吴秀凤家算一笔年收入的账:年产葡萄酒70 0 0斤,每斤最低收购价10元钱,葡萄酒总计收入7万元;鲜食葡萄,每亩卖1 . 8万元,4亩就是7. 2万元,全年光是葡萄收入就达14万多元。

“看看我们现在的生活环境,像在画中一样;再看看我们的居住环境,村里有三层小楼,县城里还有两套商品房,这都是靠种葡萄种出来的,现在的富裕生活是摸得着看得到,因为它就攥在我们手里。”

目前,像吴秀凤一样的葡萄种植、酿酒专业户,在张墩村共有8 6户。随着产业的不断做大,酿酒用的葡萄原料产地己经辐射到周边乡镇及建阳、建瓯等地,年产“张墩”葡萄酒15万公斤,仅此一项,村民增收15 0余万元。

吴秀凤告诉记者,起初村民们把酿好的酒只是送给亲戚朋友,邀请他们到葡萄园里采摘,“没想到酿葡萄酒还酿成了产业。”随着游客逐渐增多,县乡两级政府投入资金10 0 0万元对村中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修起了田间路,建起了休闲景观,昔日落后的村庄转眼间变成画中的旅游胜地。

2017年,张墩村的游客量达到10万人次。全村893位村民人均年收入达1.4万余元,与2012年相比翻了一番。

小径竹撬动农村大经济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习总书记早年到大干镇来布村小径竹示范基地调研时曾嘱咐我们,要发挥比较优势,走本地特色的发展路子,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顺昌县大干镇党委书记张经政说。

2 0 0 2年4月9日,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亲临现场视察大干镇来布村小径竹示范基地,鼓励村里要大力发展小径竹产业,兴村富民。

“习省长来的时候我根本不认识他,工作人员介绍的时候我只知道他是省里来的。很多年以后,有一次在电视上又见着他,当时已经是国家副主席了。”当年习总书记到来布村调研,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连亨荣是当地唯一 一名陪同人员。

19 9 9年,连亨荣带领部分村民,两赴浙江临安考察,并开车拉回两大车小径竹苗。小径竹不是一种竹子的名字,而是一类型的竹子。它们大多具有保养水源、固土护岸、保持水土、净化空气和美化环境的功能,属笋竹两用竹种。

最 开始,来布村民只想着靠卖竹子赚钱,但后来他们发现,竹笋能够给他们带来更丰厚的收益。如今,竹笋已成为村里一大支柱产业。

时至今日,来布村村民种植小径竹的经济收益主要依靠卖笋,当地出产的雷笋味道鲜美,甘甜脆嫩。“一亩雷竹十亩粮,三亩四亩奔小康,五亩六亩娶新娘,八亩九亩盖洋房。”这是村里流行的顺口溜。

近年来,来布村立足千亩小径竹特色产业,争取竹业优化改造项目资金10 0万元,主要用于竹林机耕路、滴灌蓄水池管道设施建设和竹林高产技术培训,竹林亩产值从原来的3 0 0 0元增加到1. 5万元,人均增收12 0 0元。在村两委干部的带领下,村里还创建了来布雷笋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生产、销售、技术统一管理模式,做大“来布雷笋”品牌,使小径竹产业走上专业化、产业化发展之路。

小径竹产业的发展,同时带动了村域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争取生态护岸和水利风景区项目资金5 3 0万元,建设富屯溪1 . 2公里生态护岸,既有效防止沿溪千亩小径竹种植区水土流失,又增加了新的生态水系景观;争取进村道路资金15 0万元,建成1 . 8公里景区道路,旅游基础设施逐步完善。2 017年接待游客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0万元。今年旅游收入还要好于去年。”村主任连奕明对来布村的未来充满憧憬。

16年过去了,当年的小径竹产业已发展为千亩小径竹示范基地,成为来布村村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也成为来布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开发乡村旅游、稳步脱贫攻坚的独特生态资源优势。

 

2018 年俄罗斯世界杯

习近平“精准扶贫”的闽东实践

赤溪村 30 年脱贫路

连家船民的幸福生活

南平的产业兴村富民实践

传统需要被更认真地传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