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商学院

年轻,其实与年龄无关

作者:文|汪冰
汪冰,精神卫生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积极心理学推广者,多年来致力于个人成长与幸福感提升的探索与实践。译有《幸福的方法》,著有《世界再亏欠你,也要敢于拥抱幸福》、《辣问爱情》。他也是中央电视台《夜线》、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今夜私语时》、《青春晚自习》的特约嘉宾,以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都市之声《Soho新势力》主持人。一位60后的公司部门主管前一阵跟我吐槽,说她手下的80后和90后越来越多,感觉自己和他们的代沟也越来越明显,她特别无法理解他们为什么浪费那么多时间在手机上。不过,最让她烦恼的是她00后的儿子,上高中的他最近中了“抖音”的毒,还经常因此耽误功课。她非常担心如果过两年儿子出国读书,自己更加鞭长莫及。从年轻时她就是一个讲求实效的人,向来以工作为重,对孩子也是如此要求,她和孩子在一起时的话题似乎只有学业。我问她难道不能和儿子聊点他感兴趣的话题吗?她一脸不屑地说,“他懂什么,连生活常识都没有,就知道玩手机。”我戏谑地说,“当我们嘲笑年轻人什么都不懂的时候,我们可能就真的老了。而且,你做商业这么多年肯定知道如果对自己的客户都不了解,又怎么能影响他们呢?”她听完似乎颇受触动。

一周后奇迹发生了,她在朋友圈发了一张自己在某青少年偶像演唱会现场的照片,而且还用了样式颇为活泼的滤镜。要知道之前她一直在朋友圈里谨言慎行,除了转发和工作有关的信息,鲜有披露个人生活。我微信问她究竟发生了什么,她说这是和儿子一起去听演唱会时他给自己拍的。两个月后再次见到她的时候,她告诉我那天她的下属对她在朋友圈里的“性情大变”反响热烈,后来他们与她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他们会跟她分享最新的滤镜和应用,而不再把她当作“史前恐龙”。她说这一切都要感谢她儿子,那天和我聊完后,她第一次以平等的方式去与孩子谈心,分享他的“抖音”杰作。她发现儿子终于愿意与她说话了,是儿子让她了解到了年轻人的需要和心声。

真诚和年轻人在一起

其实这就是IBM提出的所谓反向教导(Reverse Mentoring),让年轻人有机会成为高年资或上级管理者的老师,让新世代的年轻人把时代前沿的趋势、资讯和观点带给他们的前辈,为公司注入“年轻态”。 换句话说,保持年轻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和年轻的人在一起,但是前提是他们得喜欢和你在一起。想想我们自己年轻的时候愿意和什么样的前辈在一起就会知晓答案。我们希望他们能尊重我们,看到我们的独特价值,同时相信我们也能有所贡献。现在,我的这位60后朋友经常把年轻同事带给她的启发、收获和感动发在朋友圈,她发现他们主动参与工作的热情更高了。她说回想起自己初入职场的时候最渴望的其实就是被人看到,而现在这种能见度是双向的,彼此看见是与年轻人建立关系的第一步。其实很多商业品牌也捕捉到了这一点,为了吸引年轻的客户群体,它们也拿起自拍杆亮出人格化的形象,让别人看到自己不只是在彰显自我,更代表着坦诚、勇敢和开放的态度,青春从来都偏爱真诚。

忘记年龄 关注当下

说到自拍,这位朋友都不敢相信自己现在也迷上了自拍,看着美颜过的自己,她心里也感觉至少年轻了10岁。这并不是自我陶醉式的催眠。心理学家艾伦·兰格多年前曾进行过一次“激进”的实验。1981年秋季的一天,一群70多岁的老年男性被带到了新罕布什尔州一座改建的修道院里。当他们走进修道院的房间时,发现黑白电视里播放的是20年前的节目,新闻里讨论的是20年前的头条,收音机里的音乐也是那时的流行曲目,就连书架上的书和四处摆放杂志也都是来自那个年代。在五天时间里,艾伦·兰格要求他们不要用缅怀过去的语气说话,而要用现在时态进行交流,就好像穿越回了20年前。不仅如此,他们还被当作年轻人一样对待,必须自己搬行李,哪怕一次只能拿一件衬衣,他们居住的环境中不会有镜子等任何干扰,即使有照片也是他们年轻时的样貌。5天以后的身体检查发现,与那些没有被如此要求的对照组老人相比,实验组老人的健康状况和精神状态都有改善,在不知情的评价者眼中,他们的样子也显得更年轻了。虽然这项研究样本量不大,而且还存在一些难以控制的混杂因素,但是它至少提示有时候限制我们的不是我们的生理年龄,而是我们对年龄的心理认知。

日本肿瘤学教授樋野兴夫在《纵然明日离世,不碍今日浇花》中提出一个观点,“患病未必是病人”,即使现在患了病,病后的你也并没有发生改变。患病不等于病人,不妨暂时离开“病人”的座位,环顾四周,眼前可能有一片更加广阔的世界。对于这个道理,把疾病换成衰老也一样适用。从出生老化就已经开始发生,但是是否要给自己加诸一个老人的标签,并以此作为拒绝好奇和尝试的理由,那就是每个人的选择了。当那些屡屡突破我们对年龄的刻板印象的老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思维模式:他们不去纠结“我都这么大年纪了,还有什么可能?”,而是专注于“我如何才能做到?我能开始的一小步是?”这不就是青春最好的写照吗?它从不问有没有可能,它只问你想不想要。真正的老化也许始于你头脑中那句,“我老了,所以我不能……”

保持好奇心 拥抱不确定性

一位年轻的维也纳的心理治疗师曾回忆过她与两位心理治疗大师的一段往事。这对年过年迈的夫妇来到维也纳时拒绝了她的热心导游,他们决意按照自己的方式游览这座名城。他们的参观方式很特别:用掷硬币的方式决定自己的行进方向,在经过每一个街道转角时,他们都会掷硬币,正面向左,背面向右。他们对今天要去哪里没有任何先入之见,如果走累了他们就会干脆叫车回酒店。这位维也纳的心理治疗师挫败地发现他们俩错过了这座城市中最著名,最有特色的景点,在她看来,他们所见到的维也纳丝毫没有光彩可言。她甚至有些气恼为什么这两位贵客就不能按照她希望的方式来欣赏这座城市呢?后来她突然意识到他们所推崇的人生哲学就是对生命中的偶然性保持开放和好奇。于是,第二天她静下心来认真听了他们讲述自己在维也纳的见闻,她发现这座城市有一面是久居此地的自己也未曾注意过的,这一面也许不辉煌耀眼,但是有一种别样的鲜活可爱。

在我看来,比起那位年轻的治疗师,那对年迈的大师似乎心态更加年轻。年轻的可贵与可爱之处正是在于它不那么在乎结果,也不担心未来。对年轻人来说,世界就是一座全天候开放的游乐场,而正确的玩乐方式就是“拥抱不确定”与“尽享当下”,从这点来说,年轻其实与年龄无关。

他们不去纠结“我都这么大年纪了,还有什么可能?”,而是专注于“我如何才能做到?我能开始的一小步是?”这不就是青春最好的写照吗?它从不问有没有可能,它只问你想不想要。

 

估值预期缩水 小米为何讲不圆“5%净利润”故事

反思小猪佩奇成“社会人”:如何才能“不失控地传播”

有了“阿里爸爸”《旅行青蛙》能重新火爆吗?

在那芳草蔓合的伽蓝之地

ThinkPad × 赵泓:装上“服务”引擎的商务产品生态圈

年轻代表未来,新中产代表利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