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家庭医生

眼科医生自己都不做手术?那是误传!

作者:本刊记者 谢晓 受访专家 曾锦 刘泉
相反,许多激光近视治疗医生,不仅自己做,也给儿女、亲友、学生、同事做,只是没有广而告之。

●受访专家 

曾锦(中华医学会全国激光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广东省激光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

刘泉(中国全飞秒技术专家协作组副组长,广东省视光学会屈光手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屈光手术中心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心心念念去做近视手术,到医院却发现,医生自己还戴着框架眼镜。

不免心生疑惑:都说效果好,也安全,为何医生却不做?

更有人据此推测,有不可告人的内幕。

对此,医生自己怎么看?

眼科医生中, 手术摘镜的比例很高

曾锦主任笑着说:“恰恰相反,在开展角膜屈光手术的医生中,做过近视手术的比例,在人群中是很高的。”

曾锦是广东省人民医院眼科医生,擅长的便是角膜屈光手术及近视防治。

她给记者看一张同事合照,照片里十几个医生中,只有一个戴着框架眼镜。其余的,都在这几年手术摘了镜。

其实,国内不少知名激光近视治疗专家,比如北京协和医院的李莹教授,复旦大学耳鼻喉科医院的周行涛教授,不仅自己做,也给自己的儿女、学生、亲友、同事做,只是没有广而告之。

说起来,曾锦主任还是先行者。

2004年,她就对自己的眼睛动了刀。原因与普通人没两样:一为方便,二为美观。

“我近视500度,做手术时,戴着眼镜很不方便。而且从小到大,我都觉得戴眼镜之后,人变丑了。”所以决定摘镜的心情是毫不犹豫的。

这种笃定,来源于对激光近视手术的深入了解。

“只要严格按照规范做,之后眼睛得什么病,跟这个手术无关,有什么病,就按这个病治。一般术后半年内,视力就会稳定,以后视力回退,也与患者本身视力有关,与手术无关。”

说起来,曾主任那会儿做的还是 LASIK 手术,即需用微型角膜刀制作角膜瓣,再对角膜板层进行激光消融的术式,相比于目前主流的飞秒激光而言,损伤更大。

14年下来,她的感觉很好,并没有视力回退,也没有外界所流传的各种可怕后遗症。

她甚至觉得后悔,做晚了!

不仅她自己,在她十几年的临床经验中,就没出现过一例有严重并发症的病人。

医生不做, 不代表手术有问题

刘泉是中山眼科中心主任医师,他就是戴着框架眼镜的屈光科医生。

不细问不知,原来,刘主任并没有近视,他戴的是老花镜。

老花也能通过激光手术矫正,但他指出:“角膜屈光手术是一种选择性手术、锦上添花型手术,做不做看医生的个人需求,不做,并不代表手术效果不好或不安全。”

好比,在曾锦主任的科室里,有位医生不摘镜的理由便是,本身近视度数不高,生活上够用,也没给工作造成不便。

从工作需求看,眼科医生常用到的手术显微镜和裂隙灯,上面的目镜均可调整,所以对于近视度数不高的医生,即便裸眼也能看清。

所谓隔行如隔山,在眼科医生中间,也难以避免。

曾锦就指出,在医学分科越来越细的今天,仅眼科又分屈光科、角膜病科、眼底病科等多个领域,医生对自己深耕领域以外的知识,不一定有全面了解,看问题的角度自然也会有所不同。

“好比,角膜病科的医生,可能比较难接受近视手术。他每天八小时,接触到的都是角膜病人。近视术后发生角膜并发症的患者其实很少,但在他看来,就是百分之百,所以会觉得,自己的眼睛,纯天然最好,什么都别搞。

“这是站在医生治病的角度,他不能理解,那些眼睛需要美容的人的心情。没有对错,是角度问题。”

医生不做手术, 原来是“职业需求”?

网络上,也有人指出,近视手术并不很适合眼科医生,因为这会降低眼睛的对比敏感度。

所谓对比敏感度,通俗讲,就是人眼看清大型模糊目标物的能力。比如,若对比敏感度不好,在昏暗环境下,便较难看清事物,或容易发生眩光。

据说理由大致有两个:

角膜经切削后,边缘细微的纤维起伏会产生散射;

暗环境下,人体瞳孔会放大,如果瞳孔直径大于角膜切削的直径,同样会发生散射。

基于此,认为眼科医生、夜车司机等需要在暗环境工作的人,并不适合做近视手术。

然而,记者所采访的两位医生,都否定了这种观点。

曾锦主任指出,眼睛干、视物疲劳、对比敏感度下降,尤其夜间视力下降,是手术后必经的生理转归过程,但它不是长期的,头一个月最明显,三个月到半年,就会恢复正常。

“对于普通人来说,头一个月里,晚上不要开车就行。”

刘泉也指出,如果术前各项检查验得很准,手术设计也好,并不会有这个问题。

“我们设计手术时,要光学区相对不小于暗光下的瞳孔直径。当然,影响对比敏感度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术前度数没验准。”

至于夜车司机,曾锦认为,只要术前各项检查符合要求,是可以做近视手术的。但是,如果本身瞳孔很大,老是没休息好,那么眩光不可避免,确实要慎重考虑。

总之,一个人适不适合做近视手术,不能凭他所从事的职业来判断,而是要基于规范的检查、医生的评估。(感谢广东省人民医院靳婷对本文的帮助)(编辑:尚跃)

 

朋友圈

这类微信好友,赶紧删!

中国人愿意用隐私换便利?!

吃褪黑素,能享婴儿般睡眠?

啥?拉小提琴,会影响听力!

小黄车上有别人的黏液!我,中毒,速来,救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