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家庭医生

10 分钟的近视手术,毁一生?

作者:本刊记者 凌茜雯●受访专家 周行涛 李莹
真没有网络爆文说的那么恐怖!

手术后,眼睛疼痛、干眼、眩光,是暂时的,就像打耳洞后会红肿一样,不用慌。

●受访专家 

周行涛(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眼科学会视光学组委员,全国激光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上海市医学前任主任委员兼眼科组组长)

李莹(北京协和医院准分子近视手术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全国角膜病学组副组长,中国眼科医师分会角膜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最近,朋友圈出现一篇“10万+”爆文——《我这一生,毁在了一台10分钟的近视眼手术上》。文章内容很惊悚。

文中称,一名近视者做完近视手术后,出现了严重后遗症:疼痛、干眼、飞蚊、畏光、视力波动大等等。“眼前的世界乱七八糟……让我几乎不能正常生活。”

文中还说,有这样后遗症的人不止他一个。有些人手术后还失明了。

就此,记者采访了两位国内知名的近视手术专家,他们均表示,像这位匿名患者的状况,可能有多种因素,但确是极为少见的。

而事实上,这篇文章刚发表不久,就被微信平台删除。其客观性有待考证,或许是原因之一。

近视手术,真那么让人恐惧吗?

链接 近视手术怎么做?多是把角膜“削薄”

近视手术,有很多种手术方式。大家常说的准分子激光、飞秒近视手术,从原理来看,基本都是把角膜“削薄”,将角膜做成“眼镜”。

这怎么理解呢?

近视者看不清东西,通常是由于眼轴过长或眼屈光力过强,光线进入眼睛,经过角膜、晶状体折射后,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

框架眼镜、隐形眼镜都是凹透镜,能使外来光线经折射后,物像恰好落在视网膜上。所以,戴眼镜能矫正视力。

而人的角膜本来是圆弧状的,如果把它削平一些,也能成为凹透镜,起到像眼镜一样的作用。

做完手术,疼痛、干眼、眩光…… 眼睛坏了?

专家解读:大多是暂时的,不用慌

李莹是北京协和医院准分子近视手术中心主任。在她看来,无论做哪种近视手术,术后眼睛都会有些不适,这很正常。

“皮肤上的痣,打了激光,会有点痛痒;扎了耳洞,耳朵会红肿、长硬结,过一些日子就好了。做近视手术,毕竟打过激光,角膜曲度有改变,角膜有损伤,也需要有一个恢复的过程。有点不舒服,也不会是一辈子的。”

临床上,做完近视手术后,极小部分患者之所以不太满意,原因往往集中在以下几点——

一是干眼。

李莹教授介绍道:“手术过程中,要点药、要切削角膜等,可以引起干眼。尤其是现在,人们用眼多、工作压力大,手术前可能就有点干眼,手术可造成一过性的干眼加重。”

出现干眼,可以通过滴人工泪液来改善。

二是夜间视力下降。

这是因为,眼角膜的直径大约为12毫米,而做近视手术,仅会切削角膜中央6~8毫米的部分组织,这个区域又称为“光区”。

白天,光区与瞳孔差不多大,所以不会感到有什么异常。可到了晚上,人的瞳孔放大,比光区还大。于是,进入光区及角膜边缘的光线,折射率有区别,形成眩光,影响视力。

越是年轻男性,瞳孔越大,术后夜视力下降越明显。

李莹教授平常做近视手术,态度是:光区能做小,绝不做大。

“你现在可能觉得,晚上出去玩,夜视力下降,但五年十年之后,年龄大了,瞳孔变小了,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做个大光区很容易,但这样做,要额外切更多的角膜组织,切了就再也长不回来了。角膜损失多,稳定性就没那么好。”

三是视疲劳,尤其是看近处有点累。

原本,近视者看近处时,眼睛不需要调节,就能看得挺清楚的。近视手术后,看近时,眼睛得先进行调节,才能看得清。

“有的人做手术时三四十岁,戴眼镜都二三十年了,突然改变这种状态,能不适应吗?”李莹教授说,有些近视者术后不习惯,眼睛便容易累。

考虑到这点,对于经常要近距离用眼的近视者,如编辑、老师等,医生通常会建议,预留一定的近视度数,减轻术后的视疲劳。

另外,出现感染等医学并发症,也会影响术后满意度。

但对此,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副院长周行涛强调:“这是非常非常小的发生率!但任何手术都有风险,特别提醒医生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与评估,患者与医生充分交流,把风险降到最低。”

有人失明,得移植角膜?

专家解读:术前做好检查,可以避免

网络上,不时能看到类似的新闻:“21 岁女孩做完近视手术双目失明,医生说移植角膜才有用!”

细看之下,失明的原因在于,角膜变薄了,引发“圆锥角膜”。

对此,李莹教授认为,近视手术后失明的概率,几乎是几百万分之一。

所谓圆锥角膜,指的是角膜中央变薄,并向前突出,像圆锥一样,严重时可致盲。发病机制至今未明晰,可能跟遗传、内分泌等有关。

据原卫生部发布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质量控制》,激光手术本身并不会导致圆锥角膜的发生,“但因切削一定的角膜厚度,可能使原有的临床前期病变提早发病”。

所以,手术前,近视者必须进行角膜地形图等各项检查。一旦查出圆锥角膜或圆锥角膜前期,就不能进行近视手术。

李莹教授还指出,虽然手术把角膜削薄了一些,但医生肯定会保留足够的角膜厚度,在不影响角膜强度的前提下,再去追求最理想的视力。

所以,也不用担心手术后,角膜会容易穿孔、破裂。

可是,现在做近视手术的人那么多,虽然发生严重意外的概率极低,但发生意外的人数却不

“这种担心可以理解。但像飞机这么高科技,也有失事的呢。大家不都在坐吗?”李莹教授说。

激光可能把角膜“打穿”?

专家解读:在正规医院,基本不会发生

做近视手术,往往都得打激光,把角膜“削薄”。手术过程中,会不会一不小心,把角膜乃至眼球给打穿了?

实际上,这在正规眼科医院基本不会发生。

因为这类医院使用的激光设备,都检验合格、定期维修,医生也有相应的资质。

不过,过去曾有极个别中心或医院为了降低成本,用的是可能遭淘汰的激光设备,存在隐患。

原卫生部近视眼重点实验室主任褚仁远教授曾提醒:“老旧手术设备普遍存在能量不稳定问题,手术很可能把患者眼睛‘做花’,甚至出现把眼球‘打穿’的恶性事故。”

做“全飞秒”,是当了小白鼠?

专家解读:最微创的手术方式,得到美国 FDA 批准

网传爆文中,那位术后出现严重后遗症的近视者,做的是“全飞秒手术”。

这种手术,是继准分子激光LASIK、半飞秒手术后出现的,2010年才引进中国。故而有人担忧:手术那么新,是否不够成熟?

周行涛教授带领的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全飞秒激光手术,手术量居全球首位。

他指出,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施行了100万例以上的全飞秒手术。事实证明,手术安全可靠。2016 年,全飞秒手术已获得美国食药监局FDA的批准。

而且,全飞秒手术有独特的优势。

与一些切削角膜表层的近视手术相比,全飞秒手术保留了角膜的上皮屏障和前弹力层、前基质层,术后不适更少。

与准分子激光LASIK手术相比,全飞秒手术把原本22毫米的微切口,进一步缩小到2毫米,角膜损伤就更少了。

周行涛教授称:“全飞秒手术是近视手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是激光角膜手术的最微创的术式之一。”

那么,如果把近视手术作对比,哪种最安全、风险最低?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需要结合患者的眼生物参数及矫正目标,全面评估每一个个体,选合适的就是最好。”周行涛教授说。

他认为,当下临床常用的手术方法,“都经过了历史和实践的检验,安全、稳定、有效并具有良好的预测性”。(感谢北京协和医院通讯员傅谭娉对本文的帮助)(编辑:尚跃)

手术前,这些问题你一定要清楚

●做完手术,再也不会近视了?

这不一定。

近视手术只能去除目前的近视度数,并不能遏制近视的发展。术后如果不注意用眼,近视度数仍然会继续加深。

还有几类特殊情况:

一是,对于角膜比较薄,或近视度数比较深的人,为了避免角膜切削过多、角膜过薄,医生往往只会为他们降低近视度数,而不会追求1.0以上的最佳视力。

所以,他们术后还得佩戴低度数的近视眼镜。

二是,高度近视者、家族有高度近视遗传史者,术后视力回退的概率比常人高一些。这或许是他们特殊的眼部结构造成的。

三是,少数人体质比较特殊,术后矫正视力低于预期。

“不同个体反应不一样,喝酒还有脸红脸不红的呢。”李莹教授说,打个比方,对500度近视,99.9%的人只要切削50微米的角膜,视力就能达到1.0,但有极少数人,可能得切割54、55微米的角膜,才有同样效果。

手术前,这些问题你一定要清楚

●老了,还是得戴老花镜?

的确是这样。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眼睛都会衰老退化,出现老花,看不清近处的事物。而近视者恰恰能看清近处的事物,只是看不清远处的。

所以,近视者哪怕老花了,看近处时,也不一定需要佩戴老花镜。从视觉感受来说,便似乎是近视“抵消”了老花。

做过近视手术的人,若术后视力正常,不存在这种“抵消”作用,年纪大了便需要佩戴老花镜。

周行涛教授指出,考虑到中年人即将面临老花的问题,“对40岁以上进行近视矫正手术的人,一般会预留一定的近视度数,以补偿将来的老花度数”。

●手术后,不用担心高度近视带来的眼底疾病了?

并非如此。

高度近视不仅影响正常生活,更重要的是,它还会影响眼球壁、眼内组织的正常结构,进而提高眼底疾病的发病风险,比如眼底出血、视网膜脱离、青光眼等。

近视手术在本质上,只相当于在眼睛内部加了一副“眼镜”,仅能改善视力,不能改善高度近 视造成的眼部变化。

所以,高度近视者哪怕在近视手术后,也得定期进行眼部检查。

 

朋友圈

这类微信好友,赶紧删!

中国人愿意用隐私换便利?!

吃褪黑素,能享婴儿般睡眠?

啥?拉小提琴,会影响听力!

小黄车上有别人的黏液!我,中毒,速来,救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