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投资者报

信托价值重塑

作者:宋鸿/文




资管新规降临,信托业风云突变。伴随宏观经济由高速发展阶段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信托业正面临更加严格、全面和强而有效的监管。如何回归本源、提质增效,是信托公司面临的新考验


主动落实降杠杆、去通道、防风险的信托公司在2017年获得更好业绩表现,平安信托、安信信托、重庆信托、中信信托、华润信托、中融信托、民生信托等转型效果显著,在2018年初评中斩获A评级


业内预计,信托资产规模在2018年或出现负增长,行业面临收入增长放缓、信托报酬率下滑的挑战,但也将迎来实体经济整体向好、供给侧改革等国家发展战略带来的新机遇。在转型过程中,信托公司如何快速做出决策、调整经营思路变得至关重要

唯有脚踏实地,才能行稳致远。2017年,信托资产规模突破26万亿元,继续稳居金融业第二,但这一次很少有人讨论数字的增长。金融监管正在不断完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正式稿(以下简称“资管新规”)日前正式落地,为信托及大资管行业迎来涅槃重生的新时代。

很显然,庞大规模带来的“虚胖”体质并不利于信托业长足稳健的发展,如何“瘦身”、“健身”?顺应金融监管趋严的形势,去通道、去杠杆,满足更为严格的监管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摆在诸多信托公司面前的关键问题。

褪去“刚兑”光环,直面市场冲击,信托公司如何以强大的资产管理能力和品牌信誉度吸引留住高净值客户?收缩通道业务,失去嵌套红利的保护,信托公司又如何回归本源、破旧立新,这些都是信托业面临的考验。

与以往不同的是,考虑到新旧交替的变化,《投资者报》本次推出的2018《信托价值重塑》封面专题在2017年行业数据和公司年报的基础上,加入价值、风控、业务结构等因素进行综合研判,以转型、培育、发现的角度还原行业领先公司在过去的裂变和对未来的规划。

行业:去通道 降杠杆

2018年一季度,金融监管机构释放出明确的“强监管”信号,信托行业在监管和转型压力下前行。原银监会1月份数据显示,事务管理类的信托资产规模为15.45万亿元,比年初减少1959亿元,环比下降1.25%,其中银信通道业务资产规模8.39万亿元,比年初减少1137亿元,环比下降1.34%。

用益信托一季度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18年3月27日,前三个月事务管理类信托产品的发行数量分别为80只、47只和4只,下降明显。在金融去杠杆、防风险的政策导向下,信托业通道业务的高速增长将难以为继,行业的绝对资产规模在今年可能首现下降。

“2017年,事务管理类信托占比过大,达到59.62%,同比增长9.83个百分点,这说明报酬率较低的通道业务在过去的一年中增长过快。通道业务推高的信托资产规模引起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这种宽松的通道业务环境在2018年一去不复返。”百瑞信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究员谷晓明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记者了解,由于规模受控,目前信托通道费率已有较大增长,但基于更加严格的窗口指导、监管政策要求,通道业务作为重要的合规风险点,其收缩也被认为是行业挤水分、提质增效的过程。

“通道业务是整个资管行业规模增长的关键驱动力,目前信托、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的通道业务规模均占到总规模的70%左右。2007年以来,信托监管史上仅有两次针对通道业务规模进行明确的限制,一次是2010年左右限制银信合作,明确要求压缩规模,并按季度进行报告,2011年的银信合作规模确实有明显下降;第二次就是2017年‘55号文’,再一次对通道业务进行规范,并限制增速。从目前市场看,部分区域监管部门已经开始要求通道业务存续规模只增不减,个别信托公司被给出了明确的规模压缩目标。”资深信托研究员袁吉伟指出,2017年规模增速明显高于营收主要还是通道业务增速快,但是通道业务报酬低,收入效应差。

值得注意的是,主动控制通道规模不仅不影响业绩表现,还能带来更好的管理空间。例如,2017年平安信托、安信信托、重庆信托、中融信托、民生信托的净利润分别为:39亿元、37亿元、34亿元、22亿元、18亿元,在同业中排名第1、第2、第3、第6和第8,但从年度新增信托资产来看,上述信托公司的新增量在同业排名却都在20名开外,分别为第29、第56、第53、第33和第26。

其中,民生信托和安信信托的通道业务一直占比较低,而为了提高主动管理能力,2017年平安信托、重庆信托、中融信托三家对通道业务规模进行了主动控制。

“2017年公司的信托资产余额及年度新增信托资产排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提早准备,主动落实降杠杆、去通道、防风险的积极所为。”重庆信托告诉记者,一方面,伴随着供给侧改革的逐步深入,“一行三会”针对金融业脱虚向实、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监管政策频出,各类去通道、去杠杆措施的力度加大,信托业面临的发展环境日趋复杂,金融业竞争格局日益激烈;另一方面,在监管趋严、全行业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背景下,公司坚守“宁可错过,不可做错”的风控原则,坚持贯彻全面风险管理战略,严控项目风险,严守风险底线,严格筛选项目,主动压缩通道业务,落地项目数有所下降。

平安信托相关负责人认为,这与整体业务模式的转型进展有关。“一方面,从业务结构上来看,主动管理业务能力进一步增强。2017年公司资产管理规模虽然是负增长,特别是事务管理的规模负增长更大,但依旧得到了监管机构的好评,因为坚持主动管理。从财务指标来看,公司信托业务收入占比持续提升;财务报表比较稳健,与公司持续转型有一定的关系。”该负责人表示。

近年的新锐增长派——民生信托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主动管理类报酬率远高于事务类,也是公司管理规模相对较小但能取得较好利润的主要原因。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民生信托的资产管理规模虽只有2000亿元,但75.55%是主动管理类,市场上其他公司大多数在40%或更低。而2017年公司盈利主要是信托投资业务收入,其中自营收入11.6亿元,信托收入21.4亿元。

公司:早布局 调结构

在信托价值重塑研究中,《投资者报》记者发现,主动落实降杠杆、压通道、防风险的信托公司在2017年获得更好业绩表现,转型不在形式而在实质,平安信托、安信信托、重庆信托、中信信托、华润信托、中融信托、民生信托等不仅转型业绩领先,2017年净利润排名居前十,在2018年信托公司行业初评中也斩获A评级,当之无愧成为第一梯队。

由于外部环境不断变化,信托公司的反应速度至关重要。

2017年底,早在新年报发布之前,去年作为行业信托管理规模最大的中信信托即向监管机构出具了自律承诺函,承诺表示,中信信托将在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前提下,2018年银信通道业务规模只减不增。将积极与存量银信通道业务合作方沟通,争取提前终止部分业务。这被认为是信托公司遵从资管业务回归本源、降通道要求的“军令状”,此后,又有其他信托公司出具了类似的承诺函。

研究第一梯队信托公司发展共性时,《投资者报》记者发现,对监管和转型的深刻思考与认真执行,为这些公司应对行业刚性转型赢得先机。

“行业发展逆境时期,各家信托公司分化会加剧,应对策略有很大差异,最看重战略变革、核心能力塑造和内外部趋势把握。目前行业转型更为迫切,但是相比较而言,大中型信托公司更有转型的人财物配置。”袁吉伟表示,部分公司股东集中度非常高,有必要优化股东结构,引进外部资金、资源、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促进信托公司更好地发展。

延续2016年的趋势,2017年信托公司间差距不断拉大。在前期调研阶段,处于中段及后段的信托公司向记者透露出更多的迷茫。“看行业前十怎么做,再有选择地学习突破。”一位中小型信托公司管理者对《投资者报》记者说。

对此,2017年排名第一的平安信托对资产端和资金端的调整,为其获得了较大突破。“一是资产端逐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投入,直接投入实体经济超4000亿元,发挥综合金融优势,携手集团和兄弟公司在重点领域,如‘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及整个中国经济动能切换的诸多重点项目实现突破;二是资金端加强,通过以NPS(净推荐值)为标准的客户体验考核指标,从产品、服务、渠道全面考核服务与客户需求的契合度,2017年公司高净值活跃客户数达7.5万人,同比增长42%。并通过提供更多极致产品服务,在资产证券化、家族信托、慈善信托、创新服务和金融创新上也得到了媒体与机构的肯定。”

无独有偶,2017年中融信托以转型创新为核心,持续调整并优化业务结构,深耕传统融资类业务,大力拓展资本市场业务,继续深化了相关业务方向的转型。“转型最深刻的体会,是紧跟国内经济发展的趋势,坚持在合规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切实服务于实体经济和人们对综合金融服务的需求。”中融信托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

身为2017年人均净利润最高的信托公司,重庆信托关注的关键词是风控、投资与监管。“一是在有效控制风险、兼顾公司整体流动性、监管趋严及市场资金趋紧的情况下,合理安排资金,确保公司各类业务平稳开展;二是积极寻求市场机遇,实现固有业务资金在贷款、证券市场、信托产品等领域的多元化投资运作,获得较高投资收益;三是面对政策和市场的变化,认真研究信托业政策导向,领会政策精神,发挥公司资本充足的优势,大力拓展主动管理类项目,不断提高控制、驾驭风险的能力。”

风险:破刚兑 防风险

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末,信托行业风险项目有601个,同比增加56个;风险项目规模为1314.34亿元,同比增长11.82%;全行业不良率为0.5%,较2016年末下降0.08个百分点。

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分析认为,尽管全行业不良率水平在持续下降,但风险项目个数和规模的同比上升态势依然不容忽视。“信托公司应进一步增强防范风险的意识,提高防控风险的效率,丰富化解风险的手段,和其他金融行业一道,在监管层指引下,严守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而随着资管新规的实施,信托行业一直存在的“刚性兑付”将被打破,投资者习惯性观念的转变,短期内也给信托的资金端带来压力。业内预计,投资者将更加看重信托公司的资产管理能力和品牌影响力,这对信托公司的资产管理能力和风控水平提出了新要求。

“刚性兑付、层层嵌套是外界给信托打上的标签,如果再这样继续下去,不但整体融资成本降不下来,底层资产不透明隐藏的风险越来越大,而且就信托业自身来讲,也失去了内生发展的动力。依靠牌照依附于其他行业获取微薄的通道费不是信托业长久发展之计,现在资管新规与其说是对过去信托业务的约束,不如说是给信托行业一个倒逼创新的契机,让其依靠投研能力发展净值型产品,与各类型资管行业同台竞争,提升融资效率,为实体经济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中航信托宏观策略总监吴照银指出。

袁吉伟认为,2018年风险形势会较2017年更加严峻,主要是去杠杆背景下,部分高杠杆企业面临更大的压力,信托公司需要加强风险防范。“从行业生命周期看,信托业仍处于成长阶段,但从整个金融周期看,信托行业面临短期下行压力,2018年最大挑战来自于合规风险管理和信用风险管理。”

平安信托也表示,今年国家三大攻坚战之首就是防范金融风险,最近金融监管的主要政策导向也是要去杠杆、去嵌套,来降低国家和企业的负债杠杆率。“就平安信托而言,我们会紧跟国家的发展战略方向,围绕实体经济开展创新,专注主业、回归本源,并且积极响应资管新规号召,去杠杆、去嵌套。同时,利用集团综合金融的优势和经验,走出一条差异化发展道路。”

重庆信托认为,未来信托公司的风险将由项目端的信用风险向管理责任的认定风险转移,客户的投诉纠纷事件可能上升,信托公司中后台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会进一步提升,以厘清责任,实现“买者自负,卖者尽责”。

“新的监管形势下,打破刚性兑付、合格投资者门槛提高等都给公司信托业务发展带来新挑战,由于地处西部地区,人均资产在国内处于偏低水平,高净值客户相比东部沿海地区较少,未来产品资金端面临的压力也需要公司着力解决。”在重庆信托看来,资管新规发布实施后,整个资管行业发展进入了大一统的规范发展时代,资管行业生态圈将被重塑,未来几年,信托业的发展主题都将是“严监管”、“去通道”和“回归本源”。

展业:抓主业 提效率

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我国信托业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以房地产等行业的债权融资为主要业务,并普遍存在着刚性兑付的现象。在宏观经济增长放缓、金融去杠杆力度加大的大环境下,债权融资类业务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仍然将是信托主营业务的一部分。不过,随着行业改革和转型进程的不断深入,各公司当下定转型决心,逐步发展壮大家族信托、股权投资、信托基金等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业务,以推动信托业逐渐脱离初级阶段,向中高级阶段发展和进化。

“在多样化的投融资要求和不断增长的财富管理诉求下,提供差别化专业服务的能力,已经取代规模增长,成为信托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民生信托认为,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墨守成规的产品模式已不能满足实体经济不断变化的投融资需求。“我国个人财富增速已位列全球第二,财富的快速积累带动人们在消费、养老、财富保全和代际传承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强,对信托业财富管理的专业能力提出了实质性的要求,也带来了崭新的发展契机。”

在民生信托看来,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目前信托公司的发展已呈现五种趋势:一是对股东背景及资本实力的要求日渐明显,各大信托公司股东纷纷增资,提升资本实力;二是行业评级和品牌声誉影响力日益提高,信托公司都非常重视监管评级,关注自身品牌塑造,以更好地维护客户,吸引投资者;三是在监管层不断推出各项新规,强监管环境下,推动更具有前瞻性的公司战略布局、业务发展方向,以顺应监管形势,更好地把握市场机会;四是行业新形势对信托公司经营业绩发展和风险管理水平的有机结合提出更高考验;五是创新转型成为信托公司发展的迫切需求。

较为明显的变化是,无论年轻还是老牌,信托公司对转型实质的领会和思考已毋庸置疑。“近年来,关于信托转型、创新的呼声不断,但回归本源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除行业的共同努力,也离不开投资者教育、监管体制、顶层设计等条件的成熟完善。因此,我们认为,在转型过程中,不应急功近利,应结合公司自身实际和特点稳步推进,充分发挥信托这些年来在服务实体领域积累的经验和优势,结合市场变化适时做出调整,灵活应对,以提升客户服务质量为目标,提升产 品附加值,不为规避监管和隐匿风险而搞变相创新,逐步实现真正的转型。”重庆信托表示。

“随着资管新规出台,未来一段时间,信托行业的发展将会处于调整结构、夯实发展基础的调整期。当前信托机构首要任务就是要按照资管新规要求落实好合法合规经营,积极深化转型,有效调整业务拓展策略与经营发展思路,规划构建受托人尽职管理体系。”采访到最后,中航信托相关负责人表示。■

 

探秘信托业第一梯队的成长经

信托价值重塑

马鞍山农商行冲击IPO小微贷款余额猛增致不良高企

浙商银行流年不利 高层变动业务暴雷业绩增速“跳水”

保证续保百万医疗险来袭消费者该不该买?

沃时贷清盘拉响车贷警报多家布局以租代售谋转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