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市场观察

文旅融合的4大趋势与机遇

作者:文|姚军[华侨城集团总经理、中国旅游景区协会会长]
十九大提出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在这样一个新时代下,文化和旅游的融合,诗与远方的组合,实在是恰逢其时。

未来中国文旅产业的进一步融合必将演绎出全新的产业发展格局。

文化产业“大跃进”

一是文化旅游上升到国家战略发展新高度。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不断上升,产业性质从最初的“经济型产业”、“国民经济新增长点”、“国民经济重要产业”上升到“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近10年来,全国旅游总收入从2007年的1.01万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5.4万亿元,增长了5倍,而且除2008年以外,各年度旅游业收入增速均高于 GDP 增速。

如今,随着机构改革的深入推进,旅游进一步发挥其在文化传承、传播、交流的平台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旅融合成为建设文化强国、提升文化自信、推动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路径和载体,旅游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二是产业投资主体呈现竞争新格局。2017年我国旅游直接投资超过1.5万亿元,同比增长16%。目前,全国各地已经组建了100多个文旅集团,各类文旅基金数量达到100余家,规模上百亿的已经超过10家以上。可以预测,未来三年,各类国家级的文旅产业基金将如雨后春笋般诞生,不断为产业注入发展新动力。

实际上在投资端已经形成了跨行跨界的新格局,根据《2018中国文旅产业投资发展趋势》报告,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在106个重点旅游投资项目中,旅游企业投资商仅有27个,占比26.7%,其余非旅企业投资商占比73.3%。大型非旅企业通过投资、并购加速进军文旅产业,推动产业格局的大整合、大调整。

三是消费升级倒逼供给侧创新产品新形态。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成为常态化的生活选项。据统计,从1984年到2017年,国民人均出游次数从0.2次增长到3.7次,增长了18.5倍,国内游客数量从2亿人次扩大到50亿人次,增长了25倍。

在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关注游客多元化与个性化需求的转变。人们出行的目的不再是简单的观光游览,还衍生了亲子、医疗、体育、休闲度假等各方面的个性化需求。

以陪伴互联网成长起来的90后和00后年轻族群为例,他们不论是对实物消费,还是文化娱乐消遣,都追求精致化和个性化,所以消费升级带来的品质追求和个性化需求,是进一步发展文旅产业应面对的新课题。

文化与旅游更为亲密

作为国家大力扶持的产业发展新模式,文化、旅游两大产业的融合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的转型升级有着重大意义。作为综合性、带动性极强的产业,文化、旅游明显呈现出多领域、多产业和多区域融合发展的势头。

一是资源融合。文化是旅游最好的资源,旅游是文化最大的市场。两大产业相互交融、相得益彰,文化有利于旅游的特色化、品质化、效益化发展,旅游有利于文化的吸引力、竞争力、影响力提升。

我国地域广阔、人文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以及多种公共资源等,它们都可以与旅游资源结合,成为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是技术融合。技术融合是产业融合发展的核心和关键。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快速改变着游客的消费行为,也对文旅企业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带来重要的改变。虚拟现实、社交网络、云计算、大数据、网络与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加速了文化旅游与技术融合的力度和强度。

三是功能融合。在全域旅游的实践中, 文化旅游已不单纯是一个产业问题,还要考虑它与地区社会功能以及当地居民生活需求相结合的问题。因此,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中,功能融合实际上是实现当地居民与游客共享资源,常态化宜居宜游、主客共享的过程。

比如华侨城集团在规划设计运营大理古城、安仁古镇等城镇化项目过程中,既要保证原住居民对这些资源的享有和利用,同时也让更多的游客享受这里独特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华侨城集团将这两种需求有机地结合到一起了。

四是界域融合。在产业融合发展中,界域融合已有了许多体现,如农业采摘与观光旅游、工业参观与体验旅游、动漫与影视旅游、表演与演出旅游等。一二三产业界域的联动,以及景区、城区等地区界域的融合,正不断促进文化旅游与地区经济的共同发展。

文化产业“未来可期”

一是政策机遇。近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推动文旅产业的融合。除了颁布《关于促进文化和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系列政策外,“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各经济区整合划分以及大城市群的规划建立等经济空间布局都有利于文旅产业资源整合与市场扩容。

此次组建文化和旅游部,不仅在行政机构上实现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也将进一步推动原有产业边界的消融,原本相对独立和分割的产业必将形成聚合,促进相互之间的深度融合。

二是市场机遇。文化强国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过去5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以上;《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到“十三五”末,文化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旅游产业则将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优质发展阶段。

根据《2018年全国旅游工作报告》预测,到2020年,旅游市场总规模将达到67亿人次,旅游投资总额2万亿元,旅游业总收入达到7万亿元。这将是一个巨大的体量。

从战略布局看,文化业和旅游业都是国家规划的重头戏,预计“文化+旅游”的产业在未来5-10年将达到15万亿的规模。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这个数字正在转化成现实,文旅产业发展的大时代正在迅速崛起。

三是地区机遇。京津冀一直是投资的重点区域。尤其是2017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公布设立河北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载地,再加之冬奥会、第二机场、通武廊等政策的发酵,京津冀地区更是成为了市场追捧的热点。

从大区域看,近两年东部地区依然是投资重点,实际完成投资额约占全国的50%;西部地区投资洼地效益逐步显现,不仅地区投资增速最快,而且实际完成投资额已超过中部地区。

四是业态机遇。“旅游+”“文化+”战略的实施将进一步推动文旅产业突破传统行业的限制,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紧密结合,不断催生新业态、新产品。

以华侨城为例,十八大以来,华侨城前瞻性地把握文旅产业融合机遇,提出“文化+旅游+城镇化”、“旅游+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发展模式,不断探索文旅小镇、美丽乡村等新的文旅产品和业态,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除了文旅小镇、美丽乡村等新业态外,回归健康生活、回归体验互动、回归文化创意的旅游康养、主题公园、文化旅游综合体类产品同样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其中,根据主题娱乐协会(TEA) 和AECOM联合发布的《全球主题公园和博物馆行业游客报告》预测,中国主题公园的整体游客量将会在2020年前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主题公园市场。

当下,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美好生活”已经成为当下及未来最大的刚需,追求更高品质的文化生活以及幸福感、获得感、体验感已逐步取代过往对物质的需求。

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背后更深刻的含义是人们需求层次的提升,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社会变革,需要全行业、全产业、全领域一起在新时代背景下,开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袁仁国 一个改变中国酒业的人

国家电网:十年,这里迸发新的生机与力量

东方电气 铭记感恩砥砺奋进 努力铸就“大国重器”

中国石油 希望之光 照亮百姓新生活

东邦环保 自主知识产权开拓耐材国际市场

广东智科科技抢占全球散热领域制高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