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独立片在当下市场仍然艰难,但近几年的可喜进展让它们有了更多机会,也让观众在超级英雄系列大片的狂轰滥炸下,有了更多选择。
近些年,得益于互联网力量的壮大,电影拍摄手段和成本的降低,以及筹资渠道的增加等因素,越来越多的独立电影人实现了电影梦。然而,历尽艰辛终于完成作品后,他们发现自己进入了更令人烦恼的阶段:发行。
最传统的方法是去电影节参展、参赛,一旦得奖或造出声势——比如得到众多影评人的夸奖,幸运的影片便会被发行公司或者耐飞、亚马逊们购买,例如在2016年圣丹斯电影节上,亚马逊花了1200万美金的天价购买了《大病》。
但在一线电影节获奖的影片毕竟是少数,其他影片该如何找出路?通常是找销售公司。如果片子卖相还不错,比如有知名演员出演等,那么销售公司通常会给出“保底+分成”的模式。这样虽然省心,但往往保底费不足以收回投资。
例如笔者在2017年遇到的一部独立片,是由一位颇具个人特色的美国导演执导的第一部长片,预算不到100万美金,在一些电影节反响也不错,但之后找来的销售公司给出的保底只有20万美金,分成亦无法预估。这个团队纠结很久后,做了决定:自己发行。他们在一个电影节上获得10万美元的发行补贴,然后认真分析宣传和发行策略,分别雇了营销、发行、影院发片、海外销售等独立人员或公司推进。最后,该片票房加新媒体等渠道发行的收入为60万美金,是销售公司保底的3倍,且新媒体和海外销售还在不断进账,终于成功收回投资。
这几年,好莱坞还出现了一些为电影人自主发行提供服务的网络平台,例如Distribrr和Quiver。这些平台叫“集成商”,他们获得了iTunes、谷歌、Amazon Prime等付费点播流媒体平台的技术对接——如果你登录这些流媒体平台,就会看到它们认可的“集成商”的名单;再登录集成商网站,填写资料,提供证明,选择希望发布影片的流媒体平台后,就会看到报价,通常只有几千美金,如果选择的服务更多些,也不过是10000美金左右。有些“集成商”还提供几十种语言的字幕翻译及全球上百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布服务。付费后,影片大都会在两个月左右发布成功,上线后只要有人点击付费观看,电影人便会收到分成。例如,发布平台和电影人三七分,“集成商”不参与分成或仅参与很小的比例。这些“集成商”的出现让独立电影人的作品有了在主流流媒体平台发布的渠道,也让观众能够看到这些作品,几千至10000元美金的服务费也非常亲民。当然,这种发行途径也有劣势,比如虽然成本低廉,但流媒体平台上有不计其数的内容,如何让观众付费观看你的作品,考验的是数字营销能力。因此在“集成商”服务费的成本外,电影人还需要考虑营销费用,否则每个月的进账会微不足道。
近几年还出现了行业新工种——“发行策划人”,他们为独立片团队服务,收取咨询费,根据影片具体情况设计发行和营销策略。例如2016年的一部中东纪录片,因为是外语片(非英语)+纪录片,所以在美国找了几十家发行公司均被拒。后来团队找到一位发行策划人,后者通过关系找到一家公司愿意在2—5个重点城市做点映,并做了一些低成本宣传。点映非常成功,该公司立刻在全国铺开宣发。最终,该片取得几百万美金的票房,成为当年纪录片票房黑马。
尽管独立片在当下市场仍然艰难,但近几年的可喜进展让它们有了更多机会,也让观众在超级英雄系列大片的狂轰滥炸下,有了更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