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是世界观察中国的窗口。湖北广播电视台《长江新闻号》栏目立足全球视野,在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策划推出《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系列报道,采访了海内外25位学者,约访8位大使(4位在任驻华大使、4位中国大使),围绕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要主张展开报道。
湖北广播电视台台长郭忠表示,这组报道用世界的声音讲述中国故事,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立意深远、表现生动,为全国两会营造了积极、和谐的国际舆论氛围;同时它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面向世界的一次成功宣传,生动践行了党媒“联接中外、沟通世界” 的职责使命。 湖北广播电视台总编辑向培凤认为,该系列报道从立意、表现手法和传播形式上呈现了三大亮点。
立意站位高,议题设置精准
如果有哪个词可以概括中国的国际观,那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对汹涌的时代大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主席一贯的主张。《长江新闻号》敏锐而精准地抓住这一关键点,策划了7集系列报道。在第一期《“时代之问”的中国答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节目系统介绍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形成过程,以及如何成为世界共识。
节目以习近平主席2017年1月18日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概括的“五个世界”推进报道,即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5个方面分别进行论述。推出《新型国际关系:一条国与国交往的新路》《经济全球化:做大世界经济“蛋糕” 实现开放共赢》《“一带一路”:通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绿色发展观:世界认同体现中国担当》《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加强文化和文明交流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报道,阐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完整内涵。
在创作过程中,主创团队以事实为证,揭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现实意义。越是恢宏的主题,越需要把故事讲得生动。该系列报道的一大特点就是善于利用典型案例呈现变化中的世界样态,不断揭示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遵循人类发展的基本规律。
如在“中非命运共同体”中讲到援建坦赞铁路的风雨岁月,抗击埃博拉的患难真情,以及《媳妇的美好时代》在非洲的热映。从同甘共苦搞发展,到“关键时刻见真情”,再到“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无不印证了习近平主席所说的“中非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
讲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中国文化的独创,而是人类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时,节目举证,近代以来,欧洲先是提出了“非战公约”,又提出了“国联”的设想,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联合国,后来又成立了欧盟,这些都有力地回答了“为什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能够成为国际共识”这一问题。
讲到中国如何践行公平正义、平等对话时,节目采用了中国在斯里兰卡承建汉班托塔港时,曾遭到印度质疑的案例。2011年,汉班托塔港投入运营后,运送的第一批货物是印度向斯里兰卡出口的汽车。这让一度炒作“中国威胁”的印度媒体哑口无言。印度网友点赞说:“这是斯里兰卡政府的一个正确决定,和中国打交道比与其他大国打交道要好,他们不会干涉别国内政。”
表现有新意,生动与深刻相得益彰
制作节目前,节目组首先为自己设置了一个问题:什么样的语言最具说服力?答案是亲历者、见证者的语言。在通过实例生动展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同时,团队运用“世界视角”彰显该理念的全球影响力,巧妙利用“世界视角”审视“中国方案”,多维度、客观地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现实意义和普世价值。
节目组采访了25位海内外学者,以及8位大使。仅在第一期节目中出现的嘉宾面孔就有12个,其中,国际面孔占一半,大使4位,这在省级卫视节目中很少见。尼泊尔驻华大使利拉·马尼·鲍德尔,斯里兰卡驻华大使卡鲁纳塞纳·科迪图瓦库,坦桑尼亚驻华大使姆贝尔瓦·布赖顿·凯鲁基,美国广播公司前副总裁、美国前总统卡特法律顾问哈维·佐丁等多位国际外交舞台上的风云人物纷纷表达了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高度赞赏。
斯里兰卡驻华大使卡鲁纳塞纳·科迪图瓦库还在节目中拿出自己和习近平主席的合照,讲述习主席2014年访问斯里兰卡的故事。他说,习主席亲自奠基的科伦坡港口城项目现已更名为“科伦坡国际金融城”,中国出资14亿美元,是斯里兰卡迄今为止最大的外资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南亚地区最重要的金融中心,覆盖人口超过15亿。他认为,将自身发展成果与他国分享,是一种非常崇高的世界观。
节目组还采访了中国驻斯洛伐克大使林琳、中国驻伊朗/阿联酋/荷兰前大使华黎明、驻南非前大使刘贵今等我国资深的外交官,他们对于“中国主张”在国际上引起的强烈共振、共鸣有着切身的体会。
在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进行全景呈现的同时,节目组还发挥评论优势,解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节目邀请中央党校教授辛鸣,国务院参事、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副院长曹和平,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杨希雨,中国人民大学副院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员王义桅,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主任、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一带一路”研究所所长黄日涵等嘉宾为节目提供权威声音。
其中,王义桅在评论中提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示了中国智慧,超越了近代以来的强权思维、零和博弈、你输我赢、强者通吃、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的天下担当和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进步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的世界初心。
一句“世界初心”既点出了中国的大国担当,也点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崇高使命。
传播有力度,形成海内外正向影响力
在传播手段创新上,该系列节目也进行了全新尝试。湖北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中心主编郭小容介绍,《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湖北卫视、湖北公共新闻频道等党媒上进行了多频道播发,形成主流舆论场,同时尤为注重在新媒体上的定制化改造和海量式传播。
如首期节目《“时代之问”的中国答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时长为18分钟,在湖北多个主流电视频道播出后,又在央视新闻+、人民网等央媒进行了推广,并根据新媒体传播特点进行再创作,以“超燃一百秒”版、宣传片版、图文版、拆分短视频版等多种形式,在长江云、长江新闻号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百家号、企鹅号等平台上推广。
同时,节目组创新拓展新媒体渠道,在海外新媒体平台Facebook、Twitter以及采访对象所在国的网站推广,得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