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综艺报

“老瓶”如何装“新酒”

作者:文/冯刚
《硬骨头之绝地归途》

《誓言》

《脱身》近期,《硬骨头之绝地归途》《誓言》《爱国者》《脱身》等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背景的电视剧密集排播,不同于以往影视作品展现局部战争、战役以及战争故事的传统创作手法,这些作品从跨地逃亡、兵棋推演等创新视角切入,引发大众关注。

出奇出新,寻找符合新时代观众收视需求的表达方式,成为影视从业者在战争题材电视剧领域的主要创新方向,对史料的深挖以及表现手法上的全新尝试,也为战争题材这一“老瓶”注入了新酒。

老题材新内容 寻找全新关注点

国内战争题材电视剧在选材上的时间跨度,通常集中在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的某一时间段。近年来,随着“十四年抗战”概念的提出,抗日战争的开始时间从1937年前移至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后,时间上的延展为此类电视剧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

山东卫视、湖北卫视同步播出的《硬骨头之绝地归途》(以下简称《绝地归途》),就将故事背景设置在日伪政权建立的“满洲国”境内。导演马跃千表示,随着“十四年抗战”的提出,越来越多“东三省沦陷”后的抗战史料得以发掘,为此类作品提供了丰富的创作基础。

这部作品是“硬骨头”系列的第二部,首部作品《硬骨头》于2016年在国内多家地面频道播出。“《绝地归途》的时间线从‘九一八事变’后开始,讲述活跃在东北沦陷区的多方抗战力量,共同营救、护送苏联记者的故事。” 马跃千告诉《综艺报》,“通过这部电视剧,观众可以看到日军在沦陷地区建立军事要塞、发动经济战、建立‘满映’发动文化侵略,以及掠夺中国文物的罪行。”

江苏卫视播出的电视剧《誓言》,围绕曾在二战时期大规模应用的 “兵棋推演”元素展开,为观众展示了至今仍存在于各国军事院校的“兵棋”故事。该剧CSM媒介研究52城首播收视率0.877%。总监制毛卫宁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誓言》,弥补兵棋推演在影视剧中的空白。”

即将于近期播出的电视剧《脱身》以1949年中国共产党的“归省计划”为背景,讲述解放战争末期,国共两党对待知识分子的不同态度,展现大时代变革下不同抉择、不同信念之间的碰撞。监制汪启楠表示,“《脱身》以解放战争末期为大背景,内容聚焦于大时代背景下的人物形象塑造。”

无论是故事切入视角还是贯穿剧情的主线,3部电视剧均摆脱了大战争、大战役的传统内容设置,将拍摄视角从战争本身切换至战局中的某些关键元素,如“伪满统治”“兵棋推演”和“归省计划”等在其他同题材作品未曾深入呈现的内容,尝试为传统战争题材电视剧注入新内核。

挖掘历史富矿 以遵循史实为准绳

尊重历史,一直是国内战争题材作品创作的基本要求。广电总局在《关于2011年11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中强调,“一些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中出现了不尊重基本历史史实的现象,个别剧目存在胡编乱造历史的内容和情节,在价值导向上出现偏差,这种现象必须予以纠正。”同时该通知还指出,“历史题材电视剧是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学习历史知识、深化民族记忆的重要渠道,是弘扬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途径。广大电视剧工作者在创作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时,要把握住两点:一是真实可信,要在尊重历史基本史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这是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生命所在。二是要坚持唯物史观,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传统文化。”

面对受到观众诟病的“抗战神剧”“雷人台词”,2015年3月27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主持召开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题材电视剧播出工作部署会时表示,对过度娱乐化的剧作不得颁证。

如何在遵循史实的基础上进行内容创新?3部剧的主创均认为二者并不矛盾,他们表示,丰富的历史资料能够帮助团队讲好故事,为观众带来更为真实的历史触感。

马跃千表示,随着中国抗战史史料的不断完善丰富,这些内容将成为战争题材剧的“富矿”,等待大家挖掘。“东北抗战史14年,在战争题材的孵化上,只要能真正深入历史,就可以挖掘到鲜为人知的新内容。”“在《绝地归途》的创作中,史料是基本依据。如果没有足够的史料支撑,我们没有底气创作《绝地归途》,因为会有负罪感。” 马跃千表示,“这段历史是先辈的惨痛经历,是民族的流血牺牲,如果胡编乱造,心里过不去那个坎。”

对于具有谍战元素的时代背景剧《脱身》而言,作品讲述了解放战争末期国共两党对人才的争夺,这在国内公开资料中偶有呈现,但社会关注度不太强。汪启楠表示,《脱身》的创作过程非常严谨,主创团队做了大量资料收集工作,剧中很多情节均是历史中的真实事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这一大背景下,剧中的一些细节,包括在上海发生过的一些事情,都有具体社会事件相对应。”

《誓言》中出现的兵棋推演作为军队常用战术手段,曾在西方军队中广泛应用。日军在日俄战争、珍珠港战役中都曾使用兵棋推演。导演袁俊平表示,主创团队通过历史照片和相关资料考证,确认了故事发生时段的兵棋推演实际应用案例后,才进一步推进该主题。通过历史史料挖掘新内容的同时,主创团队还邀请了现代兵棋创始人、军事科学院研究员杨南征教授担任军事总顾问,在拍摄过程中进行现场指导。毛卫宁表示,“我们在接触兵棋推演这一题材之前,对兵棋推演并不了解,所以我们需要专家。在每步需要通过兵棋推演表现剧情反转的时候,更要依据专家的指导。”

精研手法还是创新模式?随着中国电视剧行业的发展和其他题材精品剧作的冲击,战争题材电视剧求新已经成为行业共识。伴随网络发展成长起来的国内新一代年轻观众,在美剧、英剧乃至电影级制作电视剧的熏陶下,对战争题材作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场景真实性、内容可看性以及故事逻辑的精密性等都成为观众品评一部作品的标准。

对此,影视制作者们也在不断探索求变。《绝地归途》中,马跃千团队尝试了美剧拍摄手法。全片使用了“公路片”的叙事模式,基本架构也采用了美剧常用的“单元”剧结构,用50集讲述了9个故事,希望通过线型叙事方式呈现不同内容的抗战元素。“剧中的9个故事每个都可以单独制作成1部电视剧。 但在创作过程中,团队还是希望在叙事和人物脉络清晰的同时,加快故事整体节奏,满足年轻观众收视需求。我对年轻人的收视习惯有一定关注,同时也研究过这部剧的受众类型,所以在拍摄时也会更倾向于年轻人的观看习惯。” 马跃千表示。

汪启楠表示,作品求新、求变,但是也不要忽略传统、经典的戏剧逻辑、元素和结构。戏剧发展至今,行业前辈们已经做过很多创新尝试。无论是《潜伏》,还是苏联以及好莱坞的同类题材影视作品,大多保持着传统的戏剧结构,但依然常看常新。“对我来说,与其一味求新求变,不如把前辈留下的东西吃透,这样的作品永远是经典,也能够吸引观众。”

曾执导《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英雄无名》《怒火英雄》《十送红军》等多部战争题材剧的毛卫宁认为,抗战剧可以和悬疑、情感、动作等元素相结合,兵棋等新元素加入后又带来一些新变化,但影视作品的核心还是真实可信的人物和打动人心的故事。“俄罗斯对卫国战争题材内容不断发掘,香港警匪片历经几十年发展,却依然能不断推出吸引观众的新作,关键在于作品的不同视角和对人物的精雕细琢。”毛卫宁表示,“如果在这方面做文章,我认为抗战剧还是会有所突破。”

另一方面,毛卫宁认为,战争片也要回归战争本身。将主人公置于接近真实的背景中,才能更好地帮助观众理解主角的抉择和思想转变。《誓言》中,主创团队使用了大量长镜头表现战争场面,从全景到局部,再到战争现场的细节过渡,作品在呈现手法上与传统战争题材作品没有区别,前期投入十分可观。“如果再拍战争片,我们依然会采用这种方式,尽可能把战争做到真实,我们希望给主人公设计真实的环境,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展现人物。”

战争题材要守卫“人性”回顾早期战争题材影视作品不难发现,此类作品的内容大多围绕战争、战役本身展开,人物设定脸谱化,故事情节套路化,正反双方对立鲜明。相较这些早期作品,近期战争题材作品的着眼点和故事主题越来越丰富,内容也更加关注人物个体的思考、抉择。

汪启楠认为,无论是战争角度还是谍战背景,故事中的每个个体都存在差异,因而每段故事也各不相同。当创作者突破所谓的桥段、套路,表现不同个体以及他们的个人情感时,将会出现更多创作方向。“最终打动观众的还是每个人的个人情感,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中国战争题材影视作品从战争、战役向人性化内涵的转变符合该类题材的一般发展规律。毛卫宁表示,创作者越来越年轻,观众越来越年轻,我们可以展示的空间也越来越大。

毛卫宁以俄罗斯战争影视作品为例,俄罗斯第一代战争电影基本都是以展现革命战争场景为主,究其原因是因为第一代创作者是战争中成长的英雄,他们亲历过战争,怀有英雄主义情结。第二代战争作品则以控诉战争的角度记录战争,因为此时的创作者多为战争年代出生的人,他们经历了父亲前往战场、母亲后方流浪的真实生活。“随着时间推进,创作者逐渐脱离了战争年代的影响,开始从历史角度反思战争。”

毛卫宁介绍,俄罗斯电影《布谷鸟》通过战争结束前一名德国士兵、一名苏联上尉和一位名叫“布谷鸟”的当地大嫂——这 3位语言不通的人物,在与世隔绝的小村落中共同生活的经历,去反思战争对人性的泯灭和对人性的寻找。拍摄战争是为了避免战争,挖掘战争中的人性成为第三代乃至之后战争题材影视作品的一般发展规律。国内同类作品的内容主题发展历程也基本符合这一规律。

“我觉得不管是哪个年代的战争,我们的作品最应该关注的永远是战争中的人。这个人可能是自己的士兵,可能是敌人的士兵,也可能是受到战争伤害的百姓。”毛卫宁表示,如果更多地从人的角度表现战争,作品将会有更多的突破。

众议战争题材创作

高希希 导演

拍摄战争题材剧一定要忠于历史,用独特的视角反映这场战争和这群人。

汪启楠 编剧、导演

无论谍战还是情感,基本创作要求就是要符合逻辑。这个逻辑包括人物本身的行为逻辑,包括时代背景赋予的逻辑。如果在创作中严格遵循这些基本逻辑,就不会出现所谓的抗日神剧。赵立军 导演

世界观和历史观会决定一个人对战争的理解。张光北 演员、制片人

但凡有分量的文艺作品、让观众能记住的作品,一定是有历史基础、有出处的。毛卫宁 导演、制片人

用游戏化的心态,包括用不严肃的方式处理战争这样一个沉重的题材,显然是本末倒置,也会使观众对战争题材作品产生排斥。于立清 导演、编剧、制片人

动作、悬疑、谍战这些元素,观众爱看,接受度高,百看不厌。抗战剧的题材是取之不尽的。李幼斌 演员

战争是非常残酷的,不是娱乐观众就能糊弄过去的。刘新 导演、编剧、演员

就像二战、纳粹,全世界很多国家依然在拍,很多优秀的影视剧其实都有新的表达,我觉得这值得学习。

 

美剧《眼镜蛇》:34年相爱相杀

《家有儿女初长成》:打破炒冷饭 演绎新经典

《游侠索罗:星球大战外传》:填补“星战”宇宙的空白

《命运速递》:命运呼叫转移

类型剧创新 经典叙事回归

对话华策影视集团创始人、总裁赵依芳:内容品质才是赢得观众的关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