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把入围影片质量关
上海国际电影节作为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认定的中国唯一非专门类竞赛型电影节,在金爵奖影片的初选环节就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证入围影片的质量,以体现奖项的权威性和专业性。
从去年11月中旬到今年4月中旬的5个月金爵奖征片过程中,除了通过官网报名的影片外,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评奖部还会主动出击,面向全球寻找“新鲜”佳片。电影评奖部总监毛丽韫告诉记者,所谓“新鲜”,是指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进行世界或国际首映的影片。“我们有很多遍布于世界各地的海外选片人,他们会推荐一些影片并附上推荐理由,供组委会选择。组委会还会根据今年想要关注的重点影片,自主从制片人或各国电影机构定向寻找。”在定向搜寻重点影片的同时,征集的影片类型还是会保证“多元、包容、国际化”,“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电影自身的品质。”
面对征集到的3447部影片,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组委会在沿袭往年成熟的三级审片模式基础上,对审片流程进行了优化。上海国际影视节中心副主任王晔告诉记者,“以往我们将审片人聚集到上海,背对背看电脑屏幕,但大家仍会交流影片意见,这种做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片人独立判断。今年我们转为网络在线审片,审片人可随时随地进行审片工作,加快工作效率并高度保持独立判断。”王晔进一步介绍,“网络审片还增加了评审意见最低字数限制要求,组委会可根据审片人撰写的详细意见报告做出充分判断,例如针对某部影片在几分几秒有争议的地方进行详细标注。”遇到争议激烈的情况,会有5位审片人共同进行评判决议。
王晔对今年的审片工作评价很高,“上百位审片人非常负责、严肃地完成了这项工作。”这在审片人最初的筛选环节就进行了保障,“我们秉承高标准严要求,入选的审片人全都是业内一线从业人员,即使是高校教授也要具备从业实践经验,例如审片人曹保平教授就从事导演工作。”
评委班底“独具一格”
上海国际电影节是中国至今唯一获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认证的全球国际A类电影节。本届金爵奖的奖项设置按照国际A类电影节标准,沿袭以往20届的成熟架构,设立包括剧情片、纪录片、动画片、短片4个单元在内的11个奖项。组委会邀请到中国导演、演员姜文担任评委会主席,他将与张震(中国台湾演员)、伊尔蒂科·茵叶蒂(匈牙利导演、编剧)、赛米·卡普拉诺格鲁(土耳其导演、编剧、制片人)、河濑直美(日本导演、编剧、制片人、演员)、大卫·佩穆特(美国制片人)、秦海璐(中国演员、编剧、制片人)一起,共同组成今年的主竞赛单元评委会班底,兼顾了行业分工、国别、性别等指标。
谈到本届金爵奖评委会成员的重头戏——主席一职,王晔表示“年轻的天才型”影人更受青睐。“通常选择在年轻时便获得了众多国际大奖,甚至第一部影片就能在国际上大放异彩的影人。”基于“一鸣惊人”的选择标准,本届金爵奖邀请姜文担任评委主席。姜文凭借首部导演作品《阳光灿烂的日子》便获得众多国际大奖,包括第33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等奖项;第5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1995年,在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年度全球十大佳片中,《阳光灿烂的日子》排名第一。“而且姜文近些年一直保持着年轻化、天才型、魅力型的特质,符合近几年金爵奖评委主席的标准。”王晔补充道。
王晔表示,随着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升,每次抛出的橄榄枝几乎都能收到及时回应,“只要对方档期合适都愿意来参加。”她告诉记者,邀请姜文担纲金爵奖评委会主席历经了几年时间,今年终得以实现。“原先档期一直紧张的姜文,在7月即将有新片上映的情况下,仍排除万难力挺上海国际电影节。”
除对评委会主席人选有着“独具一格”的标准,金爵奖也格外重视对评委中制片人角色的选择。金爵奖从4年前开始在评委会成员中增加制片人身份的评委,要求是具有“将影片发行到全球范围并使之获得很高影响力的能力”。王晔表示,制片人可以既从发行的角度寻找具有商业价值的影片,又能从导演的角度判断影片的艺术价值,“我们相信,从两种角度综合筛选出来的是可以在世界各地取得佳绩的影片。”
王晔强调,好莱坞商业大片能发行到全球并取得高票房并不稀奇,“而将一部小成本影片发行好才是真实力。”所以,组委会更偏向于邀请在独立电影领域取得过佳绩的制片人加入评委团队。
让新人“站在全亚洲的高度”
上海国际电影节自第七届创办亚新奖以来,始终致力于发掘和扶持亚洲电影的新生力量,发现和推出亚洲优秀电影人才。14年来,大批亚洲青年电影人登上亚新奖领奖台,得到激励,获得鼓舞,增加了信心。他们从亚新奖起步,不但成为本国电影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还逐渐走向国际影坛。
在青年电影人不断从亚新奖出发并获得成长后,又有众多青年影人回归亚新奖,参与发掘影坛新锐力量。王晔告诉记者,亚新奖具有独特的吸引力,获得过亚新奖或担任过亚新奖评委的影人通常都非常愿意回归“新人”家庭。例如,今年亚新奖的形象大使徐峥主演或监制了多部青年导演的影片,包括《幕后玩家》《超时空同居》《我不是药神》等。去年评委会主席尔冬升在感受过亚新奖魅力后,更为积极地投入对青年导演影片的大力推广中。王晔补充说:“青年演员彭昱畅担任今年亚新奖颁奖典礼主持人,去年他主演的《闪光少女》就入围了亚新奖。”
亚新奖的号召力源自其为获奖甚至入围作品提供的更大平台。王晔表示,亚新奖的获奖名额历来都尽量不只集中于某部影片,而是最大程度地囊括新人,在给予青年影人极大肯定的基础上,也为更多新人作品未来的全球发行、宣传推广、国际参赛提供帮助,将其推荐到更广阔的国际平台上。“这不仅仅是国内的奖项,更是站在全亚洲高度的奖项。”(纪文彬)
亚洲新人奖评委会施南生
拉亚·马丁
宋佳
赵德胤
曾剑金爵奖主竞赛单元评委会
姜文(中国导演、演员)
张震(中国台湾演员)
伊尔蒂科•茵叶蒂(匈牙利导演、编剧)
赛米•卡普拉诺格鲁(土耳其导演、编剧、制片人)
河濑直美(日本导演、编剧、制片人、演员)
大卫•佩穆特(美国制片人)
秦海璐(中国演员、编剧、制片人)金爵奖纪录片单元评委会
皮尔乔•汗卡萨罗(芬兰纪录片导演、摄影师、编剧、制片人)
约阿夫•沙米尔(以色列纪录片导演)
吴文光(中国纪录片导演)金爵奖动画片单元评委会
雅克-雷米•杰瑞德(法国动画片导演)
片渊须直(日本动画片导演、编剧)
孙立军(中国动画片学者、导演)
金爵电影论坛:聚焦新时代 关注新力量
作为上海国际电影节的重要组成部分,金爵电影论坛一直以来都是电影人了解产业动态的最佳途径。每年,电影节都坚持以提升创作质量、推动行业发展为核心,从政策扶持、电影创作、文化传播、受众分析、产业格局等角度,邀请资深从业者展开讨论。
6月17日—22日,金爵主论坛将在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主会场银星皇冠假日酒店金爵厅举行。“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论坛单元将深入电影产业的各环节,选取最受关注、最具代表性、最前沿的内容和代表人物参与讨论,旨在奉上一组脑力激荡、思维交锋的文化盛宴,以体现电影节的敏锐性、专业性和前瞻性。”上海国际影视节中心论坛部总监金阳光如是说。
紧跟时代步伐 牵手“一带一路”
每年,上海国际电影节都会根据行业关注热点提出论坛的早期概念,然后做大量调研工作,与行业相关公司、艺人和专家沟通,筛选出一系列备选话题。“紧跟时代步伐,关注更优质的影片、更具代表性的人物。”金阳光认为,论坛单元的创新是基于电影和电影人而做出的创新,脱离这两点,任何创新都没有意义。
她进一步介绍道,关注“新时代的中国电影”开幕论坛将于6月17日上午举行,届时,组委会将邀请中影、上影等公司代表,以及华谊、博纳、阿里等民营影视公司代表参与发言,共同探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电影的发展方向。6月17日下午,一场关注“电影工业化之路”的重量级论坛,将探讨从电影大国到电影强国,未来中国电影产业布局还有哪些元素要充实。
在产业趋势的发展背景下,上海国际电影节策划了一系列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活动。其中,6月18日下午举办的“一带一路电影文化”圆桌论坛将邀请十多位“一带一路”国家的代表,介绍本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探讨未来合作方式等。同时,还将邀请国外电影节的主席、艺术总监介绍各电影节的运作方式。“我们希望可以从电影节和电影本身两个角度出发,通过牵手‘一带一路’沿线代表国家的电影节和电影人,共同为中国电影如何在国际上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交流机会。”金阳光告诉记者。
另一个相对固定的论坛活动是“金爵主席论坛”,将于6月18日上午举行。届时,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金爵奖评委会主席姜文将结合自身电影创作经历,介绍其创作思路和电影观。
共话改革开放 挖掘电影新生
6月19日上午,关注“改革开放与中国电影”的论坛将拉开帷幕。本场论坛由上海国际电影节与中国电影家协会合作主办,现场将发布《中国电影产业年度报告(国际版)》。
金阳光进一步介绍,“今年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6月19日上午举办的‘改革开放与中国电影’论坛上,我们将邀请到几代中国电影人代表,共话改革开放40年中国电影的发展。”
近年来,一批中国青年电影人开始迈出国门,在海外电影市场的曝光越来越多。有些在海外电影节中斩获奖项,有些受到了国际影坛的关注和认可。如何为中国新生代的电影人营造良好的机制,从创作、发行、宣传等各方面帮助他们开拓国际视野,让国际影坛更多地了解他们的作品,是本届电影节希望探讨的话题。因此,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特别设置主题为“中国电影新力量:我的2035”论坛,聚焦中国电影新力量。嘉宾包括文牧野、游晓颖、苏伦、尹昉等,涵盖导演、编剧、演员、制片人等。”
(薛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