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指出有个环保组织赞助了一项科学实验,试验者分析了11种瓶装水,发现瓶装水中含有微塑料,平均浓度是自来水微塑料的两倍。然后说,“塑料瓶会致癌,导致糖尿病、多动症和孤独症,还会影响智商。”听起来确实很吓人。真是这样吗?
真实情况是,文中所指的这个研究既没有在专业杂志上发表,也没有经过“科学的同行评议”。这个研究根本没有被核实。设计是否合理?结论是否可信?这些都不清楚。那么,对于如此“研究”的结论,我们还能相信吗?
漏洞百出的研究
这个研究的组织者——美国环保组织Orb Media,自身并非一个中立组织,他们的宗旨就是反塑料,因此很难保证实验结果中立、可信。
仔细读一下不难发现,这个研究暴露的问题颇多。例如,微塑料从哪里来的并不清楚,可能是水源就有问题,也可能是从生产过程中产生。接着再读,才知道微塑料颗粒无所不在,海里河里好多,空气、衣服、电风扇上到处都是。按这个小组的研究,美国83%自来水和90%的瓶装水中微塑料都超标。
再把微信文章和英文报道原文一对,发现错误不少。比如,文章里说:“同时梅森教授指出,我们已经证实,塑料瓶中的高密度的化工产品和残余物会对人体产生巨大影响,导致健康问题!”但英文原文中梅森教授根本没有说这句话。而她说的一句话,在中文文章里却没有出现:“梅森教授说,这些数字不是灾难性的,但引人关注”。
那么,即使瓶装水里微塑料比自来水里的多一些,这些微塑料是否对人体有害呢?英国《卫报》和其他报纸报道,据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些颗粒会危害人体健康。
危言耸听的结论
这篇微信确实没有造谣,因为里面的内容在别的英文报纸上也有报道。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是英文报纸报道过,也不能随便信以为真。还有,网上查资料一定要看来源。这些不顾事实说微塑料会致癌,要么来自曾被维基百科归入“基本不可靠消息来源”的《每日邮报》,要么来自非医学专业报纸,比如《商界内部》。
另外一点重要提醒是,在医学上,从来不能只听一面之词。科学研究后还要综合看看哪方面的证据更强、更可信,最后的结论要由专业人士给出。针对这个问题,世界卫生组织的确表示要审核一下微塑料是否对人体有害。这又说明了什么呢?这是WHO本着严谨的精神,要核实一下到底是不是有害。
这篇微信文章援引了一个研究,没有指出这个研究的种种问题,反而不负责任地夸大危险。塑料污染的确对民众健康有很大危害,希望每个人都少用。但是过分夸大塑料的危害,用不实文章引发大众恐惧,则是非常错误的。
(摘自《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