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仅以把脉“考”大夫不可取

作者:⊙贾玉华
很多老病号喜欢看中医,“久经沙场”后他们也总结出一番判断医生水平的“经验”。他们认为,看病时一言不发,伸出手往桌上一放,仅凭脉诊来判断疾病并开具处方,这样的医生医术才算高明。事实真是这样吗?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科主任医师彭伟教授介绍,脉诊,是中医诊断中一种最常见的手段,是望闻问切四诊中的“切”诊,是通过采集患者的脉象而获得诊断的一个过程。脉象是动脉搏动时桡动脉内血流、脉搏波及其周围组织伴随动脉搏动三者综合作用反映出的外部形态,能够表现人体的生理、病理和心理状态。

现在,很多患者看病时,认为中医很“神”,一摸脉就能知道所有病情来由,把脉不准的中医就不是好中医,所以他们一句话不说,直接伸手放在医生面前,考验医生的水平。很多中医师,特别是水平较高者,也愿意借助脉诊炫耀自己的才能,一诊脉,便叙述患者的症状,常常使患者佩服得五体投地。对于这种情形,《韩氏医通》早有训言:“世俗讳疾试医,医复讳情妄臆,而豪贵妇女往往不得望、闻,岂不大错?”

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认为,脉诊只是望问闻切四诊中的最后一诊,诊断疾病要审察内外,整体察病。临床诊疗过程中,要对患者做全面详细的检查和了解,必须四诊合参,即四诊并用或四诊并重。四诊并重,是因为四诊是从不同角度来检查病情和收集临床资料的,各有其独特的意义,不能相互取代。只强调某一诊法而忽视其他诊法都不能全面了解病情,故《医门法律》说:“望闻问切,医之不可缺一。”此外,疾病是复杂多变的,征候的表现有真象,也有假象,脉症不一,故有“舍脉从症”和“舍症从脉”的诊法理论。如果四诊不全,就得不到全面详细的病情资料,辨证就欠准确,甚至发生错误。

无论是神化脉诊,还是贬低脉诊,都是对脉诊的误解。准确地据脉断症不应该是评价中医师水平的标准,这只是诊断疾病的一个方面,而且,脉诊不能代替一切诊断手段。《内经》《伤寒论》也早已指出,切脉必须配合全面观察,主张四诊合参,进行辨证论治,反对只靠脉诊一项来断定疾病。

作为一个好医生,如果想全面掌握患者的情况,必须要四诊合参,不能单凭脉诊这一项。尤其是现在医学检测手段在逐渐进步,要学会中西医结合,振兴中医药而造福人民,这才是一个好医生该有的态度。

(摘自《当代健康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