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王文娟如今已是92岁的高龄,但精神依然矍铄。多年来,她曾在舞台上扮演过《红楼梦》里的“林黛玉”、《追鱼》中的“鲤鱼精”、《春香传》里的春香等等。这些让观众耳熟能详的角色,在今天的王老看来,虽然“想念”,却并非“久别”。90岁时,她再次登台,和她的爱徒王志萍共同演唱开场新曲《千里共婵娟》。曾有人问王老的养生秘诀是什么,王老笑答:“台上演戏要复杂点,台下做人要简单点。”确实,王老的健康高寿和她的生活简单、爱好读书及几十年的越剧生涯等有着一定的关系。
演不好砍我的头
长期从事越剧事业是王老高寿的主要原因。早在12岁时,王老就来到上海,跟随表姐竺素娥学戏。1955年,王老随团加入上海越剧院。当时,编剧徐进正准备将《红楼梦》改编成越剧。一天,编剧伊兵和徐进来大众剧场看戏,演出结束后,伊兵问王老:“你敢不敢演林黛玉?”王老随口回答:“敢啊!”伊兵又问:“你能演好吗?”王老不假思索地回答:“演不好砍我的头!”如今回忆起这句话,王老说:“这句话听起来像是在开玩笑,但林黛玉这个角色对于演员来说,实在是太有诱惑力了。”为了演活林黛玉这个角色,王老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细读《红楼梦》的原著,反复推敲人物之间的关系,“虽然在排练的过程中,耗神耗心,但最终的演出效果就如我们后来知道的那样,大获成功,连演54场,场场爆满,赢得了文艺界的一片喝彩声。”著名导演黄佐临曾在《永葆青春之诀窍》一文中提供了这样一个数据:上海共有103个百岁以上的老人(当年),他们除生活规律,经常吃素,不轻易生气外,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欣赏越剧。因此他认为越剧的三美(剧目美、音乐美、服饰美)对人体的健康有着一定的好处。
台上演戏复杂点,台下做人简单点
王老有一句“名言”:“台上演戏复杂点,台下做人简单点。”说起来也许让人不信,在戏台上要求十分严格的王老,在生活中却是个“马大哈”。她去电视台录节目,结果弄丢了装着“行头”的旅行袋;她去买几毛钱的布,回来后发现布买回来了,钱包却落下了。“还有一次去参加活动,低头一看,发现鞋子一左一右是两个款式。出门着急,穿错了。”说到这里,王老哈哈大笑。最有意思的一次,是惹得徐玉兰生气。原来这两个“搭档”在朝鲜演出时,同去河边洗被子。朝鲜天寒地冻,被子洗完后,要两人合力拧干。恰在这时,有人催她去开个短会,于是她告诉徐玉兰说马上回来,但过后却把这事给忘了。几个小时后,王老想起此事,再回到河边,被子已经结冰了,“徐老生气的样子我现在都记得”。然而,王老对演戏却一点也不含糊。每次演出,她三天不出门,“连电话都不接。揣摩人物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林黛玉,我会一遍一遍地看红楼梦。她少时离家,又寄人篱下,许多经历与我接近”。在王老的《红楼梦》上,密密麻麻地用红笔写满了批注。难怪戏迷们都说王老是个“性格演员”,“演什么,像什么”。
读书永远不会太晚
王老喜欢看书,从中外名著到小说传记,几乎无所不读。王老的这一习惯和她已逝的丈夫——中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导演孙道临有关。她回忆:“我从小就学戏,文化程度不高,虽然解放后念了一些书,也自学了一部分文化课程,但知识不足的缺陷依然十分明显。道临总是鼓励我多读书。结婚以后还给我列了一份详细的书单,既有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也有一些科普读物和浅显的哲学类书籍。这些书他都有,他还专门整理出来,放在一个书架上,方便我看。”王老喜欢看故事性强一点的书,这也许是受了越剧的影响,因为这样更容易使她投入其中。近年来,她又迷上了《明朝那些事儿》。这倒不是因为这本书的流行,而是因为这本书给了她太多的帮助,更何况看书已经成为她的一种生活习惯,融入了她的生活之中。2012年,以“我爱读书,我爱生活”为主题的2012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开幕,王老作为特邀嘉宾出席。她在主题发言的最后,用语重心长的口吻告诉在场的读者:“一定要多读书,读好书,因为读书永远不会太晚。”质朴的话语,深厚的感情,让久违了的观众和读者感到分外的亲切。
经典不是一蹴而就的
20世纪五十年代末,戏曲片《追鱼》正式上演。王老在影片中饰演的“鲤鱼精”与天兵天将打斗的场面,特别是鹞子翻身耍枪花、乌龙绞柱一字马、鲤鱼打挺腾空跃等一系列戏曲武功,让观众们叹为观止。然而,又有谁知道,为了演好“追鱼”中“拔鳞”的一场,王老和技导老师薛传刚反复琢磨,才决定分三个层次来完成:当拔第一片鳞时,鲤鱼做一个“戳柴”(类似蹿跳的动作)的身段,然后挣扎起身,忍痛让观音拔第二片鳞;随着观音的佛尘一挥,她用连续的“鹞子翻身”来表现鲤鱼的痛苦愈来愈烈,但为了能与张珍结合,她忍痛将乱发咬在嘴中,跪步来到观音面前;当拔下第三片时,她用“抢背”接连续的“乌龙绞柱”来表现鲤鱼的极致痛苦。练功期间,她借住在永福路的一栋房子里,每天清晨在小花园的草地上练,练得脸上、腿上青一块、紫一块的,竟然也不觉得疼。王老在排演《红楼梦》时曾说:“经典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不断地点滴修改、打磨,才逐渐成为经典的。”这句话对一心想演好《追鱼》的王老来说,何尝不是如此。此外,练功也是一种运动,长时间的练功,无疑对王老的健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为越剧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王老的晚年生活可谓充实。92岁的她至今还在带学生,她对学生的要求甚为严格,如不允许有人穿高跟鞋、皮鞋来上课等,并要求他们经常练功:“演员不练功、不练唱,就是业余团水平。以前没有排练厅,我们到花园里去练功。现在演员们有车费补贴,不来练功,就不应该拿车贴。”除了教戏,她也喜欢传统的书画艺术,每周会雷打不动地去老年大学学习国画。日积月累,她笔下的梅花、荷花、牡丹等如同她的“王派”艺术一般,清丽悠远,淡泊雅致,雍容大气。她还喜欢地理,“我不太了解地理,看到报纸里很多国家名,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朋友就给我买了地球仪、世界地图,方便我学习。可惜我年纪大了,记不住了。现在想想也蛮后悔的,要是早点学,一退休后就学,那就好了。”王老不无遗憾地说。84岁时,嵊州艺校向王老发出邀请,希望她能担任艺校的顾问。但王老认为自己年龄过大,两地相隔又远,一直没有答应。后经朋友们的劝说,王老改变了原先的看法,她赶回嵊州,爽快地接受了邀请,“即使离得再远,即使年纪再大,只要我还能说话走路,就要为越剧尽一份自己的力量。”王老如是说。
编辑:若愚 woxingzhai123@163.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