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读书文摘·经典

茶餐厅有真性情

作者:柯德莉 / 文
摘自《新周刊》

没有茶餐厅的香港,就像没有厨房的家。港人曾评选“十个最代表香港的设计”,茶餐厅登榜首。

口感顺滑的丝袜奶茶,新鲜出炉的菠萝包,烤得微焦的多士……港人眼中的日常,经过港产影视剧的渲染似乎添了神圣光泽。初次来港的旅客,大多满心期待去探寻茶餐厅之味,而这种期待,通常会在,在澳洲牛奶公司(香港著名茶餐厅)坐下的头三十秒完美粉碎。

在澳牛,千万不能有空就聊天。在你坐下的头五秒里,伙计会过来下单,你最好在五秒以内点完单,不然伙计会“睥”(盯)住你,甚至“啧”一声走开,不保证会再过来。如果你已经清盘,碗碟会立马被收走,不需要猜疑担心,伙计的确是在催你走。

这就是香港“四大奇食”之一的澳牛光速餐。这可能是全港员工地位最高、最不用看人脸色的工作。你会觉得,进入澳牛,你得配合伙计工作,兢兢业业当名完美的顾客,不然会被一脚踢开。某香港博主将澳牛员工的神奇技能形容为玩俄罗斯方块。“澳牛的伙计当每个客人都是方块,一定左塞右塞,务求让每张桌子都坐满人。你不可以不赞赏他们塞方块的能力,他们从不会要客人坐下再来调去。”

但这种为人诟病的直来直往,正是香港风俗和香港速度的缩影。

香港女主持人江欣燕在节目中讲,她特爱去一家餐厅,因为老板娘特别“真”。老板娘从不说“下次再来”“慢慢吃”之类的客套话,而是经常板起脸。但熟络后,老板娘会将你当成自己人,记得你的心头好,甚至叫你帮忙送外卖。

像人一样,有些餐厅是交际花,他们很会做人,面面俱到,但勾不起你深入了解的渴望。而有些茶餐厅正是那个不爱社交的真性情女子,不讲一句客套话,但越聊越有味道。

茶餐厅老板,不单单是一个老板,还兼任管家、亲戚、情报人员等多项职位。

《行运一条龙》里,吴孟达演的茶餐厅老板记得每个熟客的喜好,只要讲一句“例牌”,老板就明了,“蛋挞面加炼奶,葱花炒蛋三明治去边烤底,三七鸳鸯走糖”。新伙计抱怨,几块钱生意,为什么那么多要求?老板答:“不是花样,是性格。做街坊生意,重要的是记熟每个街坊的口味。不然怎么和那些快餐店竞争?”

吃客难以在茶餐厅找到绝顶美味。吃客不时嫌弃多士太油,奶茶不够香浓。但茶餐厅也不仅是吃饭的场所。

茶餐厅是除了家以外的栖息地,一个容纳百态的大饭堂,而它产生的意义也正在于此: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香港,正是社会转型期,蓝领白领阶层冒起,需要一个既可以悠闲聚脚又可以快速解决用餐需求的地方;而在西方文化影响之下,西餐潮流袭来,但对百姓来讲,去咖啡厅西餐厅又太贵,于是在中西夹杂的香港,就出现了混血的茶餐厅。

《花样年华》里,梁朝伟约张曼玉在金雀茶餐厅吃饭,而后两人坠入情网。《桃姐》里,佣人桃姐从不与主人家一起吃饭,而与少爷罗杰唯一的一次同桌进食,正是在众生平等的茶餐厅。《暗战2》里,刘青云受伤流血,裤管断了一截,依然淡定地在茶餐厅吃云吞面。《金鸡2》中,吴君如在非典时期做了一名茶餐厅的老板娘,即使马路冷清,人人自危,但在茶餐厅,你还是可以悠闲吃餐饭。

这就是茶餐厅,这就是香港。如今,内地茶餐厅频频涌现,但始终,也只有香港的茶餐厅才有“香港特色”。茶餐厅本身的模样,就是吃饭像打仗一样,这正是它的真性情。

 

刘秀以韬养晦

官场称呼

曼德拉的衣着

人微言不轻

国家如何讲故事

“松下米饭”夫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