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民生周刊

特色小镇撬动大众体育产业

作者:□ 《民生周刊》记者 于海军
“体育+旅游”的消费趋势将会湮灭“专业式”体育和“观光式”旅游,“平民式”体育 和“体验式”旅游将逐渐成为主流。体育+休闲,如今已是人们对特色小镇的一种新追求。随着“健康中国,全民健身”的理念深入人心,大众基本健身休闲需求将出现井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人类的健康寿命60%是由良好的生活方式决定的。国际经验显示,当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时,体育健身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2015年我国人均GDP达到7500美元,预计未来几年我国体育消费将迎来大爆发。

在“健康中国,全民健身”的背景下,以体育旅游为创新方向的产城融合,正成为中国特色小镇的发展路径之一,体育特色小镇也应运而生。目前,各地正涌现出一大批体育特色小镇,可以预见,体育特色小镇将成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新动力。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体育市场正逐渐从传统的观赏型旅游向体验式旅游发展。接下来,“体育+旅游”的消费趋势将会湮灭“专业式”体育和“观光式”旅游,“平民式”体育和“体验式”旅游将逐渐成为主流。

大势所趋

《民生周刊》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国内外体育特色小镇呈现出以下特色:一是结合地理特征或地方体育产业特色,打造单项体育项目的产业集群和产业生态链的体育类特色小镇。如新西兰皇后镇聚焦户外运动、法国沙木尼体育旅游小镇发展滑雪特色运动等。二是创新一批体育类项目和设施带动小镇建设,兼具体育产业以外的文化、旅游、养生等其他功能,如北京丰台足球小镇、浙江银湖智慧体育产业基地等。三是企业根据既有资源优势,谋划体育类主题创新,集聚资源,组合项目,创新驱动,实现企业成长和体育小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河南嵩皇体育小镇、浙江德清莫干山“裸心”体育小镇等。

曾几何时,体育运动只是专业选手和少数体育爱好者的专属,而如今透过各地马拉松比赛的盛况,就得以窥看全民健身不可阻挡的热潮,尤其是城市白领阶层的参与度正在不断提高。体育产业上升成了健康产业的一股中坚力量。以“体育产业+特色旅游”的双特产业为创新方向的体育小镇,正在走入人们的视野:如浙江省政府发文推动培育特色小镇重大机遇、力争培育3~5个以体育产业为主要载体的特色小镇。京津冀地区借力2022年冬季奥运会,打造冰雪特色小镇,以承德市为例,将在未来10年打造冰雪旅游特色小镇集群,构建冬季体育旅游之都。

在一些发达国家,体育旅游所创造的价值约占旅游总收入的25%。与之相比,我国体育旅游约占旅游业年产值的大约5%。

体育旅游在中国发展尚不成熟,但市场潜力巨大,与传统产品相比没有淡旺季、市场利润率高。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不断发展和“健康中国”战略的逐步实施,中国体育需求将从低水平、单一化向多层次、多元化扩展,体育消费方式将从实物型消费向参与型和观赏型消费扩展,体育产业将从追求规模向提高质量和竞争力扩展,体育产业必将迎来重大机遇。

2015年我国体育旅游实际完成投资791亿元,同比增长71.9%。山地户外、冰雪运动、水上运动呈现井喷式发展,涌现出一批健身休闲产业,体育小镇成为热门趋势。

雪场小镇。打破瓶颈

北京大学体育产业研究中心主任何文义认为,从当前申报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材料来看,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大部分体育小镇的产业特征不是很明显,产业链条不完善。只注重空间规划,缺乏整体的体育产业运营规划,即打通整个体育产业链及促进相关联产业增值方面的宏观规划。对于打造有影响力的体育活动赛事、项目,随之通过对赛事活动的传播提升小镇的软实力方面,也有不少欠缺。缺少几大产业的融合发展的规划,如体育与旅游、体育与工业、体育与健康业、体育与服务业间的融合发展。虽然多数项目的规划有产业融合的意识,但并未形成规模。

在何文义看来,目前我国体育小镇发展主要面临以下三个瓶颈:一是经验不足,产业融合难度较大。目前尚未出现一个运营成功的标杆式体育小镇成熟模式,国际经验可借鉴但无法照搬。特色小镇中的地产、旅游、体育、社区、产业园等行业分属不同的主管部门管理,融合需要更高一级管理部门才能协调。二是内容创新不足,核心特色资源甄选与创新不易,同时缺乏优秀体育文化项目落地。三是人才不足,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培养运营特色小镇相关的综合性体育产业人才的机构。

何文义认为,当前体育小镇的发展,应该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的模式。

“在特色小镇规划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有科学合理的空间规划和体育产业的系统规划,包括赛事落地等系统规划;二是要兼顾体育产业链条的特殊性,要打通体育产业链,为相关产业做增值;三是要注重小镇的可持续性发展,找到跨界的商业模式,形成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案,实现体育对关联产业的拉动增值作用,着力打造有特色的体育小镇;四是投资主体要明确,规划土地要具体。” 何文义说。

此外,何文义也认为,体育小镇的建设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是如何选择、运营和传播特色运动项目,自然环境只是体育小镇构成的一部分,最主要的还是内容设计的创新。因为有特色的体育运动项目,具有黏性消费、重复消费的功能。特色体育项目能够促使志同道合、对某项体育项目有依赖性的人群得到集聚,从而达到“集客”功能。“集客”给小镇带来人群保证,这也是体育小镇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关键。

特色小镇“去地产化”正被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提醒,而在何文义看来,特色小镇不应该“去地产化”,特色体育小镇具有使地产升级的功能,特色小镇的产业里包含地产产业,有地产的商业模式,体育赛事活动是特色小镇的核心和灵魂,地产的收益可以弥补赛事,赛事启动前期是不盈利期,需要用地产增值的资金进行孵化。所以何文义不认为特色小镇要去地产化。

何文义在接受采访时强调,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要尽可能依托现有资源来开展体育运动,尽量避免凭空建造一个破坏现有环境的体育空间。江苏省打造多个体育特色小镇,图为南京市高淳区桠溪镇骑行小道。模式设计

在体育特色小镇探索开发过程中,以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整合、就业人口及休闲化消费的聚集、配套设施及服务的基础为依托,一些体育产业机构也在探索体育特色小镇的综合开发结构与运营模式。

业内专家认为,体育特色小镇建设过程的关键在于体育产业的培育,可以根据体育产业的相关特性进行延伸,其“特色”方能凸显。体育旅游、体育休闲是否有特色,产品是否能够适应市场需求,是体育旅游发展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只有根据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及时调整,做到体育的多元化和深层次,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

目前,行业内对体育旅游的深度研究较为缺乏,产品供给结构性短缺,难以有效满足广大消费者在体育旅游、休闲方面的需求。为此,体育行业、企业应着重改善供给,提供更多热门的体育产品,同时要有创新精神,让旅游、休闲和体育实现更高程度融合,以增加旅游本身的刺激性、趣味性、观赏性、参与性和体验性。

国外经验表明,山地户外、水上运动、冰雪运动和高尔夫运动等占整个运动休闲市场的80%,而这些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质量、高水准的软硬件服务。如果没有资本进入促成体育旅游休闲市场升级,体育旅游休闲产业化发展将遥遥无期。因此,业内专家建议体育产业与资本市场必须打通,资本的介入、从业者的创新思维是让中国体育旅游实现产业升级的关键。

此外,专家也指出,体育特色小镇应实现以企业为主体,政府提供服务。体育特色小镇的项目建设,要通过要素整合和资源整合,突破原有的项目推进和开发时序,导入成功的结构,由后端导入到前端,从前期的规划设计导入到E P C导入、运营导入以及投融资导入,最后形成整套的运营模式结构,从而为旅游休闲及特色小镇开发建设及落地运营提供全产业链整合服务,提升相关项目的有效落地。

编辑:郭梁 美编:杨东儒

 

上海:构建城市业余联赛体系

庄河:校体场馆为何开放难

广场舞者的“江湖”

全民健身“肠梗阻”梗在哪

雷声:击剑值得一生去修行

特色小镇撬动大众体育产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