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兵器知识

枪械故障

作者:文/王 洋 李宏飞 刘洪亮 赵奂强
★枪械基础知识之六

一提到枪械故障,很多读者马上会想到一个词——“炸膛”。其实,就枪械来说,故障多种多样,并非仅此一种。但由于“炸膛”留下的印象实在太深,很多读者对枪械故障也产生了不小的误解,认为好枪从不故障,有故障就不是好枪。而对于出故障的枪械,许多读者往往是“恨铁不成钢”,把枪械贴上“不可靠”、“坑人”的标签。实际上,对于任何一种产品,故障都是不可避免的。同时,枪械的故障分类和分析,也是枪械中一门资深“学问”。

枪械故障的分类

按照国内的相关习惯,枪械故障被分为I、II、III、IV、V、VI共6类,每个类下又有几个乃至十几个常见故障模式。

I类故障,指的是射手不需要利用随枪携带的工具和部件,就能在10秒内排除的故障,在故障排除后,并不影响枪械的继续使用。I类故障中,有空膛、复进不到位、卡壳等几个常见故障模式。

II类故障,指的是射手不需要利用随枪携带的工具和部件,就能在10秒到60秒内排除的故障。II类故障下,有卡壳、连发挂机、击发无力等几个常见的故障模式。

III类故障,指的是射手不需要利用随枪携带的工具和部件,就能在60秒到5分钟内排除的故障。III类故障下,有卡壳、不闭锁、不抛壳等几个常见的故障模式。

IV类故障,指的是射手不需要利用随枪携带的工具和部件,排除故障耗时在5分钟以上的故障,或者是使用备件、通用工具才能排除的故障。IV类故障下,有卡壳、断壳、备用零件失效等几个常见的故障模式。

V类故障,指的是射手无法排除的故障。V类故障下,有枪管鼓胀、主要零部件或无备件的零部件失效并影响主要功能等几个常见的故障模式。

VI类故障,指的是危害射手或其它器材安全的故障。VI类故障下,大家熟知的“炸膛”(实际上叫膛炸)光荣上榜,此外还有后喷火、自行击发、自燃等几个常见的故障模式。

在上文中大家可以看到,卡壳这个故障模式,就出现在了I、II、III、IV四个故障类中,这并非是分类不严谨,而是卡壳的情况有轻有重,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一款枪械往往有自己的故障特点,有几种常见故障,甚至是独有的故障,而不是每种故障都“雨露均沾”。因此在分析某一款枪械的故障时,甚至要增减、修改故障模式。总之一句话,枪械故障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在下文中,笔者将每一类故障中的某几种故障模式,以步枪为基准做简要介绍。

I类故障

I类故障是一种常见的故障,就现在枪械来说,I类故障的概率要远远大于膛炸这样的VI故障。

空膛

顾名思义,空膛就是指枪械在完成一个循环的自动动作后,并没有像预想的那样把下一发弹推入膛(枪管)内——膛内空空,故名为空膛。空膛作为一种故障还有一个前提,即供弹具内必须还剩有枪弹,如果供弹具内的枪弹打光了,空膛就不是故障而是必然现象了。

◎传统的随枪工具无非是通条、毛刷、顶子等,这是都容易丢失的小零件。图为美国汤姆逊冲锋枪的通条,最下面的通条已经装上了铜丝毛刷

◎受益于庞大的民用市场,国外已经出现瑞士军刀式的组合维护工具,十分便利。图为美国民间推出的AR-15步枪的维护工具,组合程度很高

◎一般而言,枪械的抽壳钩簧、击针等都会有一个以上备件。图为AK-74步枪的抽壳钩簧,可见尽管体积很小(直径3-5毫米),但也做成多股弹簧以增加寿命

◎和空膛对应,如果枪械一次供弹供多了,就会导致上双弹,这也是常见的I类故障。图为上双弹的AR-15步枪

◎复进不到位的AUG步枪,注意自动机留了“一条缝”,并没有完全到位,AUG的这个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但排除也相对简单

◎AUG的加工质量没得说,但这个制转卡铁(红圈)就不是什么好设计了,它增大了闭锁的阻力,很容易导致复进不到位。因此AUG在使用时,要“快拉快放”,最好能挂起拉机柄再释放拉机柄

◎一只卡壳的格洛克手枪。枪械出故障就如同人生病,身体再好的人也不会一辈子不生病,只是生病少而已。同样,像格洛克这样以可靠性闻名的世界名枪一样会出故障导致空膛的原因多种多样。就加工而言,如果枪械自动机上、负责推弹入膛的推弹凸笋加工不对,就会导致空膛的发生。如果负责引导自动机的自动机导轨加工不正确,自动机的运动精度无法保证,也会导致空膛。此外,供弹具加工、装配不合理仍然会大概率导致空膛。

就设计而言,如果推弹的路径本身就不合理,推弹困难,就会导致空膛。如果自动机后坐的速度过快,在后坐过程中又有压弹动作,就会“猛压弹”,致使枪弹在供弹具内窜动,影响供弹,导致空膛。

解决空膛的方法很简单,射手再次后拉枪机(自动机),再释放枪机即可,即手动让枪械完成一遍包括推弹动作在内的自动动作、再次推弹入膛即可,这个故障可以在10秒内轻松排除。

复进不到位

复进不到位指的是枪械的自动机无法复进到预定位置。众所周知,后坐和复进是枪械的两个最基本的自动动作之一。在后坐中,枪械要完成开锁、抽壳、抛壳等动作,复进中要完成推弹、闭锁等动作。由于动作过多,复进不到位的原因也多种多样。

从使用上来说,如果环境太恶劣,或者枪械长时间没有维护清理,里面太脏,污垢就会影响自动动作,导致复进不到位。从加工角度来说,如果枪械的一个零部件,由于加工、装配的不合格,和自动机形成了干涉或剧烈摩擦,就会损耗复进能量,导致复进不到位。从设计来说,AUG这种采用制转卡铁的枪械,在闭锁时会有很大的阻力,如果缓慢释放自动机,也会导致复进不到位。

就复进不到位而言,如果是采用随动拉机柄的枪械,射手只需要手动推拉机柄,让枪机复进到位即可。而像AUG这样采用不随动拉机柄的枪械,就笔者自己的经历而言,复进不到位时,拍一拍枪身就可以解决。可见,这个故障完全可以在10秒内轻松完成。

卡壳

卡壳指的是弹壳经过抽壳、抛壳等动作后,最终弹壳未能抛出,卡在了枪械内,影响枪械的正常使用。这种故障十分常见,具体原因也多种多样。从加工上讲,如果枪械的抽壳钩或抛壳挺加工、装配的不正确,抽、抛壳动作走形,弹壳抛出无力,就会导致弹壳卡滞在枪内。从设计上讲,如果抛壳窗位置不合理,弹壳在抛出过程中打在抛壳窗边缘上,反弹回枪内,也会导致卡壳。总之,其具体原因同样是多种多样。

解决卡壳的办法也十分简单:后拉枪机,侧置枪械,让弹壳在重力下掉出来就可以了,这也是10秒内就可以轻松完成。◎一支AR-15步枪来了一套“组合拳”,同时出现上双弹和卡壳故障。实际上,枪械故障“祸不单行”的概率并不小

◎击发无力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底火无凹坑或者凹坑极小,底火帽上变形太小无法引燃底火药。图中左边的枪弹就表明枪械出现了击发无力从上文可见,任何枪械的故障,其成因基本上都可以归为加工和设计两类,当然,有时候使用不当也会导致故障,比如射手太懒不清理枪械,或者使用环境太恶劣,而射手还毫不在意,继续“我行我素”,都会增加故障的概率。但一般而言,使用不当导致的故障往往较少。

一方面,稍有常识的射手都会知道,枪械也是一种机械产品,是产品就需要人和装备磨合,需要维护和保养,平时射手怎么对待枪械,枪械就会在使用时怎么回报射手。另一方面,枪械设计就是针对人而设计的,使用习惯一般都会照顾到,不会动不动就因为射手“照顾不周”而罢工。

此外,枪械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枪械的自动动作多,而彼此之间还全是串联关系,一个环节的失效就意味着全部环节的失效,从而导致故障。因此,文中列举的故障原因只是冰山一角,真实的故障原因远远比笔者讲述的复杂。

II类故障

II类故障相对于一类故障,除了排障时间延长外,I类故障中“修复后不影响射击功能”这句话也不见了,这意味着II类故障的性质更为严重。

卡壳

II类故障中的卡壳的原因和I类中差不多,但更严重一点,排除故障的时间更长。如果弹壳只是阻碍了枪机(自动机)的运动,并没有产生严重卡滞,那么只需要后拉枪机,侧置枪械,让弹壳掉出来就可以了。而在II类中,如果弹壳已经严重变形,导致枪机卡死,无法向后拉动枪机,恐怕就得拆卸枪械才能解决了。

击发无力

枪械射击时,往往需要让击锤打击击针,击针再击发枪弹底火。如果长时间没有清理击针,击针孔周围有大量的火药残渣或者污垢,影响击针的动作,导致击发无力。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拆解枪械了。

同样,设计和加工也会导致击发无力。如果击针的击发能量本就不富裕,而使用环境又恶劣一些,那么击发能量可能就不够了,这属于设计问题。如果击针簧、击锤簧加工不合理,能量偏小,同样也会导致击发无力。

击发无力依照具体情况,可以划分为II类或III类故障。但一般而言,在战场上出现了击发无力或者不击发故障,射手的第一个反应不是拆解枪械、清洁击针,而是后拉枪机,抛出未能击发的枪弹——枪弹无法击发,更有可能是枪弹底火出现了质量问题。如果下一发弹还是无法击发,才会排障。也就是说,枪弹最终没能击发,不见得就一定是枪的问题,弹也要负相当大的责任。

在国外一个对西格P320手枪的测试中,很好地展现了一次由使用(环境)造成的不击发故障的经典排除过程。主持人把手枪泡入泥浆,而后进行射击,P320手枪立刻出现不击发故障。而后主持人就开始不停地拉套筒、击发、不击发,再次拉套筒,再次不击发,直到6到8发枪弹后,手枪才逐渐恢复正常,耗时达40秒左右。这就是一次典型的II类故障。

III类故障

相比于II类故障,III类故障中,故障的排除时间上限被增加到了5分钟。

卡壳

卡壳故障在I、II、III、IV类故障中都有出现,其成因相差不大,真正的差别是严重程度和排除时间。有趣的是,在笔者的实际操作中,常见的卡壳故障往往是I类和III类。如果拉开枪机,侧置枪械就能倒出弹壳,故障就可以解决的话,这个动作往往10秒内就可以完成。如果拉开枪机,侧置枪械不能倒出弹壳,往往就需要拆枪。但排障时的拆解和平时拆枪、组枪还不同,由于有弹壳卡滞,实际拆装的时间比平时拆枪、组枪长得多,往往在1分钟到5分钟之间。

不闭锁

复进动作中的最后一个动作就是闭锁,如果无法闭锁,就称之为不闭锁。这个故障和前文的复进不到位故障的关系在于,如果不闭锁,就必然无法复进到位。但复进不到位,不仅仅是因不闭锁引起的。就一般而言,复进不到位有更浓的偶发色彩,再次后拉枪机并释放往往就可以解决,而不闭锁作为III类故障,有明显的“一直无法闭锁”的成因在。

不闭锁的成因多种多样。笔者印象中,最传奇的一次不闭锁发生在建国之初。当时仿制的AK47,即我国的56式冲锋枪,有一个批次的枪械,在阳光下晒一下就无法闭锁了。笔者分析,可能是这一批的56冲,闭锁间隙取的不合适,热胀冷缩后,闭锁间隙改变,就无法正常闭锁了。◎纵裂的弹壳。一般而言,弹壳即使纵裂,但由于形状完整,相对还好取出

◎横裂的弹壳。右边两弹壳已经横裂严重导致横断,横断弹壳前半段一般难以正常取出

◎击针的基本形状是一根长杆,刚度差、受冲击大,容易弯曲、断裂,有些枪械备有多根击针。图为AR-15步枪弯曲的击针(下)

◎转轮手枪由于转轮同轴度低,常常导致留膛,而留膛又会引发枪管鼓胀,注意枪管中间已经明显胀起

IV类故障

在这类故障中,排障时间被增加到了5分钟以上,并且需要使用备件或者通用工具才能排除。

断壳

断壳是指弹壳发生了断裂(横断),这个故障在III类中也有。众所周知,弹壳要“断”,首先要“裂”,依照裂纹产生方向又可以分为横裂和纵裂。以弹壳纵裂而言,弹壳充其量就是“裂开了口”,但整体形状得以还保留,枪械的抽壳钩还可以钩住枪弹的底缘或者凹槽,完成抽壳动作,故障相对好排除,甚至不会导致故障。因此,纵裂往往不严重,并不等于断壳。

而横裂则麻烦得多,弹壳即使没有完全断为两半,一旦用抽壳钩拉弹壳,就可能把弹壳一撕两半,形成横断。后半段的弹壳,往往是弹壳中比较厚的部分,具体形状还在,还好排除,而比较薄的前半段,很可能在火药燃气压力的作用下,黏在弹膛内。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往往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只能慢慢“抠”出黏在弹膛上的弹壳残渣了。

因此,只有弹壳发生横断(注意不是横裂),才能称之为断壳。但无论是纵裂、横裂还是横断,对于枪械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情。

备用零件失效

在枪械中,像抽壳钩、抽壳钩簧等部件,其寿命难以达到整枪寿命,一般至少有一个备份。这些小部件,更换起来容易丢失,并且很不好安装。如果在使用中发生了需要更换备件的情况,往往需要专人处理,即使如此,也很难在5分钟内完成更换,因此就成了IV类故障。

V类故障

V类故障,最典型的特点就是无法排除。这种故障一旦发生,很大程度上就宣告了枪械的报废。

枪管鼓胀

枪管鼓胀的原因有很多,有可能是弹头留膛导致的鼓胀,也可能是枪管本身,由于加工或者设计的问题,出现了鼓胀。枪管一旦鼓胀,安全性就已经无法保证,必须立刻停止使用。

此外,枪械上没有备件的部件,或者主要零部件,一旦失效影响功能,枪械也就无法使用了。比如枪械的机匣发生了断裂,就必须停止使用。

VI类故障

在VI类故障中,故障不仅无法排除,还会危害射手和其它器材的安全。VI故障一旦发生,往往不是故障而是事故了。

保险机构失效

一些开膛待击的枪械,由于自动机处于开膛、蓄能状态,因此保险机构可谓是“压力山大”,在受到撞击后,很容易走火,从而造成误伤。比如二战时期的司登冲锋枪就因这个被诟病。非开膛待击的枪械保险机构压力要小得多,因此保险失效相对较少,但也不能完全避免。

关于保险机构失效,最知名的桥段就出现在美剧《兄弟连》中:苦苦寻求一把卢格P08手枪的士兵胡伯勒,将得之不易的卢格手枪藏在口袋中,而那把P08在口袋中“自作主张”开了一枪,击中胡伯勒大腿动脉并夺取了他的性命。

保险机构失效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加工不合理。现代枪械试验中,就有一个跌落试验,除了验证枪械是否耐“摔”外,还验证枪械的保险措施是否合理,是否会像兄弟连中的P08一样击中友军。一款容易走火的枪械,任何国家都不会让它冒险“走”下试验台。因此,现代制式枪械一旦出现了保险机构失效故障,一般都是加工的问题,或者是使用的问题。

膛炸

至此,许多读者最为熟悉的“炸膛”(实际上叫做膛炸)终于登场了。众所周知,膛炸是一种十分危险的故障,带来的还有巨大的心理杀伤效果。越战中美国就执行过“长子”行动,向越南投掷一批特制的、会导致膛炸的特制弹药,投放到越南使用,以此打击越南人对自己使用武器的信心。

关于膛炸,笔者印象最深的是56式冲锋枪的一次膛炸,这次膛炸导致枪械击针脱离击针销约束,向后崩飞而出,崩飞的击针从射手眼部射入,进入脑部停止,直接造成了射手的死亡。膛炸的危害性可见一斑。

正是因为膛炸的可怕,膛炸等VI类故障都是不允许发生的。任何枪械设计师都会绞尽脑汁,利用设计优化来杜绝膛炸的发生。但直到今天,受制于加工的不稳定性,以及枪械寿命等诸多问题,任何一家的枪械都不敢保证自己绝不会炸膛。

小结

枪械故障中,有一些故障,比如VI类故障,决不允许发生的故障。枪械的设计时,往往就会针对危险情况进行设计预防、在试验中进行性能摸底,以杜绝这些危险故障发生。

而I类故障,是任何一款枪械都无法避免的。即使是可靠性优良的AK47,同样也会卡壳、复进不到位。可见,用会不会出故障来评价枪械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判定是否是好枪更是让人啼笑皆非,所谓的“好枪从不故障”本就是乱弹琴。真正评价枪管可靠性的,是故障率而不是故障。毕竟,统计才是科学的方法,能够克服主观因素和情绪色彩。

同时,枪械故障还有一定的“玄学”色彩,出于同一厂家同一批次的同一款枪械,每一支枪械的故障率表现却千差万别。与此同时,它们还都满足加工要求。这个奇怪的现象,还有待于后人去研究。

下一节中,笔者将会介绍枪械的关键核心技术之一,完成自动循环,自动机利用能量的方法和形式——自动方式。

[编辑/何懿]

◎《兄弟连》中的酷爱卢格P08手枪的胡伯勒,在历经千辛万苦后终于得到了一把卢格手枪,不敢相信这个事实的他满脸的惊讶和惊喜

◎转轮手枪的转轮强度无法与自动手枪的弹膛相比,加上转轮机构对于迟发火(一种VI类故障)敏感等问题,从而成为膛炸的“重灾户”

◎国外一个爱好者“碰巧”拍下了AK74步枪膛炸的过程,机匣盖崩飞、弹匣碎裂、枪弹洒出,但幸运的是射手一切安好

◎图为发生膛炸后的AR-15步枪。膛炸并非只是“炸了”弹膛或枪管,而往往伴随着击针崩飞、机匣碎裂等一系列恶性事件

◎1901年8月8日对于保罗·毛瑟(左图)来说,是灾难的一天:在试验中,他设计的枪械膛炸并夺去了他的左眼。右为其兄弟威廉·毛瑟,两人共同缔造了日后大名鼎鼎的毛瑟枪械家族

 

终结于“福特”号航母的蒸汽弹射与电磁弹射之争

千年小镇的坦克往事

枪械故障

盾和弹之间的那点事(二)——再谈军舰上的那些盾

对越自卫还击战中的“功勋炮”

兵器欣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