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数码摄影以绝对优势取代了银盐胶片摄影,但是,在这场技术大革命中,一部分懂摄影、会数码的人却“逆流而上”,反其道而行之,一头钻进古典工艺的领域,乐此不疲地进行实验。近年来,大画幅玩家、青睐古典摄影工艺的艺术家、关注古典工艺的高校摄影论坛和社会组织都在逐渐增多,证明了传统摄影工艺的魅力犹存。这股“复古”风潮违背了摄影技术的发展趋势吗?我认为并非如此,传统工艺成像是数码后期模拟、手机软件模拟成像所无法替代的。
一、古典摄影工艺的技术传承及审美、工艺价值
古典摄影工艺通常是指,1839年至19世纪末的摄影工艺,包括银版摄影、湿版摄影、干版摄影,及衍生出来的蓝晒印相工艺、铁盐印相工艺、碳素印相工艺、铂/钯金印相工艺等转印工艺。通常来讲,摄影术的诞生以1839年法国宣布达盖尔银版法为标志,这一工艺以其呈像的细腻而广受赞誉。但事实上,在此前后有不止一种摄影术的探索与发现。历史上第一张摄影照片是在1826年由法国人约瑟夫·尼埃普斯(Joseph N. Nièpce)利用白色沥青光硬化方式拍摄成像的,这是一次令人惊奇的发现,只是当时完成的影像十分粗糙。英国人威廉·塔尔博特(William H. F. Talbot)于1841年发表了卡罗式照相法,影像没有银版摄影细腻,奠定了负像转正像的摄影方式。1842年,约翰·赫舍尔(John Herschel)发明了能制作持久保存的蓝色照片的蓝晒摄影工艺,这种蓝色照片还可以用药水调色为茶色或棕色。1850年路易斯·布朗卡尔·埃夫拉尔(Louis Blanquart-Evrard)发现蛋白印相法,蛋白涂在棉纸上,通过中间胶片印相,其影像也非常细腻。1851年3月,英国人阿彻尔(Fredrick Scott Archer),成功研制了火棉胶湿版摄影术,这种影像不仅细腻,同时具有古铜色调与金属质感。铂金印相技术则是在1873年由英国人威廉·韦利斯(William Willis)发明,并申请了专利,其影像异常稳定,呈现出微妙的偏暖色调。在1880年干版摄影出现后,这些古典摄影术逐渐被取代。20世纪末期,数码摄影在应用摄影术中占据了统治地位。同时,一批不满足于数码摄影特性的摄影师则在古典摄影里找到了追求与创作动力。古典摄影术复苏的价值在于,可以让学习摄影史的学生看到活的摄影技术,通过体验学习摄影人的探索精神,传承这项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