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汇中国摄影家

从摄影到整体艺术

作者:采访/段少锋 杨梦娇文字整理/杨梦娇图片提供/高波工作室
编者:时间回到1990年,吴文光先生拍摄的纪录片《流浪北京》开辟了中国独立纪录片的先河,其中记录的几位年轻人后来的时间里大多离开了圆明园,圆明园成为了一代艺术家的群体记忆,圆明园一代成为了中国当代艺术中无法忽视的一个阶段,而在这部纪录片中就记录下了早年高波在圆明园的生活,多年后的现在,高波深居简出,在北京正北部上苑的工作室中进行自己欧洲摄影博物馆个展之后的下一个创作阶段,他把现在自己的工作室取名为“百根园”,从北京西北的圆明园到北京正北上苑的“百根园”,看似距离不远,累积三十年多时间的重量,对于一个艺术家是持续半生的漂泊。从1986年开始,高波在获得一次全国摄影大赛一等奖之后,一台作为奖品的哈苏照相机彻底改变了当时这个年轻人的命运,从此开始了他所谓的“云游的日子”,而事实上从九十年代开始他的云游的范围早已超越国界,直到今天他依旧穿梭于世界各地,并持续推进自己的艺术创作。

作为艺术家的高波,他的展览履历其实并不多,最早的是九五年初一次由宋涛策划的内部摄影观摩展,虽然吴冠中、栗宪庭、林昭华,还有他的老师刘巨德和钟蜀行等艺术界人士也参观了那次展览,但那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家个展。之后就一下穿越到了2015年底东京画廊的个展“黑系”,这个展览更像是一个持续创作的艺术项目,高波在艺术家工作室和展厅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就像是建立起子宫与坟墓之间的脐带关系。高波一直以来都谨慎地选择展览,他认为作品走出工作室的时刻就是艺术家结束工作、作品告别母体的时刻,正因如此才有了东京画廊特殊的展览方式,那是一个没有开幕式也没有闭幕式的展览。2017年,高波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自己第二次个展,此次个展在欧洲重要的法国巴黎欧洲摄影博物馆举行,这次展览也是欧洲摄影博物馆历史上第一次向一位中国艺术家发出举办大型个展的邀请。高波在这里实施了他现阶段为止所有关于影像可能性探讨的艺术方案,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立体,从动态到静态,从装置到行为,高波用百科全书式的展览方式呈现了自己多年来对于摄影及影像艺术的理解。

此次展览的策划工作团队,从总策划到三位联合策展人,工作团队成员数以百计,从展览策划到展览现场实施,欧洲摄影博物馆几乎是举全馆之力去实施了这位中国艺术家的个展项目。高波先生对待展览的严谨态度从展览前期的筹备,到布展现场实施,以及出版和电影等方面都可见一斑。

本期将以欧洲摄影博物馆《高波|谨献》展览为主题,从展览筹备、展览设计、展览布展、公共教育,到后期的出版以及电影制作等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个当代摄影展览在全球视野内的可能性。

 

别人不想看到的事实1(节选)

2016 年度中国摄影艺术发展研究报告

“故乡的路”

读《玛格南的证言》

西格玛:回眸中,续写历史

从摄影到整体艺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