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10.19422/j.cnki.ddsj.2017.06.012
2017年5月9日,韩国举行第19届总统大选,共有13名候选人参与角逐。此次大选被认为是决定韩国民主政治方向的重要时刻。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文在寅在多数时间、多数民调中处于领先地位,而且优势比较明显,最终以41.1%的得票率赢得选举,战胜主要对手自由韩国党洪准杓(24.0%)、国民之党安哲秀(21.4%)、正党刘承旼(6.8%)、正义党候选人沈相奵(6.2%)。而其他八名候选人,得票率都在0.1%及以下。
此次选举延续了韩国进步派与保守派博弈的政治传统
在近20年里,韩国国内政治基本上是十年“进步派”(金大中、卢武铉)、九年“保守派”(李明博、朴槿惠)的大格局。进步派代表左翼,对朝鲜采取温和立场,支持者年纪较轻,以韩国西南部全罗南北道、光州等“湖南地区”为政治根据地;保守派代表右翼,亲美亲日,对朝鲜持强硬立场,支持者年长,以东南部庆尚南北道、大邱等“岭南地区”为根据地。两派对决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比犯错”博弈:保证自己不犯错,至少不犯大错、少犯小错;等着对方犯大错,利用对方犯错,占得先机。1997年,保守派金泳三政府任内爆发了金融危机,进步派金大中赢得总统大选,开启了金大中、卢武铉十年进步政府当政。而2007年,卢武铉因为妻儿受贿问题支持率急跌,保守派李明博赢得总统选举。
2016年10月,韩国爆出“闺蜜干政门”,这是执政的保守派酿成的大错。随着“干政门”核心证据被JTBC电视台曝光,举国哗然,民意汹涌。国民通过持续的烛光示威向政府施加压力,要求总统辞职,韩国国内政治陷入持续动荡。在外部威胁加剧、国内经济不振的情况下,这一轮的政治动荡,比以往更加惊心动魄。在前总统朴槿惠未主动辞职的情况下,国民把斗争对象转向了国会,要求国会弹劾总统。2016年12月9日,韩国国会通过了对总统的弹劾案。后经过长达三个月的审理,韩国宪法法院最终在2017年3月10日全票通过了弹劾案。朴槿惠未能完成五年任期,成为韩国历史上首位被弹劾下台的总统。根据韩国宪法规定,新一届总统大选需要在60天之内举行,由此,2017年5月9日“补缺选举”比原定例行选举提前7个多月举行。
保守派自酿大错使进步派占得先机,而文在寅作为进步派代表表现相当稳健。国民之党候选人安哲秀原本属于进步派,为了与文在寅有所区别、取得中间派甚至保守派的选票而选择向右偏,但是因为政策摇摆不定而失去了原有支持者的信任。而保守派选民的选票则集中到真正的保守派候选人洪准杓,安哲秀的支持层明显缩水。共同民主党候选人、忠清南道知事安熙正也表现出很强的竞争力,在党内选举落选之后全力支持文在寅。可以预测,如果进步派五年任期内表现出色,下届总统选举中进步派仍将延续优势,安熙正等人可能获得机会。
韩国总统大选是一轮简单多数获胜制度。候选人在选举中获得了最高的得票率,不论是否过半数,都会赢得大选。在2012年总统选举中,文在寅得票率为48.0%,仍然落败;而在本次大选中,得票率41.4%却得以胜出。
文在寅在此次选举中的得票率明显低于上一届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与2012年总统选举朴槿惠、文在寅两强争霸的局势不同,此次总统选举有五位候选人的得票率超过6%,形成一强、二中、两弱的基本格局,选票相对分散。其次,安哲秀、沈相奵这两位同属进步派的候选人参选,拉低了文在寅的得票率。从候选人的政策主张、所属政党的政治光谱来看,从左(进步)到右(保守),五位主要候选人的排列如下:正义党沈相奵(激进进步派)、共同民主党文在寅(进步派)、国民之党安哲秀(原来属于进步派,后转向)、正党刘承旼(保守派)、自由韩国党洪准杓(保守派)。沈相奵在政治光谱中处于最左的位置,拿走了进步派选民中的激进进步派选票。国民之党候选人安哲秀,他原本是属于进步派,在政治光谱中居于中间偏左,从右侧分流了进步派的支持。
2017年5月10日,韩国中央选举管理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确认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文在寅当选韩国新一届总统。文在寅由此开启自己的总统任期。图为文在寅在胜选后向民众招手致意。 此次选举实现了较高投票率,增强了选举结果的权威性
此次韩国总统选举中,有77.2%的韩国选民参与投票,比2012年的总统大选提高了1.4个百分点。这主要由于此次选举处在关系国家前途的关键时刻,极大激发了选民的投票热情。此外,一些细节安排也保证了投票率的提高。首先,此次选举首次采用了“事前选举”,即让不能在正式选举日当天投票的选民提前投票,并竭力为这些选民提供便利。事前投票日定在5月4日和5日两天,选民可以持有效证件在全国任何一个投票站投票,连火车站、机场等地也设有投票站。统计显示,事前投票的选民超过1000万,投票率为26.1%。其次,此次大选还把投票截止时间从以往的下午六点推迟到晚上八点,尽可能为选民投票提供充裕时间。
实际上,此次实际投票率低于中央选举管理委员会此前的预计投票率,这主要是因为文在寅选前民调中“一马当先”,优势明显,给一部分选民造成选情明朗的印象而放弃投票。另外,由于遇有连续休假日,不少市民选择出行,这也流失了部分选票。
在投票率居高的背景下,文在寅本身获得的选票,比处于第二位的洪准杓多出557万票,高出17个百分点,创造了韩国总统选举史上最高票差记录。这些都极大保证了文在寅未来执政的权威性。
此次选举折射出韩国政治地域主义的变化
鉴于韩国大选保守派和进步派竞争的政治传统,在进步派的政治根据地“湖南地区”,以及保守派政治根据地“岭南地区”,形成了非常明显的地域主义特征。但在此次选举中,这一特征有所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进步派候选人文在寅拿下了全国绝大多数选区,包括釜山、蔚山等一部分原属于保守派阵地的选区。这是一个比较新的现象。韩国共有17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首尔特别市、世宗特别行政市、9个道、6个广域市。最终,文在寅在14个行政区域中获得领先地位。
第二,在9个省级行政单位(首尔、仁川、光州、大田、世宗、京畿道、全罗北道、全罗南道、济州道)中,同属进步派的安哲秀得票率处于第二位。亦即,在全国多数地区,竞争主要集中在同属进步派的文在寅和安哲秀之间,而非进步派候选人和保守派候选人之间。
第三,主要保守派候选人在“湖南地区”的得票率出现历史新低,表明全罗南道、全罗北道、光州等进步派根据地选民的地域主义倾向有所强化。洪准杓在上述三地的得票率仅为2.5%、3.3%、1.6%。而在2012年的总统选举中,朴槿惠在这三地的得票率为10.0%、13.2%、7.8%。本届保守派在进步派根据地的得票率,甚至低于1997年李会昌与金大中对决时的得票率,当时李会昌在上述三地的得票率为3.2%、4.5%、1.7%。
第四,在保守派的政治根据地,地域主义出现明显松动。保守派洪准杓在大邱、庆尚北道优势明显,得票率为45.4%、48.6%,领先文在寅超20个百分点。但即便如此,也与上届总统大选中朴槿惠在上述两地获得80.1%、80.8%的支持率相去甚远。由于洪准杓任庆尚南道知事(类似于中国的省长),而文在寅的家乡也是庆尚南道,且获得了部分保守选民的支持,所以二者在庆南的得票率差距不大。然而,在釜山、蔚山等传统保守地区,进步派候选人文在寅却得以胜出,另一候选人安哲秀也获得超过13%的支持率。这些迹象表明,在岭南地区,地域主义出现了明显的弱化,选民更能从具体的候选人实力、前任领导人政绩等方面做出判断,而不是仅仅从地域主义出发来投票。
民调显示,超7成韩国选民看好新总统。
未来文在寅政府面临的国内外挑战
从韩国国内政治来看,文在寅面临的首个挑战就是组阁。与以往候任总统有两个月的过渡期不同,在中央选举管理委员会宣布其当选之后,文在寅立即于5月10日就职,组阁施政。一般而言,韩国总统手中握有数千个职位的任命权,韩国各部门将在短期内大换血。首先要确保不“难产”,争取提名的候选人尽快获得国会批准;其次要使新鲜血液给新政府带来活力,而不是出现排斥反应和不适。人事任命是一届政府能不能开好头、顺利执政的重要指示器。
另外,文在寅所属的共同民主党一跃成为执政党,可能会吸收原来的进步派乃至中间派议员加入,与其他政党合并或联合执政。但要度过磨合期,保证新政府有效运转,也绝非易事。虽然文在寅在就职演说中强调,要“改变分裂与矛盾的政治,终结保守和进步的对立,总统将出面直接对话。在野党是国政运营的同伴,对话将常态化,随时面对面探讨问题”。[1]但是,按照韩国一贯的政党政治模式,保守派沦为在野党,一定会蓄力东山再起,它将发挥韩国在野党一贯的“反对党特长”,对新政府形成有力制衡。
为清除“亲信干政”等腐败土壤,文在寅提出“权力改革”,分散总统权力,要走出庭院深深的青瓦台,把办公地点移到光华门政府大楼,开启“光华门时代”,随时准备与国民和在野党沟通。事实上,上任伊始,他就亲自召开记者会,发布国务总理、青瓦台秘书室长、国情院院长等重要岗位人选,并表示以后这样的重大信息都会亲自向国民发布。与一直饱受“沟通不畅”诟病的前总统相比,文在寅政府的新举措让人耳目一新。
从经济形势来看,当前韩国的经济年增长率徘徊在2.6%—2.7%。韩国统计厅的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4月失业率为4.2%,其中青年(15—29岁)失业率为11.2%。选民对此很不满意。作为进步派的代表性人物,文在寅的支持者主要集中在经济活跃人口,因此,就业和经济发展是重中之重。但不容否认的是,文在寅缺乏执政经验,要在短期内制定政策、实现发展,任务相当艰巨。文在寅选前表示要改革政企关系,促进公平、公正的经济秩序,增加工作岗位。在就职演说中,文在寅表示在其任内“‘政经勾结’一词将彻底消失,将探索消除地区、阶层、年龄间矛盾,解决雇佣非正职员工问题”。[2]就职之后,文在寅立即着手成立就业委员会。目前,受“亲信干政门”影响,韩国多家大企业的掌门人处于被调查之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韩国严重仰赖大企业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也表明财阀改革并非轻而易举之事。文在寅要在经济上有所作为,仍需面对层层压力。
在外交方面,文在寅上台后,不会改变“韩美同盟是韩国外交和安全的支柱”这一韩国国内的普遍共识。文在寅在当选当日与美国总统特朗普通话时表示,韩美同盟是韩国外交安全政策的基础,今后也不会改变,在半岛周边局势不确定性加剧的情况下,韩美同盟比任何时期都重要。与以往不同的是,文在寅政府的目标在于,改变当前韩国外交对美“一边倒”、单纯服从的现状。在其著作中,文在寅曾表示:“我也亲美,但是,当前韩国,对美方的要求进行协商、知道说‘不’的外交是必要的。”[3]
可以预期,在文在寅任内,在重视韩美同盟的同时,会更加强调韩国外交的自主性,合理解决当前韩美关系中急需解决的萨德问题、驻韩美军费用分担问题、韩美FTA问题是否重新协商、朝核问题等热点难点问题。
对华外交方面,文在寅计划促进韩中国防部门对话和高层战略经济对话,加强两国在半岛事务上的战略沟通,以夯实韩中关系。在萨德问题上,选前文在寅坚持应由下届政府来解决,而不是仓促部署。在竞选过程中,文在寅在萨德问题上的立场经常受到其他候选人的攻击,指责他在关系到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上采取“模糊战略”。在韩国国内,选前多项民调显示,支持部署萨德的受访者占优势。如今,已经当选执政的文在寅,必须面对并想办法解决这些棘手难题。
韩日关系方面,美、日均把进步派新政府的上台看作是双边关系的一个重要变数。日本驻韩大使曾于1月9日因慰安妇问题被召回国,直至4月4日回韩返岗,但持续了数月之久的日韩慰安妇问题并没有结果,接下来仍将继续发酵。从当前的形势来看,韩国新政府推翻上届政府的决定、重启韩日慰安妇协议谈判的可能性很大。
在对朝政策方面,文在寅秉持韩朝对话与无核化并行不悖的立场,提出重启开城工业园区、搞活韩朝媒体及社会文化交流的构想。文在寅承诺当选总统后,推动渐进统一,首先谋求韩朝市场一体化。文在寅的对朝政策主张继承了进步派的传统,体现了进步派对朝政策的连续性。
从朝鲜方面来看,与对朝强硬保守派相比,朝鲜乐见进步派上台。李明博曾在当选后提出“无核、开放、3000”的对朝政策,招致朝鲜抗议其抛弃卢武铉政府的对朝政策,使半岛南北关系遭遇滑坡。而对朝相对温和的进步派上台可能会为南北对话提供契机。但是,不能忽略的是,由于朝鲜的核导能力已经大幅提升,韩国人对安全威胁的认知也不同于以往,文在寅政府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上台,对朝政策也不可能回到卢武铉时期。在一些核心问题上,文在寅的对朝政策仍将不可避免受到挑战。5月14日,朝鲜在平安北道龟城试射“火星12”型地对地中远程导弹。这是文在寅新政府成立以来朝鲜第一次试射导弹。目前,朝鲜核导问题事关韩国国家安全和对外政治经济关系,已成为文在寅新政府亟须正面的重大挑战。而能否凝聚中美俄等大国力量共同解决,将是对新总统最大的考验。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责任编辑:李瑞蔚)
——————————
[1] 文在寅总统就职演说。
[2] 文在寅总统就职演说。
[3] 【韩】文在寅:《大韩民国之问——全新的国家 文在寅的回答》,首尔:21世纪图书,2017年版,第3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