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10.19422/j.cnki.ddsj.2017.06.005
美、日、韩等国以朝鲜核导威胁为由不断升级相关军事部署和应对准备,图为2017年3月14日,在韩国东部海域举行的韩美联合军演期间,美国海军人员站在“卡尔·文森”号核动力航母上的一架C-2舰载运输机旁。近来东北亚形势出现了既往罕见的紧张升级与对抗加剧。但与此同时,停滞许久的对话与合作也呈现探路重启迹象。形势发展走向扑朔迷离,但能使各方均避损获益的出路仍是和解合作。美韩新政府先后上台,将给东北亚大国博弈和朝韩关系带来何种契机,取决于域内各国的互动方向。
焦点问题的升级与转机并现
多年来,半岛无核化问题一直是东北亚形势的导向性焦点。特别是2006年朝鲜进行第一次核试验后,地区形势一直围绕朝鲜核试和导弹试射问题,呈现出周期性的紧张与缓和的交替。但近一年多来地区形势持续紧张,时间长度和危机严峻度均超过以往。
一方面,朝鲜在2016年年中进行两次核试验和二十多次导弹试射,不断搅扰地区稳定。进入2017年,美国等国家监测显示朝鲜进行新一轮核试验的准备工作时断时续,虽然第六次核试未在舆论猜测的时间节点进行,但在2月12日和5月14日,朝鲜又先后成功发射“北极星-2”中程弹道导弹和“火星-12”远程弹道导弹,按外界分析和朝鲜自称,前者表明朝鲜已具备“攻击驻冲绳和关岛美军基地的能力”,而后者标志朝鲜“已有能力攻击美国本土”。与此同时,朝鲜不断强调将拥核确定为“永久战略路线”,致使其同有关国家在无核化问题上的分歧对抗性加大。特别令外界不安的是,在承受史上最严厉联合国制裁同时,朝鲜“以超强硬对强硬”的举措言辞亦有增无减。
另一方面,美、日、韩等国以朝鲜核导威胁为由不断升级相关军事部署和应对准备,也使东北亚火药桶离燃点越来越近。3月13日起,“关键决断”和“鹞鹰”美韩联合军事演习先后启动,规模和烈度均为史上之最。不仅投入兵力空前,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战斗群和大批先进战机也云集半岛,“萨德”反导系统亦借机登陆参与演练。军演内容把重点放在“细化4D作战概念”即“探测、扰乱、摧毁、防御朝鲜核导”上,极具威胁性和危险性。同时特朗普也首次对地区形势明确发声称,奥巴马政府对朝怀柔政策彻底破产,美国今后将启用“所有选项”应对朝核危机。美国副总统彭斯、国务卿蒂勒森等则在出访日、韩、澳等国时不约而同地称拒绝排除“对朝鲜政权采取军事行动的可能性” [1] 。与此同时,在美国国内,赞成重新考虑将朝鲜列入“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的法案、重新让驻韩美军配备核武器的提案分别在众院和国家安全委员会获得通过或向总统提交。
在上述背景下,对立双方的媒体战和心理战也不断升级,其结果是“朝核问题只剩武力解决出路、东北亚生战生乱在所难免”的声音分贝空前提高,一度有造势成局之忧。
幸而冷静思考和务实权衡的声音仍然存在。中国对地区热点问题的原则立场始终坚定。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在“四月危机”之前再次重申中方关于应对半岛危机的“双暂停”建议,显示中国要做形势“稳定锚”的意志。在之后全球瞩目的海湖庄园会晤中,习近平主席与特朗普总统也向世界传递了中美将共同合作探索“是否能以一种和平方式解决问题”的信息。[2]随着对朝鲜第六次核试验时间节点的猜测再次落空,一些关于对话和接触的讯息也相继流出。例如美国总统特朗普5月1日接受彭博新闻社采访时表示愿意在合适的情况下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恩见面,再如此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俄罗斯总统普京分别与特朗普通话时也都强调了通过外交斡旋解决地区热点问题的立场。5月8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又就美国国务卿蒂勒森关于不寻求朝鲜政权更迭、搞垮朝鲜政权、加速南北统一和为跨过“三八线”找借口的表态表示,美方在当前形势下释放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的信号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有关各方认真对待。作为东北亚形势重要一方,新当选的韩国总统文在寅也在就职演说中表示“如果条件允许愿意访问平壤”,被舆论解读为意在推动朝韩关系重回对话轨道。此外,5月8—9日,朝鲜外务省美国局局长崔善姬一行同美国未透露姓名的“民间人士”在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了特朗普政府出台后双方的第一次单独会谈。尽管会谈内容未对外公布,舆论也认为朝美难以在短期内取得共识和进展,但毕竟传递了不同于一味示强的积极信息。
受阻的合作为探索新的方向提供动力
除了热点问题,域内国家间的合作态势也是观察东北亚形势的另一窗口。近年历史上,地区形势相对平稳时,朝韩合作、中日韩合作甚至中美协调都相应顺畅并卓有成效。但在半岛无核化问题、中日韩历史问题、相关国家间领土争议问题同时升温背景下,各组双、多边合作也不同程度遇挫受阻。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朝韩关系和中日韩合作。
朝韩关系从2014年金刚山枪击事件后一路下滑,至2016年时用“退无可退”形容或许都不为过。一面是双方经济合作全面中断,最具标志性的是南北合作三大项目的仅存成果开城工业园区也最终走到尽头。一面是政治外交关系恶化直触双方底线,在最敏感的统一问题上冲击“制度统一”禁忌。双方军事对峙与对抗也直接将矛头对准了对方政权与首脑,争相宣示“先发制人”,十多年艰难积聚的理解信任几近化为乌有。
中日韩合作自2008年起在10+3框架外又形成单独会议机制以来,一度风生水起进展显著,为东北亚乃至东亚的经济与安全合作带来一股新风,并勾勒出域内国家发挥自身主动引导形势发展的依稀轮廓。但这种努力在地区安全与历史悬案的多重干扰下,一直未能突破最脆弱短板,不仅在针对热点问题的立场方面分歧加大,双边争端对立也不可避免地殃及三边协调,并从2012年后直接影响到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机制化。虽然其在2015年一度重启,但仍未根本迎来转机。
不能不提的还有中韩双边合作关系。自从2016年7月韩国决定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中韩关系就急转直下。作为最能体现超越制度理念合作、并最有可能沟通平衡域内各方的一对双边关系,中韩合作遇挫甚至影响到地区合作的整体态势。它同朝韩关系的恶化与中日韩合作的受挫一起,成为地区合作正能量骤减原因之一,也使原有的地区合作格局变得更为复杂。
转机往往产生于相关方都感到对抗代价高于合作所需的付出之际。近几年来,日本已经以朝鲜核导威胁为借口,为自己军事松绑、借船出海方面连续跨出危险步伐。同时,日本自甘放弃在东北亚发挥建设性影响力的机会,而试图构筑“菱形包围圈”以实现其所谓“大国价值”。但这样做的结果,实际是被更紧地绑在美国战车上,而与其政治大国目标越来越远。在特朗普政府抛弃TPP、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亚投行建设节节推进之际,日本在中日领土争端中越来越成为被动一方亦渐成定局。当前这些因素已促使日方有所反思,自民党干事长二阶俊博前来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并转交安倍晋三首相给习近平主席信件,虽然还不能视为日本方面的实质政策转向,但显然契合中方管控双边分歧重回合作正轨的意图。由此,中日双边关系或许正在探索转圜之机。
文在寅以高比例当选韩国第19届总统并迅速进入角色,新政府第一次外交亮相是派团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会议过程中韩国代表团团长朴炳锡受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特别抽空会见;而在朝鲜于会议期间再次进行导弹试射的情况下,朴炳锡仍同参会的朝鲜代表团团长金英才进行了简短会面。这两个讯息印证了外界对文在寅政府外交当务之急的解读,即修复在朴槿惠政府时期受到重创的中韩关系,以及打开同朝鲜重建联系的局面。因为这不仅关系韩国安全关切的解决,也同其面临的重振经济压力息息相关。显然,韩国政权更替带来的对外政策变化,也可能为重新激活本地区受阻的合作关系迎来利好。而在中日关系、中韩关系等都有向好趋势的情况下,中日韩合作再现生机也是可以预期的。
深层矛盾带来的挑战依然严峻
尽管在形势最为复杂危殆之际出现了上述积极动向,但深层矛盾带来的挑战依然是严峻且不容忽视的。
被视为当前东北亚形势发展最大变数之一的,是十年以来韩国保守与进步政党的政权更替。鉴于两个阵营和社会势力在对外政策方面的一贯差异,也与朴槿惠被弹劾下台所反映的韩国民意对国是诉求有关,新政府对半岛的政策肯定会有一定程度的缓和趋向,在参与对话与合作方面也会有更积极取向。但是,文在寅总统的施政前景注定又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与金大中、卢武铉时期相比,他至少面临以下方面阻力:一是美国将加大对韩国外交的钳制力度,不希望在重要的形势节点上再遇到盟友离心的麻烦,将在对朝制裁、对日和解以及坐实萨德等问题上对韩国保持压力。二是韩国民众对朝鲜及朝核问题的认知已和“阳光政策”时期有很大变化,在半岛无核化进程有所进展前,任何会触发韩国国民不安与不满的紧张动态,都可能使朝韩关系被“朝鲜核导计划是韩国最大威胁”的政治正确绑架,成为新政府对朝政策新探索的阻力。三是下野的保守党派势力仍有很大政治影响和社会支持,目前看亦有可能在国会内形成集结优势,牵制统合民主党政权不同于前政府的政策调整。四是已经抢先在文在寅政府出台前落地的“萨德”政策也会成为一大包袱,使韩国在处理对美、对中关系时面临艰难选择,从而导致其整体外交的主动性和灵活度受限。
显然,一些分析预测的韩国外交政策缓和取向调整如能实施,将成为东北亚局势整体转圜的杠杆性因素,但上述阻力的存在或将更易搅扰形势。此外需要看到的是,一旦相关国家对此缺乏准确判断,或不切实际地期待和利用,可能在更大层面对形势带来复杂影响。
大国战略博弈也注定伴随结构性矛盾,尤其是在大国利益集中和力量消长变化的东北亚。从半岛无核化问题上折射的中美竞合关系轨迹看,多年来中美就此合作由标志性亮点到竞争面逐步扩大,固然与朝核问题形势本身恶化有关,也同美国为确保对地区主导地位而焦虑上升,与中国要扩展对地区安全事务影响、维护自身安全利益的努力产生碰撞有关。另一对大国关系中日之间,也有着类似的利益摩擦。日本借朝鲜核导威胁逐步完成的军事部署与法律松绑,其针对中国的指向和对两国关系的影响都显而易见。在上述背景下,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仍会阻力重重。一方面,各国不同意图考量下,对话进程难以重启,使长期陷于紧张的形势越来越有失控之虞。另一方面,以朝核威胁为由的美日美韩军事同盟合作仍有继续升级的趋势,美日韩三边安全合作也有深化发展的动力。2016年“萨德”入韩引发的震荡,在创伤中韩互信的同时促成日韩《军事情报保护协定》最终落槌。在“萨德”借美韩联合军演之机登陆韩国后,其对相关国家关系的毒化进一步发酵。日本跟风引进“萨德”甚至拥核的声音也不时推波助澜。这种破坏地区战略平衡、推高形势紧张并直接危害中国安全利益的态势如果得不到遏制,中美、中日间的互信就难以建立,对地区局势的影响也将是负面的。
出路清晰但需各方合力
东北亚形势正处在空前复杂节点。多种动向并现,走势又多不确定。围绕朝核导计划的武力解决舆论和军事准备超出历史强度,日本和韩国的最新临阵表态也似乎在表明因武力解决尚无胜算而并非其必选的研究判断。特朗普总统成功营造了决不会沿袭“战略忍耐”而要“极限施压”、最终又能够“单挑”解决问题的气场,却又首次明确给出了美国在对朝问题上的“四不”承诺。与奥巴马时期相比,中美就半岛无核化问题表态少了些追责互怼,更多地传递了增加共识、深入合作的信号,因深层的利益冲突依旧,所以中美双方合作限度与分歧底线仍具悬念。即使如此,中美合作被空前放大后,也触动了日本和俄罗斯从各自立场出发的微妙反应。前一阶段由于“萨德”震荡引发的中俄朝与美日韩重回冷战对抗的担忧及猜想,也因下列迹象似乎缺乏支撑:中朝关系的不顺畅在中美协调频密、中朝媒体互责声提高的背景下愈发加重;俄朝关系与此相反加速走近被解读为有针对中美的意图;美韩同盟得到强化须由“萨德”坚实落地体现却意外生出费用分担龃龉;日韩关系借“萨德”走近后又可能因新一轮慰安妇问题之争再起反复。
虽然形势的变化方向扑朔迷离,但解决问题的出路并不渺茫:本地区现有的矛盾和问题,都应该最终通过协商谈判解决;一切出于自身绝对安全目的加剧紧张和对抗的行动,都应让位于指向共同安全的相向合作。因为长期以来的实践证明,对抗的方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僵持、威慑无助于改变对方,仅靠施压、制裁也难以产生治本效果。其次,对抗的后果对谁都不利,特别是在对抗之弦已绷得太久太紧之际,一旦生战生乱,没有一方会是赢家。朝核问题等地区热点是这样,其他双边悬案也是如此。此外,从近年实际情况看,包括半岛无核化在内的很多问题未能妥善解决,并非是已经穷尽了协商手段而被证明无效,恰恰是一味迷信强权或“超强硬”阻塞了对话之路。例如中国就解决半岛无核化问题提出的“朝鲜半岛无核化与停和机制转换并行推进”的谈判思路,以及与之配套的“双暂停”方案尚未得到六方会谈多数成员国的积极回应,也显示对话协商的缺失是这些年来推动朝鲜半岛无核化努力效果不彰的重要原因。
无疑,通向清晰出路的关键是各方合力。如前所述的各方战略利益矛盾虽然是结构性的,但仍然可以通过协商的方式“以最小的损失保证各方最基本的利益[3]”。而如果不放弃绝对安全、绝对主导的零和思维方式,只能离目标越来越远。当前形势下对东北亚而言,有三个目标值得有关国家都做出一定妥协去合力争取。一是重启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在六方会谈框架下,以“双暂停”为起步,共同设定务实目标,遵循同步和分阶段原则,寻求标本兼治地解决问题。二是再次发力中日韩合作。中日韩三国的建设性关系与合作对东北亚和平稳定的意义不言而喻,抓住正在出现的机会,不仅有利于地区,也会有助于三国自身内外政策压力的缓解。最后,中美两国要着眼对地区的大国责任,妥善处理在地区热点问题上的分歧。其中,为改变针对朝核问题施压制裁一手硬、对话协商一手软的现状,美国的姿态变化与影响力行使尤为关键。
(作者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责任编辑:魏银萍)
——————————
[1] 《彭斯拒绝排除对朝鲜动武选项》,载《参考消息》,2017年4月23日。李家成,《蒂勒森首次访韩 特朗普半岛新政浮出水面》,http://opinion. china.com.cn.(上网时间:2017年3月21日)
[2] 《中美两国元首会晤简报》,https://www. whitehouse.gov/the-press-office/2017/04/07/briefingsecretary-tillerson-secretary-mnuchin-and-secretary-ross
[3] 傅莹,《朝核问题的历史演进与前景展望》 ,http://news.china.com.cn/2017-05/02/ content_40726234.htm.(上网时间:2017年5月20日)